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俗话说三天不练功后句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是书法创作的基石,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这已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毋庸置疑。临摹的话题老生常谈,涉及选帖,还有临什么书体,先临什么,后临什么,怎么临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是书法创作的基石,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这已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毋庸置疑。

临摹的话题老生常谈,涉及选帖,还有临什么书体,先临什么,后临什么,怎么临,是实临还是意临,是单字临、多字临还是整体临,不一而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喜欢的方法与取法路径,当然还有的天才并不主张临帖,这就另当别论。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赵孟頫临《圣教序》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大家都了然于心,但若说真正了解临摹的要义与真谛,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深刻感受的。我们在书法临摹上到底下过多少工夫,做过多少功课,自己心里清楚,俗话说三天不练功后句,我们所做的功课不是做给别人看,不是标榜临摹写了多少刀纸、多少遍帖,而是把临摹所学来的真正用到创作当中去。

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

一个真正的临摹高手,其创作的能力是不会太差的。临摹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要提高审美能力,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经典,哪些是站不住脚的。

俗话说的好,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有多少人养成了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后天不做,再后天不做,然后就放弃了的习惯,一直丢着,等到某天突然想起了又从头再来,从头做还。

祝允明临《廿九日帖》

我们不妨翻开时下一些大赛作品集、邀请展作品集,有多少作品是传统功底深厚的?常是一些躁气、矣气、浮滑气充斥其间,看不到传统的温文儒雅,更看不到雍容华贵的正大气象,那我们天天喊继承传统、学习古人,岂不是掩耳盗铃?岂不是违背了临摹的意义和主旨?如果临摹只是表明用功的程度,不能提高书法水平,这样的临摹不要也罢。

我主张堡垒需一个个攻破,学习中临帖就像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攻克太平天国一样,要有点呆傻的办法去对待每一本古帖,切忌贪大求全,囫囵吞枣,需要狠劲、韧劲,不是某一阶段,几个月一年的事,而是一辈子需要坚持,在临摹中实现创作的转换。

张照临《蜀素帖》

王铎临王献之刻帖

我们的历代先贤,在学习书法的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就是临帖,并且给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与诀窍。这是数千年来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今天应该还是要坚守这一门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仿徨的,并且,把临帖伴随书法学习的全过程,或者说只要还在动笔,临帖的事就要伴随一生。

梨园行有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

王铎临锺繇刻帖

其实书法也是这么回事。因为,人的记忆有遗忘的规律,其中,动力记忆也存在遗忘的问题,甚至说,动力记忆的遗忘远比其他记忆要快要迅速。所以,运动员、舞者、歌者等等必须天天练功,只要停顿就会生疏和退步。书法未必像他们一样天天练功,但经常训手是必需的事情,否则,“手生”就是退步。

的累加等于“上”?好像也未必!

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

王澍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例如,我取法《圣教序》《寒食帖》《祭侄稿》《书谱》之后,再取法《毛公鼎》《张迁碑》《始平公》,再取法王铎、米芾、徐青藤等等这么多家,是否就能写出“上上之作”?就能塑造自己的个性风格吗?

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有时往往是越这么干,越走不出自己的路子。

古代法帖浩如烟海,我们的胃口再大,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临也是有数量可估的。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所谓:上至三代下至明清,甲骨金文汉碑简帛,造像石刻摩崖,尺犊札帖统统过手?别说过手,就是碑帖专家也未必敢说天下碑帖一览无余,何况吾辈!

我以为,对于我们的书法学习者而言,比较讲理的是取法乎“当”加之取法乎“用”,比较符合实情。

清代高爽泉临赵孟頫书法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第一句话是对于书生来说的,意思是书要经常温习.第二句话是对手艺人来说的,手艺放下一段时间必定生疏,做起来不流畅.正句的意思就是温故知新的意思.

因为,我们必须考虑自己个体的因素,以个体的审美定势为依据来划定取法的“法源”。古人所谓的“取法乎上”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至于我们个体,则需要具体的清晰可操作的范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真正的“法源”,只是古代浩如烟海法帖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我以为,本着“因性情以练才”的艺理,个性的取法乎“当”与训练的选帖原则是一样的,合我者为“当”,合我者为“用”。

节选自《中国书法》

原题为:《传承与临摹笔谈》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18:41
下一篇 2023年05月03 01:14

相关推荐

  • 云的诗句,关于云朵的浪漫诗句

    「关注后私信“飞花令”,免费领取春、花、秋、月、云、水、柳七字飞花令700句古诗词」01、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0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03、白云山头云欲

    2023年04月19 240
  • 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上一句,行人离发又开封全诗

    秋思【唐·张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朝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2023年05月01 233
  • 关于花开的唯美的诗句,关于花草的唯美诗句

    你会感谢岁月吗?看着母亲鬓边的白发,看着镜中苍老的面容,看着心中集合的伤痛……我有些怨恨岁月。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是啊,岁月带来春花和冬雪,岁月带来爱情,岁月带来呱呱可爱的孩子。在流淌

    2023年05月09 239
  • 莫负好春光的诗句,莫负好时光的诗句

    庭竹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2、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3、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

    2023年04月26 281
  • 光阴似箭下一句是什么,光阴似箭后半句是啥

    人们最常感叹的是什么呢?莫过于时间走得太快,岁月流逝的太匆忙,还没来得及去做的事,光阴似箭后半句是啥,就已经无法再企及。,时间实在是不经用,总觉得人生苦短,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切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2023年05月15 247
  • 唐词宋诗元曲作文,对唐诗宋词的看法作文

    第一篇2021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见证美好见证美好阳光洒在小道上,顺着它的指引,我踏入了这条布满爱与美的小道,去寻找、去见证生活中那一个个关于美的瞬间……亲情之美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中。一

    2023年04月21 310
  • 4699元曲面屏手机,曲面屏和平面屏手机

    近年来,小米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渐发生了变化。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曾经表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性价比”,在之前的产品中,小米以价格厚道、性价比高著称。这种做法也让小米在市场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然

    2023年04月11 290
  • 形容民国美女的诗句,对民国女人的赞美诗句

    几度风霜几度秋,桑田沧海忆从头。也曾失祜谋粮稻,不懈求知映雪楼。升北大,拜名流,华音拼字毕生修。高才俊德人争颂,民国鸿儒美誉留。1、民国时代,民风初开,孕育了许多清秀、朴素、才貌兼备的女子。她们正像北

    2023年05月15 253
  •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上一句是什么,教我人情世故护我天真如初下一句

    人生长路漫漫,一生有无数次经历,遇见的人、事、物,教我人情世故护我天真如初下一句,都是那么巧妙,一切都是刚刚好。如果不懂人情世故,不会洞察世事,我们将卷进烦恼的旋涡。世事万千,每件事都有它的起因,经过

    2023年04月26 277
  •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下一句是什么,夫妻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怎么办

    人生的路经历过,夫妻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怎么办,才知道有短有长;生活总会给人烦恼,压抑久了,不是爆发,就是崩溃。有人说,认识自己是认识一切知识的基石。真正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改造自己更难。修心是为了让自己

    2023年05月29 250
  • 西庸城堡拜伦的诗句,沃韦到西庸城堡的游船

    继续瑞士五天游的第三天攻略,今天来到浪漫热情的法语区:大文豪拜伦带我们走进西庸古堡,在日内瓦湖边发呆,体验法式风情。最后回到伯尔尼的老城,听老教堂的整点报时声,在山顶广场看日落,只为更好地感受瑞士的美

    2023年05月18 267
  • 波涛如怒上一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潼关历史悠久,早在周朝时,便有了周武王灭殷后“归马于华山之阳,牧牛于桃林之野”的

    2023年05月29 26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