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俗话说三天不练功后句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是书法创作的基石,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这已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毋庸置疑。临摹的话题老生常谈,涉及选帖,还有临什么书体,先临什么,后临什么,怎么临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是书法创作的基石,是成为书法家的必要条件,这已是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毋庸置疑。

临摹的话题老生常谈,涉及选帖,还有临什么书体,先临什么,后临什么,怎么临,是实临还是意临,是单字临、多字临还是整体临,不一而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喜欢的方法与取法路径,当然还有的天才并不主张临帖,这就另当别论。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赵孟頫临《圣教序》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大家都了然于心,但若说真正了解临摹的要义与真谛,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深刻感受的。我们在书法临摹上到底下过多少工夫,做过多少功课,自己心里清楚,俗话说三天不练功后句,我们所做的功课不是做给别人看,不是标榜临摹写了多少刀纸、多少遍帖,而是把临摹所学来的真正用到创作当中去。

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

一个真正的临摹高手,其创作的能力是不会太差的。临摹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要提高审美能力,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经典,哪些是站不住脚的。

俗话说的好,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有多少人养成了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后天不做,再后天不做,然后就放弃了的习惯,一直丢着,等到某天突然想起了又从头再来,从头做还。

祝允明临《廿九日帖》

我们不妨翻开时下一些大赛作品集、邀请展作品集,有多少作品是传统功底深厚的?常是一些躁气、矣气、浮滑气充斥其间,看不到传统的温文儒雅,更看不到雍容华贵的正大气象,那我们天天喊继承传统、学习古人,岂不是掩耳盗铃?岂不是违背了临摹的意义和主旨?如果临摹只是表明用功的程度,不能提高书法水平,这样的临摹不要也罢。

我主张堡垒需一个个攻破,学习中临帖就像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攻克太平天国一样,要有点呆傻的办法去对待每一本古帖,切忌贪大求全,囫囵吞枣,需要狠劲、韧劲,不是某一阶段,几个月一年的事,而是一辈子需要坚持,在临摹中实现创作的转换。

张照临《蜀素帖》

王铎临王献之刻帖

我们的历代先贤,在学习书法的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就是临帖,并且给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与诀窍。这是数千年来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今天应该还是要坚守这一门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仿徨的,并且,把临帖伴随书法学习的全过程,或者说只要还在动笔,临帖的事就要伴随一生。

梨园行有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外行知道”。

王铎临锺繇刻帖

其实书法也是这么回事。因为,人的记忆有遗忘的规律,其中,动力记忆也存在遗忘的问题,甚至说,动力记忆的遗忘远比其他记忆要快要迅速。所以,运动员、舞者、歌者等等必须天天练功,只要停顿就会生疏和退步。书法未必像他们一样天天练功,但经常训手是必需的事情,否则,“手生”就是退步。

的累加等于“上”?好像也未必!

三天不练手生上一句

王澍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例如,我取法《圣教序》《寒食帖》《祭侄稿》《书谱》之后,再取法《毛公鼎》《张迁碑》《始平公》,再取法王铎、米芾、徐青藤等等这么多家,是否就能写出“上上之作”?就能塑造自己的个性风格吗?

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有时往往是越这么干,越走不出自己的路子。

古代法帖浩如烟海,我们的胃口再大,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临也是有数量可估的。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所谓:上至三代下至明清,甲骨金文汉碑简帛,造像石刻摩崖,尺犊札帖统统过手?别说过手,就是碑帖专家也未必敢说天下碑帖一览无余,何况吾辈!

我以为,对于我们的书法学习者而言,比较讲理的是取法乎“当”加之取法乎“用”,比较符合实情。

清代高爽泉临赵孟頫书法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第一句话是对于书生来说的,意思是书要经常温习.第二句话是对手艺人来说的,手艺放下一段时间必定生疏,做起来不流畅.正句的意思就是温故知新的意思.

因为,我们必须考虑自己个体的因素,以个体的审美定势为依据来划定取法的“法源”。古人所谓的“取法乎上”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至于我们个体,则需要具体的清晰可操作的范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真正的“法源”,只是古代浩如烟海法帖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我以为,本着“因性情以练才”的艺理,个性的取法乎“当”与训练的选帖原则是一样的,合我者为“当”,合我者为“用”。

节选自《中国书法》

原题为:《传承与临摹笔谈》

上一篇 2023年05月27 02:25
下一篇 2023年04月16 10:39

相关推荐

  • 绝美诗句,100句顶级绝美诗句

    诗词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一首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极美的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今天且随诗词君,

    2023年05月01 267
  • 都护在燕然上一句,都护在燕然一句有何含义

    都护在燕然一句有何含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全诗如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是古代的关名

    2023年05月24 297
  • 描写春雨的句子诗句,形容春雨的优美诗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春日雨落,万物复苏。春雨像一个使者,用温柔的雨滴,唤醒沉睡的大地,形容春雨的优美诗句,淅沥淅沥的声音仿佛在说:别睡了,快醒来吧,春天回来了。雨落在田地里,滋润了秧苗;雨落在枝

    2023年05月28 236
  •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哪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全诗解读

    请输入描述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出处:南宋·杨万里《小池》原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鉴赏:原诗中泉眼:泉水出口。晴柔:晴天的柔丽风光。尖尖角:指刚出水面的

    2023年05月26 225
  • 写郭子仪的元曲,马致远写的元曲

    小马老师央广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是人民大学知名学者张全海

    2023年04月18 263
  • 静字开头的诗句,静字开头的诗句浪漫五字

    01、不是向人情渐薄,病宜闲静老宜藏。——白居易《懒出》0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0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苏轼《临江仙》04、纷纷坠叶飘香砌。夜

    2023年04月14 273
  • 把酒问青天的上一句是什么,清风明月一壶酒,竹影花香万卷书

    宋词在我国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宋词: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那么,宋词究竟为何有这么大魅力呢?诗词君查阅了宋词名篇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评估,得出了这

    2023年04月10 318
  • 有关努力的诗句,拼搏奋斗的古诗词

    诗,是为了表达心志、抒发情志而存在的,即所谓“诗言志”。所以,读诗应先读励志诗。读出一份浩然之志、一份宏远之情。这20句励志诗词,读来豪气冲云,满满正能量!1.《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

    2023年05月20 290
  • 春花秋月的诗句,带春花秋月的诗句20个上下句

    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

    2023年05月11 209
  • 岳阳楼诗句,岳阳楼最著名的三首诗

    古韵国学1/《铜雀台赋》/曹植《铜雀台赋》是三国魏时期曹植(193-232)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想象丰富。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

    2023年05月13 217
  • 祭奠长辈去世的诗句,祭奠长辈去世的古文

    一缕米香。一阵稻浪。缅怀对去世长辈的诗句如下:1、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2、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5、

    2023年05月02 254
  • 将士出征诗句,描写春季将士出征的诗句

    风雨逆行者,非赤诚不能受命,非大爱不能担当,非智勇不能破阵,描写春季将士出征的诗句,非苦战不能取胜。谁人挺身前往,谁人披肝沥胆?看我戎装天使,闻令而动,负重逆行,火急十万,力挽狂澜。疫情亦敌情,火神亦

    2023年06月05 2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