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格律严谨,境界高远,宋词笔调灵活,善于抒情,元曲最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写照。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瑰宝。在唐诗宋词远去,元曲也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便几乎无有古典诗词曲了。以下10首元曲,颇负盛名,著名的元曲有哪些,与君共赏之。,
1.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在张养浩的曲中,江南之美,在于烟雨;江南之意,在于沙鸥、画船、珠帘、酒旗。
2.沉醉东风 ——关汉卿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元曲《卖花声·悟世》赏析 注释:①卖花声:又名“秋云冷”、“秋云冷孩儿”。亦入中吕宫。②悟世:从人世间悟出道。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悲欢离合,乃是人间常景。关汉卿将这份不舍的别离之情,写得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3.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4.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
落梅风是元曲中的一个曲牌名,就好像宋词中的词牌名。落梅风还可以称之为《寿阳曲》,《落梅引》。曲牌名都是有一个曲谱的,而落梅风的曲谱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平去。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大。
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
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
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赵秉文在此曲中描绘了一种莫负青春、酒醉人生、放空万事的生活态度。至于是否可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6.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是《天净沙》,虽是短短的数句,却写出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致,令人印象深刻。
7.红绣鞋·春情 ——任昱
暗朱箔雨寒风峭。
试罗衣玉减香销。
落花时节怨良宵。
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
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
团圆春梦少。
8.蟾宫曲·叹世 ——薛昂夫
鸡羊鹅鸭休争。偶尔相逢。堪炙堪烹。
天地中间。生老病死。物理常情。
有一日符到奉行。只图个月朗风清。
笑杀刘伶。荷插埋尸。犹未忘形。
9.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相对于上述关汉卿描写的离别之情,王实甫的这首曲中,则将别离之情描写的更细致、更具体。
10.蟾宫曲·半窗幽梦微茫——郑光祖
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 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 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 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蚁阵蜂衙”、“浮生如争穴聚蚁”的说法虽在元曲中常见,这三句却因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把蚁穴、蜂窝、蝇群的形状写得特别麻人。作者的功力还不仅在于能将封建社会中世人的丑态形容到如此恶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异于世。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梦境与现实,光与影,在此曲中描写得甚为凄迷;一种不可言语的深邃情感,欲说却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