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关汉卿《四块玉·别情-自送别》
关汉卿:是我们汉族解州的山西运城人,字汉卿,号已斋,他的家庭条件优越,有幸接受教育,代表作有《单刀会》、《望江亭》以及《窦娥冤》等等,他的戏剧创作这方面很丰富,他杂剧的种类很多,有喜剧也有悲剧,他在剧中揭露了。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注释】
①南吕:宫调名。四块玉:曲牌名。
②绝:断。
③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元曲四大家中谁不是山西人,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③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
④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翻译】
【作品简介】
《四块玉·别情》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在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
【赏析】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 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 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 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起强调别情沉重的那一面,似乎更合情理,此即所谓藕断丝连。“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 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去 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那种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 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 时“袖拂”。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
【作者简介】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旁白、舞蹈结。
【赛大家书法集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