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兰彦岭
关于人道,《道德经》第七十七章的论述是这样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意思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与自然法则不同,是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翻译:为什么掠取。
关于这一社会不平等现象,明代沈一贯在《老子通》中写道:“人之道则不然。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箠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或用之如泥沙。”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这一法则,它都是赤裸裸的残酷现实。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这句话出自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原文选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唉!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
想想看,穷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但银行喜欢把这些钱贷给有钱人。银行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从不做雪中送炭的事。公司奖励也是一样的,你赚钱多了,更多钱奖励你,你不赚钱了,不但不会奖励你,而且可能赶你走。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这就是人性的本质。什么是人性?我问大家“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如果“人之初,性本善”,那为什么好人也会有恶念?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总之如泥沙,所以要用道德治国,可是儒家治国两千多年,人性改了吗?法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为什么恶人也会有善念?法家倡导用法律来约束,直到现在,人的恶念消失了吗?
为什么?他的弟子去说服君王只做一件事情——按我说的办,富国强兵!不按我说的办,你只能被别人干掉!于是一句话说服,他立刻登堂拜相。
你要不相信?看看上帝是怎么说服你的?信我者上天堂,不信我者下地狱!这就叫深谙人性。大多数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一切的决策就是为了趋利避害离苦得乐、趋吉避凶。
比如:孩子怕笨,女人怕老,男人怕穷,老人怕死。最大的商机就是给孩子以希望,给女人以青春,给男人以机会,给老人以健康。
用之如泥沙前句是取之尽锱铢,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初,性本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性像水性,所以我们中国人用治水的方法治人。四川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就是顺应水性,因势利导。
都江堰神奇的地方是,虽然没有一个大坝,但自从 2300 年前李冰父子治水以后,到现在从来没有淤堵过。
为什么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这是因为李冰父子深谙水性,依照水性治理才有如此完美的结果。中国自古以来圣君贤臣也是依照人性来治理国家。
原文选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
有句话说:“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虽然人之初,性本利,但你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如果只是顺应人性任由膨胀,则最终结果很可怕。
这才是真正的应人之道。
本文内容摘自《鬼谷子大商之道》
原创作者:兰彦岭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否则视为侵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