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当房东的朋友是什么体验
自从我朋友这个月晋升房东之后,我对租房的关注点
哪还是什么板块和租售比,就是各种酸甜苦辣外加一点点鸡毛蒜皮
如果还可以再加一点点的话,就是偶尔从她那听到的租房故事
比如之前有一个美团工作的小姑娘过来问她房子的第一句就是:你房子是商品房吧
原来这姑娘之前和男友租的城中村,然后就是各种糟心,一解封就到处看房子
类似这样的故事,只是这个6月租房故事的冰山一角
到处找房的小伙伴里,有的受够了噪音、有的受够了物业、还有的受够了室友,有的受够了合租、有的受够了公寓、还有的受够了老公房
当下的这些租房场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绝版
@小马哥:我隔壁每晚凌晨3点开始...
6月18日,小马哥刚从宝山搬到大虹桥附近,一问搬家原因就是想离公司近一点
不过更真实原因是,他 受 够 了合租
小马哥之前租的是那种合租公寓,另外两户一个是跟妈妈一起住的女生
另一户平时是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应该是孩子就在附近上学,不过疫情期间孩子送去长辈家了,孩子爸爸来了
那户女生以为燃气是免费的,从来没交过燃气费
那对小夫妻巨爱洗澡,而且每次洗澡半小时以上,那位老公洗完澡了还要在客厅抽会烟
蒙面哥《省略一万句》歌词 省略一万句 词曲:蒙面哥 演唱:蒙面哥发现生活越来越冷清 因为再也听不到你声音 每天眼前都闪过曾经 我的痛苦它有谁来听 穿越早已熟悉的街景 只为叹惜这往日的爱情 它就像梦一样。
所以基本上晚上9点以后,小马哥都尽量不出房门
不过就这还是逃不掉
疫情前,小马哥隔壁还是妈妈带孩子住,疫情两个月,就成了孩子爸爸妈妈的两口子生活
封控刚开始,夫妻俩白天居家办公,线上开会就“口播”财务报表,小马哥被迫听了很多他们公司的财务机要
此处省略一万字暗示,后期隔壁生活开始昼夜颠倒,晚上8点开始做饭、9点玩游戏,然后每天凌晨3点开始......此处省略一万字
小马哥补了一句,只能说隔壁夫妻生活很和谐
这种尴尬时不时让小马哥浑身起鸡皮疙瘩,也让小马哥换租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一室户
看房的时候他还特意把房间每面墙都敲了一遍,确定是不是实体墙
小马哥跟我说,像他之前那样的合租还算好的
此处省略一万字,只为让你快速完成到达西藏愿望。 到达漫无人烟地带,千里之外只有漫长的路,背包己经不能满足你此时的需要了(因为太小)经历无数无数的大自然恶裂环境冒着生命危险后。恭喜你还能在西藏与我描述此时此刻的心情。 实际真的。
最惨的是他一哥们儿,也是合租房,但是只有一个房间,没有厨房
于是每天就只能煮泡面,从统一吃到康师傅,从红烧牛肉吃到香菇炖鸡、香辣牛肉...
吃了小一个月,现在看到泡面就想吐
@浩哥:我租的公寓,好像一座孤岛
去年6月浩哥租的宝山呼兰路地铁站附近一处公寓
一个朝北的LOFT,每月3600元,另存300元水电,这类公寓有一个特点就是绑定服务
比如浩哥要办网络,必须得用公寓“推荐”的,800元一年,有时候还特别卡,后来他从装宽带小伙子的朋友圈里看到,这网根本不要800块
更无语的是,明明办的是一年网络,结果今年5月中旬就断网了,还差半个月,于是小马哥工作只能开热点,一两个小时视频制作,半个月流量没了
不过浩哥也知道这些都是公寓的通病
真正让他忍不了的,是疫情期间公寓里那种无人管状态
不过作为公寓运营方,就算给不出解决方案,也不用这么说
大一点的公寓品牌不知道,反正那种随处可见的小公寓,疫情期间除了核酸,其他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所以浩哥再租房的时候,心里的标准很古人,就是看房东够不够“义气”
最后他选择现在二房东的房子,也是因为听朋友说,这边二房东在疫情的时候一直张罗着给租户找吃的
有一次搞了一袋水果,打开是一袋橘子,然后放在一楼,然后跑群里跟大家说,让大家自取
有时候不知道从哪弄来泡面和可乐这类疫情期间的“奢侈品”,也是放一楼让大家自取
鸦雀无声指的是一种宁静却又沉重的气氛,强调静谧与寂静,暗指没有人在说话,没有任何声音。
小马哥觉得这些事情,比一万个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阿may:求求你别再跟我提老破小
身边很多案例想从合租换成一室户,但是一室户资源有限,往往一个小区只有个别房源
所以都说要换一室户,但真正换起来的时候很多是那种一套房被隔成2-3间自带独立厨卫的一室户
阿may最近换的房子就是这种,而她也是几乎一解封就搬走重新租房的那种
因为想想之前租的房子她都觉得窒息
之前租在三林,离地铁站还有一定距离
楼上大妈有事没事就跑下来挨个儿敲门问他们要不要买菜,可能也是好心,不过更多是为了赚钱
所以虽然是独立厨卫,但还是有种别人可以随时进自己家的破碎感
不过疫情期间最让她受不了的还不是这个
而是社区物业
好物业对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应该被大家说烂了,但是真正遇到的时候还真的恨得咬碎后槽牙
然后我说那核酸总是要他们组织来做的吧,阿may笑得意味深长:
核酸是做,不过我们楼是有的,但他们不上门,只在楼下搭棚子,你爱做不做,不会管的
如果连消杀都做不到,你就能想象这里的物资供应了
阿may说她几乎是靠左右邻居接济活着,一边是饥饿,一边是病毒
每一件事都在阿may脑子里打下一根桩子,这些桩子都让阿may无比坚定的要逃离这里
她要是还不搬走有问题的就不是小区而是她,上海那么多小区,总能找到一个更负责的小区吧
不知道是不是被疫情期间给锻炼出来了,她再看房子的时候,不再只是随便看看,而是看的很细,也很实际
马桶抽水情况摁几遍、地漏有没有味道、胶粘的牢不牢...
因为这些小事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当你像疫情期间每日每夜都住在里面的时候,就会知道它们的厉害
那种在非卫生间位置加出来的厕所,马桶声音会巨大,而且那种加装出来的地漏一遇到下雨天就会味道满屋飘
万一此处省略一万字
然后阿may刚搬进去第一天,就在大衣橱顶上看到房东和上一个租户签的合同
她说本来她自己在房租涨价前夕就已经下手了,但终究还是快不过房东
上份合同月租2300元/月,她跟房东签的2500元/月
本来还异想天开的想疫情后会不会降房租,没想到现在还涨价了,200块不多,不过也是10份午餐外卖的钱
对涨价这点,阿may后来想明白了:
不过在我看来,只要大家有换租需求,只要房东送走上一户,下一户来的时候他就会考虑涨租
@小文:屋漏偏逢连夜雨,被裁员又涨房租
疫情期间有很多公司倒闭了,也有很多公司裁员
我身边朋友里对这些感受最深的就是小文,她是做汽车产品研发的,住在嘉定安亭
疫情期间小文所在公司裁员,小文也变相降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文的房子也要涨租,因为合同到期的关系,变得不得不接受房东涨价
市场上有那种房东涨租后,租客就不租的情况,不过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突然涨了大几百小一千的
而是涨价一点点,也是在租客承受力边缘反复试探
比如嘉定安亭那边水仙小区,房东也住在同一个小区,房东把自己空置不住的房子拿出来放租
一个35㎡左右的一室户,疫情后房租从从1800元/月涨到2100元/月
这个租金在上海真的很低了,而且涨300元/月,其实真的还好
但你看到租客换租价位就明白他的选择了,后来这位租客换到了1500元/月的合租房
虽然只有12㎡,但是装修的不错,虽然是合租,但是有人定时打扫房间
然后她说她有个朋友租在黄浦新天地,疫情期间公司倒闭了,薪水没了,然后她朋友就开始给自己降租
之前房租10000元/月,现在下调预算,换便宜一些的房子,进入7000-8000元/月的市场
最近中介跟我念过最多的一种案例,就是这个6月租约到期的租赁合同特别多
很多合同都是4-5月到期,然后6月一解封就要搬
刚开始我以为这个时间点是一种巧合
此处省略一万字下一句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万语千言,如鲠在喉,翻腾如潮水,最后却化作了一片无言的海。语言这东西,似乎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变得落荒而逃。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囊括所有的语言?有没有一首歌可以唱出所有。
后来我采访的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时候发现很多毕业生都是4-5月出来实习或者工作,然后租房
合约基本都是1年期的,这也难怪不少合同会集中在4-5月到期
而这部分人中,比较被动的就是这种情况
眼下的租房市场有点特别
这是解封后的第一个月,也是找工作换工作的一个月
是中学生准备升学的升学季,也是毕业生离开宿舍自己租房的毕业季
今年1000多万毕业生,在预期就业去向里,上海排第一
三四种因素撞出了今年这个具有特殊节点意味的租赁大年
所有画面各不相关,却又隐隐相连
这个6月注定故事多多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