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完全体现古典诗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创作者如觉得单调不足以表达,可以把两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在一起写,这称为“带过曲”。带过曲的搭配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胡搭乱配,因这牵扯到专业知识的细则,不必多说了。套数则。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元散曲分为小令和什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
白话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元曲中的“小令”是指单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而它与词的小令不同,词的小令也称短调,专指一首词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的;一首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称为“中调 ”,九十字以上的称为“长调 ”,都不能称为。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更确切地来说,小令只是元曲中的一部分而已。元曲分散曲和戏曲,而散曲又分套曲和小令。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全词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
1、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2、陶本一,范守纲 .语文(八年级 第二学期)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3、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言语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元曲与宋词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据需要加衬词,甚至加句子。所以没有谱子时拿着不同作者的同一名称的小令便会发现字数参差不齐,句子多少不一。不过有些衬字是极明。
4、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