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久等了,我们接着来讲戏曲!
南北杂剧兴起之后,北方为女真族统治的金朝发展出与宋杂剧类型大致相同的戏曲形式叫“金院本”。后来蒙古族灭金和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南北方的戏曲有了大规模的交流。元代的戏曲成为元杂剧,也被成为“元曲”。但元曲本身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有戏曲文学部分(供演出的“套曲”),还有非戏曲的文学部分(“不供演出的“散曲”)。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列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其中元杂剧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高峰。元杂剧中的代表剧目有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和《玉镜台》,王实莆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戏。(注元朝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列,后人将其合称为【元曲四大将】)。
到了明朝,我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即“传奇”。“传奇一词最早指唐代情节离奇小说。宋元时期南方的戏曲作品也被成为传奇,后来发展称为“明清传奇”。与此同时,还有由北方的金元杂剧发展起来的“明清杂剧”。明清传奇的戏曲文学家中出了一位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东方的伟大戏曲家汤显祖,他于1550年生于江西临川,因而其四个涉及“梦”的剧作被称为“临川四梦”。这四个剧本分别是《还魂记》《南柯记》和《紫钗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还魂记》,此剧中的重要情节发生在牡丹亭畔,所以也叫《牡丹亭》。
明朝戏曲界出了一件大事,就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剧种----昆剧。此剧一直延续至今。
【元曲】主要是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称呼,它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上的高峰,想要突出的是“文字创作“和”特定曲调“这个角度。【元戏剧】主要是从文艺艺术表演形式的角度来称呼,想要突出的是“表演”和。
牡丹亭剧照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曲为昆曲之雏形.明末“秦淮八艳”所擅弹唱的就是昆曲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
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
1、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