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郭子仪的元曲,马致远写的元曲

小马老师央广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是人民大学知名学者张全海

小马老师

央广文艺之声·品味书香

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

《武状元: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是人民大学知名学者张全海博士,26年的连续追踪调查研究的心血凝结。

歌曲:打金枝·唤声亲翁郭子仪(唤声亲翁郭子仪)歌手:刘忠河 填词:佚名 谱曲:佚名 歌词 唤声亲翁郭子仪,为此事怎能够斩首级 郭瑷儿年幼孩子气,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 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何必管他们少年夫妻 莫。

本书以清康熙朝武状元曹曰玮为主线,从“将帅之姿者”的唐朝开始,于武状元定有“射两石弓,马射九斗”的“绝伦”武功的清朝结束,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武状元封侯建功的故事。

在解读武状元这个独特的群体中,也讲述了中华武功文化的传承与流变,体现出庙堂与江湖的差异。

元曲:《窦娥冤》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

今天我们也特别采访到张全海老师,请他来为大家介绍这本书。

本文根据《央广文艺之声·品味书香》栏目录音整理,略有删减

Q

A

&

过去在出版的市场上,很少见到有关于武状元这方面的一些记录和资料的。张老师是如何写这本书,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又是怎样的?

写郭子仪的元曲

武状元一书内容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和武状元概述,总体上介绍了历代武举制度和武状元情况。

都做了北邙山下土。【注释】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北邙山下土,意为人不分贫富,终归有一死。【赏析】此曲是贫富贵贱,荣枯对照,作者以颜回贫而夭,郭子仪富而寿,表现其人生态度,人生一世贫富都终归一死。大有不公道的。

第二部分是以清康熙朝武状元曹曰玮为主线,讲解了从一名武童经过一步步进阶考试,最终在殿试环节考中状元的整个过程。

▲曹曰玮画像

第三部分是考上了武状元,在获得科举殊荣之后,从担任宫廷侍卫到出任露营将军的仕途旅程。

第四部分是关于武状元的武艺和文艺等具体问题,那么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武状元》一书的写作过程曲折漫长,20多年前,我在上大学期间,曾经跟老师习练心意六合拳,当时看到一些武术文献上介绍曹曰玮是此拳的第二代传人,于是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在大学期间曾经发表过研究文章。

▲曹曰玮会试墨卷

到2003年初,我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还专门到曹曰玮的老家贵池去做田野调查,后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到2019年年初,我再次到贵池回访后,决定将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

但是当我拿选题申报资助时却遭到了冷遇,可能他们觉得这个书不好卖,或者说选题太冷门。

幸好我的一个老朋友表示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本关于武状元这个选题的研究性图书,于是经过两年多的打磨,现在终于出版面世了。

刚才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武状元》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他20多年来在武举史和武术史方面的一些研究。

在本书前言部分张老师说,武状元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这到底是为什么?

武状元不是从来就有的。

尚武精神虽然源远流长,先秦以射艺选拔官员,国家崇尚武艺,孔子教弟子骑马射箭,民间私学蔚起,秦有白起,汉有韩信,英雄多自草莽,历经千年酝酿,至唐武后时期才设立武科、兴办武学,以国家制度形式保障武举人才的培养。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就是由武举进入仕途

又到宋仁宗天圣八年,也就是公元1030年,中国才正式诞生了第一位武状元。

写郭子仪的元曲

所以说人类从斩木为兵的自发行为到通过武科考试选出武状元的制度自觉,是一个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更是一个跨越千年的人才培养工程。

自从第一位武状元诞生以来,通向武状元的道路一直都是曲折坎坷的。

▲《旗童校射》,选自点石斋画报

又所谓“穷文富武”,家里再穷,只要弄几本四书五经、时艺攻略,就可以走上文科科举之路。

练武是个极耗体力的活,营养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你看现代运动员吃的营养餐就知道是什么条件了,古代没有那么多牛奶,起码豆浆要保证供应吧?所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走武举之路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习武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看似轻松的科举诗谚,然而真实的登科之路是不可能这样轻松的。

▲《操演技勇》,选自点石斋画报

从一介童蒙经过层层筛选闯关,最终登堂入室,接受皇帝殿试钦点,就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艰难道路。

而又要从“独木桥”闯过来的举子当中选出头名状元,那恐怕就只能用“走钢丝”来形容了。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三年才培养出一个状元来,这是多么小的概率啊,其难度绝对要比现在的“高考状元”大很多。

武状元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毫无疑问的首要条件,能搬起三百斤(今九十六千克)的巨石,挥舞百余斤的大刀,拉开十余力的硬弓,绝非普通体质的人能做到的。

要有矫健的身手,能上马骑射,百步穿杨,没有超人的禀赋也是很难做到的。

武状元往往并非一介武夫,还要“兼通经史”,除了要在外场武技上独占鳌头外,在内场考试上也要有出色的文章。

▲武童试字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武场上比试,有各种指标参数可依,但在文场上则没有非常直观的数据分高低。

往往跟判卷人的喜好相关,如果碰上对脾气的考官,则能幸运胜出,尤其是碰到喜欢文才的皇帝,则可能会加大文场考试的权重。

“文武双全”往往是成为武状元的必备素质,所以武状元的培养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综合培养的巨大工程。

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珍贵的史料,同时也能够了解古代历史上的一些武状元的相关的历史,比如说武状元他们也会高考,为了高考而移民,这是怎么回事?

刚才我说了武举研究是冷门绝学,而武状元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武状元盔甲,选自大清会典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这个方面的史料留下来很少,可以说没有哪个武状元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史料,甚至很多武状元只留下了一个姓名,别的情况一无所知。

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叫张建侯,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籍贯是哪里,字号是什么,生卒年月一概不知。

再比如明代第一个武状元王来聘,人们对他的字号籍贯等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情况在文状元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句写的是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第二句【破虏曾轻马伏波】,强调郭子仪恢复唐室的功勋,诗人拿马援与郭子仪相比较,这不仅仅是因为,【波】字与【河】字押韵,而且还因为两人的战功是类似的;我们接着往下看诗的后。

文状元的史料之多,我们只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所以说武状元研究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道光钦定武场条例

因为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高考之际,所以我重点梳理涉及的一个相关的内容,就是高考移民问题。

“高考移民”在古代称之为“占籍”,可以说这种现象自古有之。

在科举时代同样是按地区分配名额指标,因为地域南北东西差异造成了文科举方面,东部南部地区竞争激烈,而西部北部地区相对容易的情况,于是也就产生了高考移民现象,从难考的地区设法移民到好考的地区。

本书就列举了几个这样的案例,比如说明末文科状元刘若宰,他的祖辈为了给子孙谋求机会,从老家潜山县迁到当时府城所在地怀宁县获得当地的学籍,最终考中状元。

刘若宰画像

后来他的儿子又通过假入赘这种方式取得桐城县学的生员名额,那么他这是采用了科举时代常见的“入赘”之法进行高考移民。

而本书的主人公曹曰玮,他也是从祖父开始就展开了高考移民的准备,把家从贵池搬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北京,获得北京的学籍最终走上科举的巅峰。

我想听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古代的武举考试,武状元他到底是怎么选拔出来的?武举考试要考哪些内容呢?

普通老百姓接触科举知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包括戏曲小说、影视等,比如说戏曲《女附马》、小说《儒林外史》,这些作品里面涉及的内容与真正的文科科举程序相差不是很远。

▲《赶考图》,选自元曲选

但对于武举来说,就相差万里了,比如说小说《岳飞传》里面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岳飞进京赶考争夺武状元,他的对手是小梁王柴桂。

经过文场和射箭笔试之后,接着是马背上持兵器对抗,为了一决雌雄,双方在教场上立下生死文书,结果柴桂被岳飞当场刺死。

再如周星驰有一部著名的喜剧电影《武状元苏启儿》,在外场比赛过程中,电影设计了双方徒手搏击和兵器对抗环节,但实际上武科考试并无二人直接对抗的环节,也不会有拳脚功夫对打单人表演拳脚功夫的环节。

▲紫光阁试武进士

1.《郭子仪》年代: 宋 作者: 徐钧 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2.《读《玄宗幸蜀记》》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泣溻乾坤色。

武科外场考试,仅限于弓刀石和马步射等个人单项节目。

那么“弓”就是开弓拉弓,“刀”就是舞刀,就是要把100斤左右大刀在头顶上耍起来,“石”就是掇石头,要将二三百斤的这个石头端起来,一地一尺才算合格。

前面这三项主要是对武生的力量进行考核,最难的应该是射箭的环节。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远距离杀伤武器,历来在军事中受到高度的重视。

比如大家看过的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都展现了弓箭弩箭的威力。

那么科举考试中的步射箭和马上射箭都要求有高超的技艺。我们的一些成语如“纪昌学射”“百步穿杨”“李广射石”等都讲的是跟射箭有关的故事。

《文状元》《武状元》

章宪法 张全海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5

上一篇 2023年05月11 11:25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19:47

相关推荐

  • 元曲四大家悲剧以及作者,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023年04月10 218
  • 远离世俗的淡雅的诗句,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诗句

    身在闹市,不能免俗。红尘万丈,沉浮难料。不如让我们跟随陶渊明的脚步,一起寻一处静谧,享一世清幽。体验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忧时光。《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2023年05月02 296
  • 含有雨的诗句,带雨的古诗词100首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家长们不如和孩子一起玩玩「飞花令」,带雨的古诗词100首,不仅能让孩

    2023年04月30 273
  • 如约而至下一句是什么,如约而至下一句押韵

    赵武明风吹过,思想犹如盛开的花随之起舞。在不经意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会如约而至。不管愿意或不情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总是如约而至。有些约是无法拒绝的。刻意躲避的未必是坏事,如约而至的未必

    2023年05月29 297
  • 描写孔雀的精典诗句,描写孔雀的经典诗句

    孔雀行刘瑶何处天空宝石蓝,孔雀飞栖彩云南。洱海明月苍山雪,关卉香飘白云洁。白云底下白衣人,茶迎朝暮酒迎邻。四季炊烟暖照壁,蝶泉千载不沾尘。香椿树下闻箫鼓,白族人家善歌舞。篝火獵獵映红腮,齐蹈齐歌男挽女

    2023年05月02 254
  • 宋江的军师歇后语下一句,宋江的军师一一歇后语

    三国演义1、草船借箭——有误(雾)2、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3、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4、孔明吊孝——假慈悲5、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7、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8、三个臭

    2023年04月24 302
  • 陈毅爷爷赞扬青松品质的诗句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墨梅(书法)陈朋之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

    2023年05月10 248
  • 关于丁香的诗句,形容丁香花盛开的诗句

    丁香花开,花香浓郁!丁香花又名百结、情客、龙梢子等,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而得名。丁香花花繁色丽、淡紫色、白色的花,团团簇簇,如同繁星灿烂,绽放枝头。丁香花花开繁茂,花香浓烈,有着“天国之花”的称号,花香

    2023年04月22 254
  • 社会我什么姐下一句话,社会我大姐下一句幽默

    某女星老公陈某定罪34项被判14年,处罚超10亿的新闻占据了娱乐版头条。从二人高调大婚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很多人对于陈某的印象,还定格于那场夏威夷举办的盛大婚礼。富豪家女明星的婚姻模式,给陈某带

    2023年05月19 220
  • 喜的诗句,带喜字的诗句飞花令

    那一年,白居易中了进士,多年的学习有了结果。他很高兴,进士例行要游慈恩塔,他欣喜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有喜的诗词有:《读毛诗·含气有喜怒》《水调歌头·有喜君初度》。有喜的诗词有:《比

    2023年05月15 245
  • 元曲和宋词哪个更久远些,唐诗宋词和元曲下一句

    唐诗宋词和元曲下一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描述方式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概括了历朝来文学作品的特色。但有时候我们未免也会疑惑,散文与诗词的界限是很明显的,词和曲却又是如何划分?词的

    2023年04月16 294
  • 元曲《百种》,元曲中散曲分为哪几种

    夏和顺郑振铎在《劫中得书记•序》中说:“余素志恬淡,于人世间名利,视之蔑如。独于书,则每具患得患失之心。得之,往往大喜数日,元曲中散曲分为哪几种,如大将之克名城。失之,则每形之梦寐,耿耿不忘者数月数年

    2023年04月10 25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