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 ”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驻中原,元曲阳春曲格律,它先后在大都和临安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1、大德歌·春
元代: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诗人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
2、四块玉·别情
元代: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据今人李昌集考证,今存元曲曲牌来源有三: 1、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其中直接源于唐曲者有5;直接源于唐宋词者有32,而此类多为唐之教坊曲,后沿为唐宋词牌;源于宋词者25,其中格律与词同或近似者十余只,余者或。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
3、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元曲被赞为秋思之祖。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
4、蟾宫曲·梦中作
元代:郑光祖
5、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