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
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
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
1、什么是曲?
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 什么是元曲呢?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讲,它指的是杂剧。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2、元曲的分类: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1)、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元曲由两类文体组成:1、第一类是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2、第二类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曲。散曲、剧曲、散套、元曲的简单特征如下:1、散曲和剧曲是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
散曲,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在格律上,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曲(包括元杂剧与南戏)。“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元曲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大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于民歌。这个以后会与大家详细介绍。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
2)、杂剧和散曲的关系
杂剧和散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区别在于戏剧在唱腔之外,还有“科”“白”。
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其中“剧曲”也称曲辞,分为杂剧(元时期南北方都流行,以北方大都为中心)和南戏(南宋被灭后杂剧创作逐渐南移,促进了南朝时就有的南词也称永嘉杂剧转变成所谓南戏)。其中“散曲”是韵文。
什么是科:戏剧中的科指动作表演。
什么是白:指念白,也就是现代戏剧所说的唱、念、打。
如果去掉科、白,剩下的唱腔部分就和曲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我们今后将与大家交流的重点是“元曲”,也就是元代的散曲。
二、曲的产生:
1、元曲产生的背景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了元曲的形成。
第三,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产生的几个时期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guǎng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hào]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则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3、元曲产生的意义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是中华瑰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只要我们细细地玩味元曲,就会发现,元曲这种重要的文学与以前的文学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唐诗语言重形象,宋诗重理趣,宋词主抒情,且表现在作品上风格各异,文人气息甚浓,而元曲的语言则亦文亦俗,为塑造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服务,有着其特定的语言魅力。
4、元曲的特点:
元曲是我国格律诗和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
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族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这些,下面布置作业。
作业: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有哪些?
2、元曲的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3、请分别写出你喜欢的曲人、你喜欢的曲牌、你喜欢的5首曲作品。
4、下载《中原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