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轩涕泗流的上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理解

登岳阳楼记周步〖登岳阳楼〗书名:《全唐诗》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到岳阳,登岳阳楼似乎是别无选择的一件事情。岳阳古称巴

登岳阳楼记

周 步

〖登岳阳楼〗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到岳阳,登岳阳楼似乎是别无选择的一件事情。

岳阳古称巴陵,也名岳州。岳阳这一地理名词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之后设立了岳阳县、岳阳郡。但略有不同的是,那时候岳阳县和岳阳郡,治所并不在今天岳阳,而是在汨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因恶岳州名同岳飞姓,还曾将岳州改为纯州,旋即又恢复岳州。岳阳由县而市,是1983年的事情。岳阳楼的名气,早在唐朝中期,就已经天下闻之。

巴陵之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雄劲气象,让每一个登斯楼者,无不感怀于中。然而,和人们臆想不同的是,一代文学大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并不是到了岳阳实地考察,观而作之。这篇名记创作的大致过程是,宋庆历四年(1044年)春,滕子京贬任岳州知州(今岳阳一带)。到任后,滕公着手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等等。翌年建成,滕子京给年长自己一岁、同举进士的范仲淹寄去《洞庭晚秋图》一幅和《求记书》一封,恳求为岳阳楼作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岳阳楼重修告竣的第二年,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自此之后,岳阳楼声名大振。

凭轩涕泗流的上一句

与岳阳楼有过各种交集的人物何止万千,但与岳阳楼的历史渊源最早、也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鲁肃。鲁肃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位忠厚长者、谦谦君子,其实鲁肃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战略家和外交家。赤壁大战之后,处于战略上的考虑,鲁肃主张把荆州借給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驻守巴丘,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理解,曾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筑巴丘城,建阅军楼。巴丘城就在今天岳阳楼一带,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西晋南北朝时期,巴陵城楼初建。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增筑巴陵郡城。唐贞观、开元、天宝年间,岳阳楼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重建和增制。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建岳阳楼。

凭轩涕泗流的上一句

岳阳楼横分吴蜀,洞庭水泽被三江。有关岳阳楼最早的诗句,应该首推颜延之。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诗人颜延之途径巴陵,领略了岳阳楼胜景,写了一首《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的诗篇,诗中有“清氛霁岳阳”的句子。中唐时期,大诗人李白来到了巴陵,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之后,巴陵城楼开始唤作“岳阳楼”。那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涕泗流的上一句

此楼伟哉。有关岳阳楼的篇章数以万计,毫无疑问,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也最大。这篇千秋佳作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窦垿的那幅长联,已成经典。这一文一诗一联,已成为岳阳楼人文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登斯楼者,莫不对人生的无定和命运的沉浮发出诸多的叹喟。陈列于岳阳楼上面的那这些诗文巨制,早已成为影响无数生命的里程碑记。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涕泗流上一句:戎马关山北 登岳阳楼 [作者] 杜甫 [全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凭轩涕泗流上一句——答案:戎马关山北。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记》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熟烂于心。我忍不住还是把这一诗一联粘贴于此。这几篇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情感真挚,凝重悲怆,忧思慨然。这种触碰心灵的情感之作,怎能不使每一个人登斯楼者,感慨万千。1964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由湖南返京,列车途经岳阳,忽然间诗意大发,索笔挥毫,手书杜甫诗作《登岳阳楼》,后来刻制装嵌并成列于岳阳楼三楼。那副长联的作者窦垿曾为解元,少怀壮志,有治世之学,生平多落寞。

据说,滕子京收到《岳阳楼记》之后,大喜,当即请来了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其雕刻在木匾上。然不幸的是,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将有“四绝”之称的楼、记、书法、雕刻毁于一旦。现在我们看到岳阳楼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重修,其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作品。

2019.5.6于河北大厂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家,诗人。写作题材以西部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等国内三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多个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现居北京。中国旅游文化网总编。

上一篇 2023年05月23 14:3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21:29

相关推荐

  • 前方高能预警下一句,前方高能预警后半句

    两人自六岁进入哈尔滨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学习轮滑,前方高能预警后半句,2012年夺得他们第一个四大洲赛冠军;2017花样滑冰世锦赛上获得双人滑自由滑第一,以232.06分的总成绩首次加冕世界冠军,并且

    2023年04月23 228
  • 游玩的诗句,形容愉快出游的诗句

    诗人的笔下,风光无限。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泰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赤壁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扬州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你想不想去看看?

    2023年05月25 309
  • 恢宏大气的元曲,恢宏大气还是恢弘大气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18 240
  • 含春字的诗句,“春”字的飞花令

    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52、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5

    2023年04月20 254
  • 浪必摧之的上一句,堤高于岸浪必摧之原文

    当我们还在执迷于小情小爱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抖音上吸收怎么玩弄情感的毒鸡汤的时候。有一群伟大的战神一群无名英雄正在守护我们的国家,正在默默地与外来恶势力做斗争。中国这个兴欣崛起的大国,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引

    2023年06月03 309
  • 清心寡欲的诗句,形容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诗句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

    2023年06月05 282
  • 形容海的诗句,形容海的浪漫诗词

    《观潮》陆游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涛头汹汹雷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

    2023年05月02 233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上一句,却是巴山夜雨时前句

    说不清,道不明。是因为他的凌云万丈才。还是为他的至情终不悔。却话巴山夜雨时上一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全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

    2023年05月03 298
  • 茉莉花诗句

    在夏天,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气弥漫;六月花令茉莉花,古诗词里的茉莉花,香气怡人一整夏!邵伯路中途遇前纲载茉莉花甚众舟行甚急不得细观也又有小盆榴等皆精妙奇靡之观因成二绝宋-吕本中花似细薇香似兰,已宜炎

    2023年04月17 240
  • 形容世间美好的诗句,形容世间美好的词语

    诗词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一首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极美的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今天且随诗词君,

    2023年04月13 215
  • 元曲三大家分别,元曲四大家1001元曲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

    2023年04月16 274
  • 3000元曲面屏屏幕解锁,曲面屏换屏幕多少钱

    想要3000元预算买个高颜值+升降摄像头手机?现在,曲面屏换屏幕多少钱,你的梦想要实现了!vivoS1Pro、荣耀9X等新机领衔的美拍一族,不仅拥有超高颜值的设计,美美哒外观让人心动,升降式设计自拍镜

    2023年04月10 30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