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正宫平仄格律相同,元曲小桃红的平仄格律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种特有文学形式的音乐性直到今天还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辉,原因之一是它们有着严格的格律。这种格律的本质是什么?应该说,除了它们丰富的内涵,还有汉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种特有文学形式的音乐性直到今天还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辉,原因之一是它们有着严格的格律。这种格律的本质是什么?应该说,除了它们丰富的内涵,还有汉语语言的韵律美。同是格律,词宽于诗,曲宽于词,应该是有共识的。本文就词曲的格律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词始于唐代或更早。清人毛先舒谓:“填词缘起于六朝,显于唐,盛于宋,微于金元。”

元曲正宫平仄格律相同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词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词脱胎于诗,就是长短句的诗,但它最早产生于民间,词是可以“唱”的。现在多认为李白的《菩萨蛮》是最早的词。实际上,《竹枝词》的产生远早于李白。劳动者在田野里一边干活,一边随口哼唱着“口唱山歌手插秧”之类的“自来腔”。这种形式感动了文化人(城市人),于是,他们也学着寻这种乐子,“词”便应运而生。

词牌是什么?词牌是演唱曲调的代号,很多源于古乐府。慢慢地加入了文人的创作。李白看见西域过来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唱歌跳舞,便写下一首可以演唱的“长短句”,起了个名字叫《菩萨蛮》。所以,那时的诗人是把“词”称作“诗余”的。词牌只是作为曲调的代号,便于传颂记忆。词的内容与“词牌”毫无关系。也许正是李白创造性的劳动,于格律诗之外肇开了“长短句”的一代新风。到了中晚唐时期,词的创作已经流传甚广。

词这种文学形式显于唐而盛于宋是有根据的。五代时期,词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花间词》收集了18位作者,74个词牌,500多首词作。到了宋代则词家辈出,从宋初的范仲淹、张先、宋祁到苏轼、王安石、晏殊、晏几道、周邦彦、贺铸,再到南宋的陆游、辛弃疾、范成大、陈与义、姜白石、吴文英、张炎……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词章。宋词的数量是难以精确统计的。《全宋词》收录的作者有1400余家,20800余首。这当然还远不是宋人的全部词作。

2.唐、宋二代并无词韵专著。宋代大大小小的词作者随心所欲地用他们的创作拓展着词的领域。至于“词牌”的确定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是乐府中的古曲。中国古代音乐因为没有记谱方法,完全靠乐工心传口授才得以流传。唐代《教坊曲》保存了322支乐曲的题名,宫廷乐师有一种简单的符号犹如天书,谁也看不懂,必须带腔传授方能哼唱(后来的“工尺谱”也是这样,不带腔传授是读不下来的)。所以,教坊的古曲有牌无曲,只有很少的部分保存在民间乐工的心里。比如《乌夜啼》《昭君怨》《梅花引》《长相思》等。是宋人用乐工熟悉的乐曲填新词演唱,广为流传后遂成词牌。

二是前人的名篇名句填上新词演唱,敷衍成词牌新作,如《如梦令》(唐庄宗)、《诉衷情》(韦庄)、《更漏子》(温庭筠)、《忆秦娥》(李白)、《虞美人》(项羽) 等等。这些词牌的曲调实际上还是当时的乐工谱写的。

悲哀 婉转 是元曲的风格

至于词的格律,当时是比较宽松的,“词宽于诗”当是事实。那时的词作者们大致有约定俗成的共识:一,韵脚平仄通押。这就比诗韵宽松了许多;二,句式活泼,长短句相间。创作中比格律诗方便;三,音节跳跃,即每句中只要平仄有序即可;四,谐于音律,便于演唱。

1、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上小楼——幺篇——耍孩儿——尾声(同正宫煞尾)2、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尾声3、 粉蝶儿——醉春风—。

上述四条就是“宋词四律”,其他好像倒没有什么“词律”的束缚。当时很多词牌被“摊破”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大概就是宋代词人的创作规则。

3.宋词之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元曲。元曲受宋词的影响很深,从格律上说就是“曲宽于词”。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大类。“杂剧”由唐代的“参军戏”演化而来,在元代到达它的鼎盛时期,产生了王实甫、关汉卿、汤显祖这些伟大的作家,也产生了《西厢记》《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等伟大的戏曲作品。这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兹不赘述。本文仅止于散曲。

散曲双分为“北曲”和“南曲”。北曲起源较早,金代时就在北方流行,它无疑产生于民间。请看看这些散曲的牌子吧:《耍孩儿》《四块玉》《寄生草》《山坡羊》《白鹤子》《七兄弟》《端正好》《斗鹌鹑》……不是捆高粱秆儿、扒马粪蛋儿的主,能想出这些透着泥土香味儿的牌曲名字吗?这些初始于民间的曲子,受到文人的青睐,便融进了新的内容,在市民阶层得以广泛流传。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据唐主璋先生统计,元人小令的牌曲有112支;《全金元词》收集的词作有3853首(一说有4300余首),至于元人小令的格律也是唐先生的研究成果。他的《元人小令格律》是近代的出版物。

4.今天,诗词爱好者大都爱写宋词,也爱写点元曲。特别是赵朴老的《某公三哭》之后,很多业余作者都喜欢元曲那种宽松、潇洒又略带幽默感的形式,极愿一试。这原是大好事。但由于某些因素的误导,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其中之一就是死抠“格律”。一些非主流的“评奖”“教学”中就出现过个别自以为是的“权威人士”用“不符格律”指责业余作者的作品。他们不知道,元人在创作时是没有什么“格律”束缚的。还有一些诗词爱好者也会在自己创作元曲的题目前注上“南吕”“中吕”等字样,但“中吕”“南吕”是什么他并不清楚。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

元曲正宫平仄格律相同

“中吕”“南吕”“正宫”“双调”等都是戏曲音乐的术语。当时注明这些术语是说这里要唱一套牌曲。比如“中吕宫”的曲牌联套就有从“粉蝶儿”到“朝天子”十支牌曲。这些与我们今天的写作毫无关系,你写上“中吕”二字有什么意义呢?

4、平仄(zè):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

在诗词教学中,把“格律”当成金科玉律、奉为圭臬是有点舍本逐末、刻舟求剑之嫌了。笔者对于古典文学从小爱读,到现在还在不停地学习。要说体会就一条:学诗要学它的精髓,三个字:“诗言志”。规矩要学,格律要懂,要真懂不要假懂。“诗言志”是“核心”,是“灵魂”,是树根树干;格律是形体,是树枝树叶。两者缺一不可,但要有主次。刻舟求剑的学习方式害人不浅。

上一篇 2023年06月05 04:58
下一篇 2023年05月28 19:49

相关推荐

  • 咬定青山不放松下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演讲稿

    □蔡家园有一天去参观一个美术展,恰好遇到青年画家宋德志。我们交流对一些画作的看法,谈得颇为投机。他突然对我说他画了一批偏重学术探索的作品,不知我有没有兴趣看看……因为一直在思考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

    2023年05月18 267
  •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上一句,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前一句是什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曾几,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前一句是什,相比于杜甫和苏轼,孩子们对他比较陌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他的诗作,所以我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

    2023年04月23 218
  • 杜甫的爱国诗句,杜甫表达爱国之情的诗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在内容上,他还原当时社会生活,对底层人民饱含同情;在艺术上,他的诗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留下众多在文学上和社会上都颇有价值的诗作。今天,挑选了十首杜甫

    2023年05月14 267
  • 霸气的元曲叫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被视为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之美,诗词君已经“说倦了”,今天,来说一说元曲独特的美。元曲里的雪,是“大笑琅然”,是“碧玉琼瑶”,是天仙下凡……诗人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来形容雪,与唐诗

    2023年04月19 268
  • 音乐的诗句,古代描写音乐的诗

    —回复『早安』,迎来一天好心情—◆◆◆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古往今来,茶叶的清香沉浸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里。春风十里,不如春茶一杯。恰逢春暖茶香时,沏一壶春茶,或独自品茗静坐,或邀三两好友。

    2023年04月26 245
  • 好久不见徐志摩的诗句,徐志摩诗集好久不见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荅案系:

    2023年04月26 232
  • 心有灵犀一点通下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怎么对

    心有灵犀一点通怎么对,在诗词里,拥有诗意的四季,春天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景,夏天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畅快,秋天是“枫叶红于二月花”静美,冬天是“飞雪迎春到”的欣喜。在诗词中,四季皆美,那些诗词中的

    2023年05月13 271
  • 爱过渣男信过狗下一句,抽过烟喝过酒爱过渣女信过狗

    1、从此野性十足,不再将就。2、若曾素心相赠,请勿反目成仇。3、不去讨好世界,也不去评论是非。做好自己就行,爱谁谁。4、喝过烈酒,抽过烟,爱过渣人,信过狗。可以接爱过渣男赛母猪,希望能帮到你,加油,祝

    2023年05月27 239
  • 有关落叶的诗句,秋天落叶古诗最好的10首诗

    冬意渐浓,霜叶正红,落叶纷纷,整个城市很多道路铺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这是大自然最美妙的音符。一年中最缤纷绚烂的季节,最美的景色就是漫天飞舞的落叶,从古至今也留下了很多描写落叶的诗句,只不过

    2023年05月14 234
  • 目遇之而成色上一句,目遇之而成色哲学思辨

    山和水是有滋味的,品它们的滋味可以用心,也可以用舌尖。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清风与明月毕竟过于浪漫。山野苍茫,流水

    2023年05月15 227
  • 关于爱国诗句,爱祖国的古诗10首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99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5月10 240
  • 与鸟有关的诗句,带有鸟的诗句100首

    小时候的夏天,总少不了蝉鸣、西瓜,带有鸟的诗句100首,还有那飞行的小精灵—蜻蜓。有人说:夏天是蜻蜓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天,在水边会常常见到飞行的小精灵——蜻蜓,给夏日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艳色。欣赏有关蜻蜓

    2023年05月01 2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