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诗、宋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元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
元曲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元曲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元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兼有音乐、美术、建筑、雕塑、舞 蹈等多种艺术要素的一种综合艺术。元曲作品本身是打破诗词格律束缚为当时人们自由运用的文学创作体式;作为曲艺,元曲本身具有独特音乐格式,如元杂剧所用北曲宫调中的工字调、尺字调则是现代音乐中的C调、D调;以演员为中心的舞台表演则涉及到绘画、建筑、舞蹈、武术等方面的表演艺术。元曲不但是元曲作家们抒情咏志的载体,而且也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在元代是最普遍的没有阶级限制的大众文化,它为元代带来了交流文化、思想的可能。
关于上中下八仙,说法众多一般是指:上八仙,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中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下八仙,即王乔、陈戚子、徐神翁(。
说到元曲,可能很多人知道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甚至元曲名篇《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墙头马上》。然而,下面这些你熟知的人物和故事也在元曲里有。
八仙过海——吕洞宾
在八仙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比如汉钟离喜欢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看起来比较轻佻等等。另外八仙中的八个人,也分别代表了人世间的男、女、老、幼、富、贵。
王志武编.古代戏剧赏介辞典·元曲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第340-344页
才子佳话——王粲登楼
今天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与曹国舅。这组八仙起自于唐,发展于宋、元。元曲中《八仙庆寿》一剧才把他们列为八仙,却姓名尚未固定。到了明朝中叶,元吴泰的。
俞汝捷主编.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第1048页.
西天取经——西游记里的故事
元末明初杨讷(景贤)作,一说为元无名氏作,北曲杂剧。写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共六本二十四折。剧情是:西天竺有《大藏金经》欲传东土,诸佛遣毗卢伽尊者托生于中国海州弘农县士人陈光蕊为子,待长大成僧,往西天取经阐教。观世音佛将是他的保护人。陈光蕊一举成名,除洪州知府,携妻殷氏赴任,被船家刘洪推入水中。刘贼冒名到任,并强迫殷氏为其妻。殷氏有八月身孕,为育儿报仇,只得委屈随顺。不久殷氏产子,唤作江流,刘洪逼她弃儿。
/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三战吕布——三国群英
杂剧作品。全名《虎牢关三战吕布》。郑光祖撰。剧叙袁绍率十八路诸侯在虎牢关前聚会,合力攻打吕布,但因吕骁勇难敌,无法取胜。兖州太守曹操奉命去青州催办粮草,路过平原,会见在此任县令的刘备及关羽、张飞,力劝三人前去助战。刘、关、张来到虎牢关前,因位卑职微,受到元帅孙坚轻侮。恰逢吕布向孙坚索战。经曹操再三说情,孙才带三人迎敌。孙坚一战而败,逃入密林,衣盔为吕布所得,半路却被张飞夺回。吕布大怒,指名来战张飞,刘、关、张合力杀败吕布。袁绍为三人请功加赏,同时加封曹操。该剧本《三国志·吕布传》、兼采民间传说而成,情节与《三国志平话》相同,后世《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一章即以此为基础。剧中刻画张飞形象,个性较鲜明,但曲词平板,与郑氏其它剧作差别较大。
上八仙,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中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下八仙,即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
/袁世硕主编;王志民,许建中,何锦山编著.元曲百科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第185-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