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适,字达夫。
在唐朝疆域无限扩大的时代,大漠与沙场成为长安文人竞相追逐的热点话题。
各种《从军行》、《出塞》的诗出了一首又一首,连从没有出过长安城的人都敢写。
怎么写?全靠瞎编。
最经典的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我在百度上找到的最贴近诗句的照片。画面很美,但要拍下这个决定性瞬间,摄影师要在沙漠里吹上个把小时西北风,等候落日来临,而且即使如此也并不能保证成功出片。你看。
大家笔下的塞外,其实和现实差得太多。
我曾在边塞待过一段时间,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我一落笔,思绪便会迅速复活。
真实的塞外是什么样的呢?
大漠瀚海,长烟落日,衰草连天,风景如同狂草一般写意而豪放。
形容沙漠落日晚霞美的诗句,秋风猎猎,旌旗飞舞,祖辈们驰骋沙场,转战南北的马蹄声似乎从空中隐隐传出,挥长剑,靖边疆,杀敌寇,安社稷,热血像长风一般充斥了我的胸怀。
我对着长风怒吼:“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比起王翰、王之涣边塞诗中的广阔,我给诗中注入了千斤的厚重与深沉。
我与岑参并称为“高岑”,我们四人成了史上著名的“边塞四大诗人”。
很多人问我,没有走科考这条路,而选择参军,会不会后悔?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故事:
二十岁那年,我怀着远大的志向来到长安,带着我的作品集,拜谒诸侯显宦,心想:我一定要一鸣惊人。
离去那天,我失望地说:“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时也,运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长安是待不下去了,我东去梁宋,自此时起,直到开元十九年,我一直客居宋州,种菜、钓鱼。
你问我有没有遗憾?当然有。
宋州的闲居生活并不是你们想的世外桃源,我在这里潦倒又无奈。
放眼一看,最难受的是,别人已经走了好远,而我的日子已经一眼就望到了头。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我得到一个消息,张守珪玩忽职守,还准备隐瞒兵败的事实邀功请赏。
我曾亲眼目睹过沙场的残酷,人命岂是儿戏?张守珪这样的将军贪功好利,骄逸轻敌,真令人可恨。感慨之下,我写下生平最负盛名的边塞诗《燕歌行》:
2.沙漠落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长河落日 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读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有些人没有亲临过死亡,也从来不懂生命的可贵。
可我又能为这些奋勇杀敌的将士们做点什么呢?我只能写写诗而已。
回到睢阳,我又开始了漫长的隐居生活,种菜,读书,交友。
744年,天宝三年,我在宋州遇到了李白和杜甫,三人同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那段找仙人、炼仙丹、采仙草的日子还真是段难忘的记忆,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747年,天宝六年,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好友董大(董庭兰)也要走了。
那年冬天,千里黄云,白日朦胧,北风呼啸,雪花乱飞,我在睢阳城外送别董大。
董大啊,你可要多保重啊,唉,我没有知己了。
心头一热,鼻子也一酸,两个大男人也不好意思拥抱,只能握手,挥挥衣袖。
对着董大渐渐远去的背景,我高呼: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长风未泯,我一直蛰伏着,等待怒放。
然而,这一等又是许多年。
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我已经五十岁了。
这一年,我受田梁丘荐举,至哥舒翰陇右节度镇作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颇受名将哥舒翰的赏识。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有人赏识,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756年,天宝十五年,王师惨败,哥舒翰将军被擒,要塞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我清楚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哪怕守护一下这个国家也好。
一天夜里,我面见玄宗,为哥舒翰辩护,痛陈潼关失守原因,唐玄宗甚为嘉许。
1. 关于沙漠落日的诗句 关于沙漠落日的诗句 1.关于描写落日的诗句 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玄宗赞我:“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于是我成了谏议大夫。
已经到了知天命的阶段,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
如果我还能再进一步,那就再进一步。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成熟,并不是随遇而安。与其自我放弃,拿出力气折腾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风云突变的时候,我才能一展宏图、青云直上,我以赫赫军功,从田园农民成为了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节度使。
我就像一把名剑,直到历经沧桑之后,才铿然出鞘,“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天地都为我赞叹。
765年,永泰元年正月,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年六十二岁,谥号忠。
旧唐书谓我:“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盛唐之时诗人皆自称王侯将相,而能在动乱之际成就者,唯我高适而已。
高适(704—765年)
生平简介: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5.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9.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10.一去紫台连。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
代表作: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名句:
1.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人物关系:
父亲:高崇文
母亲:不详
朋友: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
引用文献:
1.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