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是描写“童趣”的,这些诗歌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读来,不由让人忆起童年各种景象。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作品《村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烟。〞是哪首诗的诗句?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芭蕉分绿,柳花戏舞,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朝诗人高鼎的古诗作品《村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1、散学:放学。2、东风:春风。。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池 上》
上一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原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
【唐】白居易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儿童放学归来早”这句诗出自于清代高鼎的《村居》,原文:《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