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体裁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按音律分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⑷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怀古诗。
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⑷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⑹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一、抓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欣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按时间顺序: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2、“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开先《宝剑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史记·苏秦列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详《过零丁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唐·温庭筠《望江南》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马并)《山亭夏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唐·郑谷《淮上与友人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武陵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唐·杜甫《咏怀古迹》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平话》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彼得斐诗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梅村---《圆圆曲》
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朱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 《绝句》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排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按照时代顺序排列的。《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口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以年代先后排列顺序是:诗经、唐诗、宋词、元曲。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按时间先后顺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其五
3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