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八首描写四季的经典元曲,一起来欣赏下吧!
白朴笔下的四季
而宋词,更偏向于曲,就是那种可以唱出来的,就比如柳永的词,在民间作坊,或者风月场所,流传甚广。感觉和音乐挂了钩,其韵律就更强,比唐诗更为讲究,不论写什么,大抵上就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而元曲,就是一种曲艺。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唐诗,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
这支《天净沙·春》,运用绘画技法,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景图。
第一层次,春日、春山、春风构成整个画面中的后景,为后句作了铺垫。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织。
玉人罗扇轻缣。
这支《天净沙·夏》,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美景图。
第二层次,院中的树枝与绿叶非常繁茂,其形成的阴影遮到了楼的画檐。这是画中的中景。
词的节奏优美而生动。元曲,则继承了诗词的婉转清丽具有广泛的意境,新颖而丰富的内容,灵活自由的形式。区别之一唐诗诞生于中国古代空前繁荣的唐朝。那时的唐朝一片昌盛,百姓生活富足且开放,出现了大批的文人雅士。他们抒发自己。
第三层次,画中的人物出现了,出现了人物:一个身着轻绢夏衣的芳龄少女,坐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手摇罗扇,静静地消受着这一宜人的时光。这是画中的近景。
唐诗的特点:配乐歌唱即讲究调声又有不同的旋律一种诗体。宋词的特点:配乐歌唱而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一种诗体。元曲的特点:散曲是清唱曲,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丑,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第一层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孤村、落日、残霞的画面,安静美丽。
第二层次,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飞过的一只大雁,在落日的照射下,它的影子在田野上划过。
第三层次,随着大雁的消失,观景者最后看到的景色是,青色的山,绿色的水,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五颜六色的秋景极为美丽。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尽。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这首《天净沙·冬》,描绘的是一个悲凉的城郊军营图画。
第一层次,是背景,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清寒凛冽。
第二层次,谯门一声寒叫,更添几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第三层次,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落落的村庄,显得是那么的寂寥与冷落。
关汉卿笔下的四季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
【双调·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子规”即杜鹃。晚春时节,杜鹃鸟啼叫,好像在说“不如归休!”,深深地触动了少妇的心灵深处。亲人远在他乡,漂泊不定,曾说春天一定回来,如今春天即将过去,却不见一点情人踪影。日思夜念,短短的几天,面容已经消瘦憔悴。心似柳絮飞旋,惴惴不安。在等待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鱼雁”:指书信。古传鱼和雁能传递信件,后即用以指代书信。不仅亲人未归,连封家信也没收到。蓦地看见双双紫燕穿行,衔泥嬉戏,更增添了几分怅惘和苦涩。
【双调·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俏”:俊。“冤家”:对心爱的人称谓反语。英俊的情人远在天涯,偏偏只有那里的绿杨能拴住马。“堪”:能。此句双关,亦是怀疑男人在他乡另寻新欢。她困倦地坐在窗前,一次次对着清风倾吐对情人的思念。“蛾眉”: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情人为我描眉画鬓的恩爱生活,何时能重现?“瘦岩岩”是曲中的衬字,指的是骨瘦嶙峋的样子。思念情人折磨得我逐渐消瘦,使我羞于再戴石榴花了。
【双调·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鸦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深秋夜晚,风雨交加,女主人心绪烦乱,就是修道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陈抟”:宋朝人,修道成仙,传说他在华山修道,能一睡百日不醒。忧思满胸怀,“扑簌簌”:泪珠一串串,如泉涌的样子。禁不住落下了相思泪。此时窗外,秋蝉(知了)寒蝉(蛐蛐),轮番聒噪,再加上细雨淅淅沥沥敲打着芭蕉叶子响声,更令人心碎。
【双调·大德歌】冬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寒冬腊月,大雪纷纷,遮掩了重重门户,远行的情人归来就更是无望了,少妇心碎欲绝。相思的煎熬使她像瘦损的江梅,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里是洒有情人泪的清江啊!“清江”句:化用辛弃疾词作“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人行泪”的涵义。少妇不禁凄然发出“香闺里冷落谁瞅问”的慨叹。但她仍支撑着身躯凭栏远望,以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企盼着亲人意外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