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清明
清明,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怎么世俗的人来说,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唐诗宋词元曲清明是啥,最使我留恋的也是清明。,
在我的心里,清明不仅有着淋漓酣畅的江南春色,它带给我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思念。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扰,巧小窗纱。甚情结灯前,客怀枕畔,心思天涯”。元曲中的清明是山间涓涓的溪流,流淌着那怀乡思亲的情感。
又是一年清明到。这份丝丝缕缕盘桓在脑际中的情感,正像这飘缈朦胧的细雨,一阵接着一阵。
我是祖母众多孙子中的次孙。那时,农村生活十分艰辛,父母为了生产队里的工分,每天起早摸黑根本没有时间来管我。我自小跟着祖母长大,小时侯我很调皮,让祖母为我操碎了心,可她就是有着一颗不逊于他人的倔强的心,对我期望很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后刚好是。
回想起来,祖母是一九七五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辰时撒手人寰的,但她依然眷恋着她的一双儿女,她的孙子和她的曾孙子。她临终时还难以闭合的眼神,是牵挂祥和温馨的家吗?我想祖母始终牵挂和眷恋的应是如此吧!
祖母离我们而去,因为事前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惆怅与无奈,愧疚与忏悔交融的心境,一度使我忧郁恍惚……
我想不起那天的天色怎样,只记得是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上午九时,祖母离我们而去了。
夕阳西下,太阳慢慢地爬下山峦,仿佛四周寂静,漆黑一团,空气象凝固了一样沉静,家里人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泪水象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从面额滑落。看见我伤心,父亲就陪坐在我身边,我没有留意父亲的神色,他一定也非常悲伤。父亲指着给我看屋外的枯叶儿,可我什么都看不到。
《折桂令·客窗清明》 朝代:元代 作者:乔吉 原文: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译文 紧窄的窗户。
现在,每逢清明我都会在祖母坟前烧烧纸培培土,静静地坐上一会儿,对于我来说,唯有如此才能了却我心中对祖母的思念。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译文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
清明雨洒坟头土,祭亲泪落墓前碑,音容显现飘浮过,酒洒祭品谁知悲?欲寄尺素空怀远?泪与纸钱化蝶飞。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春(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新建(武陵)微醉。
阴阳相隔虽遥远,日月星辰近依思?含泪欲吐心声语,祭亲沉湎独先辈。告慰先人谁知晓?唯我等?世代谱哀曲。天国人间系心弦,隔不断,永相续。
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元曲,一。
清明时节,几欲断魂,寄以此文,深念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