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桃红·采莲女》,是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怨念,还是亡国之恨
很多诗人词人都擅长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擅长通过写一些女子,元曲小桃红釆莲女,来隐喻心中的一些对政治的看法,对展开自己心态的描写,比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在亡国之词这一块儿,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词想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很多诗人词人都擅长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擅长通过写一些女子,来隐喻心中的一些对政治的看法,对展开自己心态的描写,比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在亡国之词这一块儿,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词想来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朦胧之中,采莲的少女斜倚兰舟,唱着心中的歌,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倚舟低唱之人对远方恋人的深沉怀念,情景交融,和谐一致。特别是以荷花比情人,以藕丝喻情思,不仅形象切贴,更把那种热烈缠绵的感情表达无遗。下片写。
组曲描写的内容原本是普普通通的,但是,元曲作家杨果乃是在元朝初期创作的这首组曲,这就意味着作家的写作目的也许并不单一,除了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从采莲女的美貌到隐晦地表达作家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怨念,这其中还有一份国破家亡之悲愤,而这份感情,恰恰是这首《小桃红·采莲女》最沉重的一部分。
这首组曲内容如下:
小桃红·采莲女(【越调】小桃红·采莲女)
“人影”至少能给读者提供另外两种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阴阴”衬托出其人的孤独,而碧湖澄波的宁静气氛则反现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静;二是指湖中的采莲女,因为这首《小桃红》是从江南采莲的意境生发的。若取。
元代初期•杨果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这两首小令,在艺术上共同的特色有三:一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同充满柔情蜜意的人物(采莲女)描写的高度统一,给人以清新流丽之感;二是有声有画,通过采莲女的歌声,表现其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美化她的环境;三是以设问。
元曲作家杨果和其他的很多元曲作家一样,写人物写得十分传神,如在眼前,对情感的捕捉也十分到位,还把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想来这就是有血有肉了吧!
杨果这首元曲是在元朝初期创作的,写的人是美人,写的景也是美景,但是,细致的朋友会发现,这种美是有点梦幻的,这种美被作家写的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而美景中的人物也是不快乐的,是为情所困的。那么,这就值得我们研究了,采莲女的不快乐是为什么呢?
【赏析】该曲写采莲女对爱情的坚贞。在这满城烟水的.月光下,采莲女一面劳动,一面忆起当初和情人相互唱和的情形。如今,一对伴侣已被隔断,采莲女只有望断碧云空自惆怅了。然而,她不是绝情的,她以莲自比,他们间的情。
在写这三首组曲的时候,作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比如静动结合、虚实结合,比如对比,而最多的却是用典。作家在追忆中描写美人,又把美人与自然融合起来夸赞,把个美人写的“美不胜收”。
杨果这首《小桃红·采莲女》,你是否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