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中国四大元曲,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山坡羊·道情》宋方壶
宋方壶的这首《山坡羊·道情》瑟是元曲中难得的,要说朝堂有紫罗袍共黄金带,要说情感有茅斋野花开,要说志向有陋巷箪瓢亦乐哉,这是中国历来仁人志士们所推崇的一种生活理念,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理念的源头,正是陋巷箪瓢的第一人,即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是也。
四大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揭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与腐败,颂扬人们,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奋斗精神,在现实中深刻地描绘了。
颜回这个人穷是穷,有人说穷人多半没情趣,颜回是个例外。颜回的情趣在于学懂孔子的诗书礼乐,敢于跟孔子开玩笑,不是那种迂腐的掉书袋的儒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宋国的匡地遭到当地人围困,而孔子的徒弟颜回是最后逃出重围的,当时的局势可能非常的严重,导致孔子见到颜回的时候也特别惊喜,还说“我以为你死了。”结果颜回就跟孔子回话说:“孔子老师都还等着我,我怎么敢死呢?”这样的回话相当逗趣,也凸显出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窦娥冤》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窦娥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
《论语》里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情调成为后来的所有隐士的至高理想,青山固可相伴,白云也是悠悠,人们总是在如此美景中开窗读书,尝遍书中百味,就算是十年寒窗苦读,终究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高头大马衣锦还乡。可惜了世代皆如此,就是万人拥过独木桥,能够高中榜单的也就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一个榜眼而已。后来者更多的退而求其次,若不能成科举,也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要有间茅草屋,周围野花盛开,谁家有钱谁家穷,都跟我有何关系呢?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跟孔子的四处碰壁不同,颜回更具有隐士风范,所以后来的《论语》,还是《孟子》,常常提到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提到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多半都是出自颜回。孔子奔波于列国,颜回紧随其后;孔子在鲁国当官,颜回也僻居于鲁国城郊陋巷。颜回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孔门的其他门徒后来大多在列国为官,有为国谋事的,有身死于乱军的,文臣武将皆有孔门身影,俨然孔门师徒满天下,唯独颜回“不改其乐”,是他背离了孔子吗?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
颜回作为孔门的首席弟子,在传承孔门学问上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而且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之中,颜回是最受孔子欣赏和称赞的,后来颜回不幸早夭,孔子也哀叹不已,连连说着“天丧予!天丧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