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什么,说起元曲,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作品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被认为是写秋天最好的作品。
如果说《天净沙·秋思》是最好的秋天作品,那么隐娘今天要介绍的一首元曲《折桂令·春情》,这是最好的相思元曲。其中的首句包含三个“相思”,读一遍,就让人回味无穷。
《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曲子起首句连用三个“相思”,一下子就点明了整首曲子的主旨,同时,读者从“相思”中,足可感受到少妇对丈夫的忠贞和感情的热烈。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又透露出她与丈夫共同生活不久就天各一方,自己独守空房的可悲遭遇,仿佛听到了少妇在喁喁自语,这自语中却掺杂着无尽的哀怨,也掺合着少妇敢为情死的意念。
回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词描写的场面非常美好,有绿绿的柳树,有红色的殷桃,还有和煦的阳光和微风,靠在栏杆上看远处,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声音。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这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
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丈夫远在千里,善良而多情的少妇只好以燃起炉香的方式为出游在外的丈夫祈祷祝福,把自己的心意寄托于冥冥苍穹二当最后一缕炉香的余烟飘人空中,少妇心中也不由得生气自己的疑惑:自己苦苦相思的丈夫到底身在何处呢,他能否如自己所盼的那样早回家门呢?
到此,作者点出了少妇相思的根源。几句话,就将我们带入一个余香缥缈.思情摇摇、迷乱怅惘的意境。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最后,作者着重点明了少妇害相思病最严重的时刻——“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将少妇孤灯伴长夜的寂寞推向极致。一连四个“时”字,将这相思绝好地展现出来,强化了主旨的表达。
元曲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折桂令·九日》、《水仙子·夜雨》、《山坡羊·叹世》。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为赈灾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路经潼关作了这首小令。作者借古抒怀。
每次读到“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两句,都觉得婉转优美,回味无穷。
这样的连用叠字,在唐诗和宋词中,比较少见,但在元曲中,就显得天然有趣,这可能就是元曲的魅力吧!
【元曲】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关于元曲的诗词有 1.《立斋挽诗》年代: 宋 作者: 陆文圭 少日增庭秀,暮年山泽胩。吟魂绕花竹,客咏渍江湖。莫唱贞元曲,空遗洛社图。绝娄埋片玉,幸喜产双珠。2.《宫词》年代: 明 作者: 李先芳 玳瑁琵琶缀玉环,。
图片作者:呼葱觅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