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曲小令,打败唐诗宋词,28个字,写出了秋天的灵魂
秋天是一个思念伤感的季节,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秋天的诗词。
柳树绽出新芽,湖上冰雪初化。春风之下,风景美丽如画。
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激昂向上,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新怡人……
元曲的小令和散曲区别,《全唐诗》共四万八多首诗,《全宋词》约两万多首词,其中,写秋天的诗词数不胜数,但是,即使唐宋杰出诗人辈出,写秋天写得最好的却是一首元曲。
这首元曲就是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曲1·双调·阿忽令·无名氏 双凤头金钗,可仄叶 一虎口罗鞋。 天然海棠颜色,上 阿纳忽修来。去上 B、 元曲2·正宫·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 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 灼灼花如绣。⊙附后补遗[1]·正宫·塞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思路:模仿天净沙·秋思,主题为春天的景色。《天净沙·春归》垂杨绿柳红花,莺歌燕语红霞,洞庭烟波人家,远在天涯,徒自遥望牵挂。天净沙·秋思整体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写出了秋天的灵魂。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马致远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这一幅画面,包含了秋天枯萎、萧瑟、悲伤、压抑、寂寞、孤独,所以这首《天净沙·秋思》几乎包含所有这些秋天的感伤的情感。这就是意境的力量。
这首散曲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他所塑造的意境是每个中国人感同身受的,是我们所可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的。也正是因为此,这篇《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流传至今,依然不衰。
这首元曲小令被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在诞生600多年后,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隐娘每每读到这首元曲,眼前就会现一幅萧索、凄楚、夕阳西下的秋天画卷,心里就会感到悲伤。
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张可九·小梁州○失题 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幺〕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莫再追思,塌了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