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高中语文课文原文

《窦娥冤》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本课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是元杂剧代表作、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本课共一楔三折,第三折是

《窦娥冤》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本课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是元杂剧代表作、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本课共一楔三折,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既展现窦娥反抗精神,又揭示了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教学重点。本课的学习,打开了戏剧鉴赏的大门,为本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了解甚少且不成体系,时空距离的隔膜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为学生的阅读欣赏带来障碍。针对这种现象,高中语文课文原文,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的一把钥匙。此外,教师要从品读语言入手,引领学生感受曲词和说白的魅力,使其从“看热闹”的低层次阅读向品读体会的鉴赏层次迈进。

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 2教时。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31 1 夹西 采纳。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6 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孤」是指官员。「徕儿」是小孩子。「邦老」便指强盗或是流氓。楔子 即序幕或过场戏。元剧一本四折(四幕),可以在前面加一个楔子作序幕,或加在折与折之间当作串接的过场戏。尾声 杂剧最未一曲的泛称。大型戏剧中。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时

徕的意思有两个,分别是:1、招引(多指把顾客招来)。2、慰劳:劳徕(慰勉)。读音:lái或lài 部首: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TGOY 相关组词:招徕 徕臣 绥徕 徕徊 劳徕 徕远 从徕 徕服 单徕 徕。

[教学要求]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徕儿,指小厮。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7.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8.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9.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10.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

作业:

找出“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16:43
下一篇 2023年05月16 02:45

相关推荐

  •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4月27日至5月3日,“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横跨了今年五一假期。作为受邀嘉宾,回想这一周的艺生活,可以用“密不容针宽可走马”来形容:下午学术研讨晚上观摩演出,每日如是。演出在

    2023年05月30 234
  • 忽然闭口立的上一句,忽然闭口立的前一段是什么

    关于童年的古诗词有哪些?古人的童年虽然没有那么多先进的玩具,但是也同样地精彩:二月里趁着草长莺飞的美好时光,出去放风筝;六七月份,撑着一叶小船,偷偷地采了几朵白莲回来;为了捉一只鸣蝉,突然噤声,大气都

    2023年04月23 283
  • 古代爱情诗句,十句美到极致的情诗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十句美到极致的情诗,但是还是喜欢你。,愿你找到那个可以让你觉得温暖,可以陪

    2023年04月26 226
  • 形容人潇洒的元曲,形容男人洒脱潇洒的句子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形容男人洒脱潇洒的句子,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王国维先生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2023年04月17 244
  • 读书百遍的下一句,一年级读书百遍下一句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反复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一年级读书百遍下一句,我们认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我

    2023年05月09 295
  • 现实太骨感的下一句是,现实太骨感下一句

    你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朋友,在你不开心的时候,现实太骨感下一句,他就会呼之即来,他会静静地坐在你的身边,默默陪伴。即使你们什么也不说,你也会感觉好了很多。北宋诗人黄庭坚年轻时曾在异乡就职,由于远离亲人,又

    2023年05月29 288
  • 元曲第四首诗,四大元曲是哪四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82首古诗词穿越时空的思念-【竹笛】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2:08《大德歌·冬》关汉卿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

    2023年04月17 228
  • 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江南烟雨意境好的诗句

    江南水乡的秀丽雅致最是吸引人,要不然白居易怎么会写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样回忆满满的诗句呢,江南烟雨意境好的诗句,也正是对江南水乡的描绘给后人流下了无限的遐想。,高深的山水

    2023年05月02 270
  • 悠闲惬意的生活的诗句,宁静悠闲的生活的诗句

    没有人不喜欢悠闲的生活。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喝茶读书;在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光,静静呆着,多么美好。可人生总是与我们开玩笑,想要悠闲时,却总是不能如愿。还好,我们有诗词,繁忙时,来诗词里放松一下,感受山

    2023年06月04 294
  •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忠厚传家久的整首古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什么是家风?家是家庭,风是风气。一家之风,世代相传。清朝的张澍在《姓氏寻源》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2023年05月23 221
  •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谁,最早提出孟子删诗说的是

    笔者的学术研究,是从《孔子诗论》开始的。廖名春先生曾指出简文并非全部是孔子论诗,故改称《诗论》。而经过简序重排,所谓颂、雅、风的顺序说明显然站不住脚。《诗论》的出版,并没有解决大家关心的子夏传《毛诗》

    2023年05月31 253
  • 朝游北海暮苍梧的全诗,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全诗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

    2023年04月09 3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