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高中语文课文原文

《窦娥冤》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本课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是元杂剧代表作、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本课共一楔三折,第三折是

《窦娥冤》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本课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是元杂剧代表作、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本课共一楔三折,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既展现窦娥反抗精神,又揭示了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教学重点。本课的学习,打开了戏剧鉴赏的大门,为本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了解甚少且不成体系,时空距离的隔膜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为学生的阅读欣赏带来障碍。针对这种现象,高中语文课文原文,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的一把钥匙。此外,教师要从品读语言入手,引领学生感受曲词和说白的魅力,使其从“看热闹”的低层次阅读向品读体会的鉴赏层次迈进。

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 2教时。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31 1 夹西 采纳。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6 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孤」是指官员。「徕儿」是小孩子。「邦老」便指强盗或是流氓。楔子 即序幕或过场戏。元剧一本四折(四幕),可以在前面加一个楔子作序幕,或加在折与折之间当作串接的过场戏。尾声 杂剧最未一曲的泛称。大型戏剧中。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时

徕的意思有两个,分别是:1、招引(多指把顾客招来)。2、慰劳:劳徕(慰勉)。读音:lái或lài 部首: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TGOY 相关组词:招徕 徕臣 绥徕 徕徊 劳徕 徕远 从徕 徕服 单徕 徕。

[教学要求]

高中课文元曲中的徕儿是指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徕儿,指小厮。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7.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8.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9.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10.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

作业:

找出“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00:32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12:12

相关推荐

  • 有关柳树的诗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

    古诗当中对景物的描写都非常的唯美有意境,而柳树就是古诗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景物,它代表着诗人种种的感情,有对春的赞美的,也有对离别的不舍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欣赏36首咏柳古诗吧。1.《咏柳》唐朝

    2023年05月25 256
  • 冷门的诗句,冷门小众却惊艳的古诗句

    喜欢宋词。喜欢柳永“晓风残月”的柔美。喜欢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伤怀。总有一句宋词,动人心怀。想不想亲笔填一阙词。《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诗词浩如烟海,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诗词可能只是沧

    2023年05月25 253
  • 棋的诗句,关于棋的诗句经典的

    -1-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唐代:白居易《池上》-2-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两边对坐无言语,尽日时闻下子声。——唐代:王建《看棋》-3-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

    2023年05月16 292
  • 夏天的诗句,夏天的古诗30首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夏天,是热烈而美好的静坐读诗就是非常好的消暑方式读完这100首夏日的诗词一定能让你清心净气,清凉一夏一起来看看吧《齐安郡后池绝句》

    2023年05月15 280
  •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关于元曲的诗

    编者按: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

    2023年04月10 294
  • 带欣的诗句,带欣字的寓意好的诗句

    超然楼始建于元代,由元代大学士滕州人李泂所建。李泂生于至元十一年(1274),卒于至顺七年(1332),享年58岁。他初任翰林编修,后为翰林直学士并参加《经世大典》的修纂,书成后引疾告退,来大明湖畔建

    2023年05月02 241
  • 元曲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现代人看孙子兵法有什么好处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

    2023年04月13 240
  • 绿字的诗句,带绿的诗句100首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渔

    2023年05月25 294
  •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上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前一句是啥

    这是王之涣的一首诗,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熟记于心了,把它稍微改动一下,中间缺一字,就可以变成一首词:在《凉州词》当中,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在气象上,这又该如何解释呢?首先,这里的

    2023年05月23 282
  • 友情诗句经典,友情古诗大全100首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唐

    2023年04月23 217
  • 古人分手绝情诗句,情已断缘已尽的诗句

    爱情是一种不经意的蓦然回首,是踏青不期而遇的人面桃花,可是遥被人知半日羞的偷抛莲子。当爱情离去,多少情丝南断,多少茶饭不思,多少点滴垂泪到天明,又有多少笔墨,记下了那些肝肠寸断的瞬间,原来,不爱了,也

    2023年05月16 212
  • 渐入佳境下一句,关于渐入佳境的美句

    最近,读到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系列最新一册——商伟先生编注《给孩子的古文》,这是商伟先生应活字文化之约,耗时数年,精心选目、导读、编注而成,我觉得是一册极好的可以与孩子共读的古文选本。关于古文与

    2023年04月19 27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