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34;。他的生平学问受父亲哥哥的影响非常大,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34;。他的诗,力图紧跟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
出生在文学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中,苏辙与父兄合称&34;,名气却始终赶不上苏洵和苏轼。苏洵能培养出两个这么有才华的儿子,自然名气不小,而苏轼就更不用说了,才华横溢,与欧阳修并称&34;,为&34;之一,珍惜兄弟情的诗句,亦善书,为&34;之一。
出生在文学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中,苏辙与父兄合称&34;,名气却始终赶不上苏洵和苏轼。苏洵能培养出两个这么有才华的儿子,自然名气不小,而苏轼就更不用说了,才华横溢,与欧阳修并称&34;,为&34;之一,亦善书,为&34;之一。
兄弟情谊经典诗句如下:1、四十年来兄弟情,渠渠天理境中行。形如鹤瘦困书癖,志不蝇营守笔耕。2、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3、小来落托复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4。
在这样的强大光环下,苏辙就显得没什么存在感了,然而,苏辙的才华也是不容小觑的。
苏轼不拘小节,十分率直,错了就错了,不愿意加以掩饰,当年苏轼把自己科举考试时写的文章收入文集,有一处引用的典籍记错了一个地方,苏轼也不改,直接就收入了。而苏辙在将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缸砚赋》收入文集的时候,对不合适的地方做了改动,说明苏辙更加严谨,要求完美。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此诗首联一语双关,接下来的两联今昔对比,最后一联更是发出&34;的感叹。充分的写出了生活上的失意,人生的无奈,以及对兄长思念的悲伤之情。而苏轼看到这首诗后,十分心疼弟弟,便写下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怀念。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2.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东汉 曹植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元稹 【遣行十首】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卢纶 【寄郑。
在晚年时,两兄弟的关系还特别要好,当时苏轼经常以诗获罪,两兄弟被贬蛮荒之地,而苏轼身体又不好,在分手时,苏辙要哥哥答应他,一不再写诗,二不再喝酒,苏轼怕弟弟担心,就答应了。结果有一次,苏轼打盹的时候在梦中做了一首诗。醒来后心痒难耐,就提笔把这首诗记录了下来,转念又一想,反正答应弟弟不写诗没做到,不如再喝杯酒吧!弟弟是关心哥哥的好弟弟,哥哥倒是个&34;的哥哥呢。
这两兄弟之间的感情情比金坚,这也是豆豆妈最喜欢这对兄弟的原因,苏辙对哥哥实在是好,而哥哥也实在是喜欢弟弟,二人又都能写诗善书,豆豆妈实在是羡慕得很。
看了苏家两兄弟的故事,是不是对这两首古诗理解得更加透彻呢,原本枯燥无味的诗句,因为它背后的故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平常豆豆妈就是这样,通过给豆豆讲背景故事来了解、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最近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推荐了一套《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词》,就是以这种故事+古诗的形式,是小朋友们的趣味古诗词入门读本。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送兄弟回雪夜(唐.白居易)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这套书共有四册《历史典故篇》《水墨丹青篇》《千古至情篇》和《大美天地篇》。
这套书,原价要90元,现价只要78,就能得到四本有趣又有意义的书,为孩子以后的语文、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