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文化倒退,文化倒退

写在前面:近期有小伙伴提意见,说我写女人写太多,他们对男人更感兴趣,希望我能写写范蠡啊,商鞅啊,李泌啊什么的。不是不可以写,而是社长对自己的写作内容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想围绕某一脉络或主题,出系列文,

写在前面:

近期有小伙伴提意见,说我写女人写太多,他们对男人更感兴趣,希望我能写写范蠡啊,商鞅啊,李泌啊什么的。

不是不可以写,而是社长对自己的写作内容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想围绕某一脉络或主题,出系列文,不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个章法。

原来是打算只写历史上的传奇女人的,结果我自己写着写着,也觉得写来写去都大差不差,只写女人确实有点单调。

但调整写作方向的时候,还是不想失去脉络和主题,又要兼顾男女、君臣等各类角色的丰富性,还要考虑大多数“心友”的兴趣和关注点。

所以最后,或者说目前,将近期的写作内容调整为,主写先秦时期的传奇人物,包括先秦时期的君主、将相、男人、女人以及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正好先秦时期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人和事,值得动一下笔,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而在此之前,我需要先写写朱元璋。

因为这两天正在读《朱元璋传》,读得人实在憋屈,不吐不快;

正好写女人写腻了,阴气太重,换个阳刚一点的,平衡一下公号里的文章气场。

最勤奋的皇帝

朱元璋,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勤奋到什么程度呢?

在朱元璋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休息”二字。

穿上黄袍以后,他没有把一分钟的时间浪费在享受胜利上,而是匆匆奔向下一个目标:巩固帝业。

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而且从来不害怕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据史书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9月14日至21日,8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折共1660件,处理国事共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用他自己在遗诏中的话来讲:

“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这么勤奋的工作,换来的却是不成正比的业绩。

元曲文化倒退

最差的业绩

我们在这里讲的业绩,是以朱元璋开启的明王朝与之前的宋王朝相比的。

中间的元朝,时间短,而且不是汉人政权,我们暂且视为中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意外。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极盛出现在唐朝,宋朝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衰弱的朝代。

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唐朝与宋朝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所以,下面我们作比较的时候,有些时候会捎带着把唐朝的数据也列一下。

①国家财政收入总量

国家财政收入的数字最能说明经济发展水平。

宋真宗时代,国家财政收入1.6亿两白银,是唐朝最高额的3倍。

而明王朝在1570年到1580年间,文化倒退,平均每年财政收入是3000万两白银,不到宋朝的20%。(数据来源于明史专家黄仁宇)

②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

更具说服力的是财政收入的构成。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农业税是国家收入的主体。

而宋朝时,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0%,农业税只占30%。

孙隆基在《鸟瞰中国千年史》中说:

这说明宋朝的财政收入不是靠加重对农民剥削,而是工商业繁荣、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而明朝呢,不仅年均财政收入总量不及宋朝的20%,而且农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1%,工商杂税只占总收入的12%。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相对宋代,明朝的经济结构是何等的落后。

③货币发行量

作为经济发达的一个标志,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10倍以上。

宋神宗时,年铸币量500万贯,而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朝,年铸币不过32万贯。

宋朝还发明了纸币,出现了银行和支票这类非常现代化的金融工具,且财政收入早就实现了货币化。

而据估计,整个明朝300多年,铸币总量不超过千万贯,仅相当于北宋两年的铸币量。

因为缺乏货币,无法交易,导致许多小商贩失业。

而且,朱元璋把税收制度倒退了几百年,摈弃财政收入货币化,恢复了低效率的实物征收制和劳役制。

④对外贸易

宋元都是世界性帝国,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大财富。

但明朝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措施,非但不准国人出海,对外国进行“朝贡贸易”的数量也限制得极低。

⑤人文精神

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一个朝代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代表人文精神的文化娱乐业才会活跃起来。

宋代的文学艺术作品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生活气息和个人尊严意识。

而明朝的人文精神则是大大退化。

不仅消失了1000多年的殉葬制度又给搬了回来,还一言不合就把大臣当庭按到地上,脱了裤子就一顿棍打。

“文字狱”使文人避之尚且不及,哪还谈得上诗词歌赋的发展。

总而言之,一句话:

五、风格差异 词贵雅,曲贵俗。元朝是一个文化倒退的朝代。,社会矛盾尖锐,百姓无心理睬所谓艺术,这与宋初“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元曲更写实,更口语,有大量的俚语加入。贴近百姓生活 。

我们的国家,也由此永远失去了在人类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看到这么痛心的数据,我们不禁想问个为什么?

为什么朱元璋那么勤奋,一刻也舍不得停歇地“勤政为民”,到最后却向历史上交了这样一份惨不忍睹的答卷?

答案是: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

下面我们逐个来说。

思路决定出路

一、韵书不同 1、宋词采用【词林正韵】。2、而元曲采用【中原音韵】。二、语言体系不同 1、宋词属中古音语系,二元四声三韵。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2、元曲属近古音语系,分为平声,上声和去声。入声被摊派(北曲。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平民天子,确切地说,是个贫民天子。

25岁之前,他对人生最大的体验,就是“饥饿”;

饿到后来活不下去,只好去寺庙里当和尚;

当了50来天和尚,庙里也没吃的了,只好到社会上去流浪;

流浪了3年以后,又去庙里当了3年和尚;

后来机缘巧合,才加入郭子兴的军队,开始军旅生涯,直至最后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从小到大“贫困的农民生活 + 贫乏的知识教育 + 贫瘠的眼界见识”,决定了朱元璋身上根深蒂固的农民思维。

而且任何文学创作,都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凌驾于生活之上。唐宋灭亡之后,在元代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市井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元曲应运而生。元曲的诞生对于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

在他的帝国蓝图中,“农民理想”是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这个农民思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眼界狭窄,保守短视,对外部世界排斥、不信任。

他对曾给中国带来巨大财富的海外贸易不感兴趣,不但禁绝了海外贸易,甚至禁止渔民下海捕鱼,把海岛上的居民悉数内迁。

把周围十来个邻国,列为“不征之国”,我不去打你,你也别来打我。

继秦始皇之后,又一次花费巨大人力物力重修长城,以致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基本都是明代遗物。

②重农轻商,确切地说是重农抑商。

在农民眼里,商人都是不劳而获者。

农民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劳作换来实实在在的粮食,商人们仅是在中间流转一下,货物总量并无增加,却像变魔术一样,变出很多额外的利润。

是啊就是倒退的。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商的皇帝。

在全国礼制上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商人只能穿绢布。

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经商的,全家人都不能穿绸纱。

③仇富。仇视地主阶级,讨厌贫富差距,喜欢平均主义。

在全国范围内搞农民大迁徙活动,有些地方因为常年战乱和灾荒,地广人稀;就把稠密一点的人群往稀少的地方迁过去一些;

把地主们的田产都平均分给农民;

把富裕的大户都迁到帝都去;

制造冤案,抄没地主家财产。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整个明初的社会终于达到朱元璋心中的理想状态:

全国土地占有数超过7顷的大户,仅1.4万户,较大的地主仅占全体户数的0.15%。全国90%以上,都是小农。

④仇官。对官僚体系又依赖又打击。

对官员采取薄俸制,又想叫马儿跑,还不想叫马儿吃草。

明代官员的收入,不及唐朝的3/10,低级官员更是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但是在朱元璋这个“农民的眼里”,他给官员的已经不算少了。

因为比起农民来说,官员的生活还是优越的。

更何况,他认为,做官除了直接物质收获以外,还会有成就感等心理上的报偿。

⑤喜欢安定和静态,讨厌动荡和变化。

为此,他建立了中国古代史上,同时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严厉最周密的户口制度。

他用这个户口制度,维系着明朝的全民职业世袭制。

所有人,职业先天决定,代代世袭,你爷爷是当兵的,你爸爸,你,你儿子,你孙子,都得是当兵的。

他还用这个户口制度防止百姓自由迁徙。

好容易搞全民大迁徙,把全国人民大概均匀地分布到各地,怎么可以允许他们随意流动?

另外,就是用户口制度,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历代王朝到后期都会出现一种社会情形,就是大地主们招收人口、隐瞒土地,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户口制度,可以有效防止普通百姓寄名到豪门大户,从而逃税。

通过一连串的农民思维式的治理,朱元璋终于成功地把全国上下网格化地固化下来,对外老死不相往来,对内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日复一日地耕作,没有发展,没有变化。

用黄仁宇的话来说,朱元璋时期的经济特点是:

缺乏眼光,无想象力,一味节省,以农村内的经济为主,只注重原始式的生产...不顾投资为未来着想。

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

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对任何人都抱着强烈的猜忌之心。在这种猜忌之心的主导下,他做了两件大事。

①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

废除丞相和大都督这两个“一文一武”最高的官员制度。

诗歌的没落却没有让元朝文化衰落,元曲的兴起和发展也说明了汉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大融合。诗词在元代衰落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不管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历由盛到衰,这是自然法则,也是自然规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经久不衰。

把丞相权力一分为六,分给六部;

把大都督权力一分为五,成立五军都督府。

把主要权力全都收归己有,官员只剩下执行命令和跑腿的功用,成了皇族的高级奴隶。

他可以一管到底,不留任何死角,以此提高做皇帝的安全感。

这些高级奴隶们没有自主思维和创造的权力,也缺乏创造热情,对团队的前途和命运更是漠不关心。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你想,又当一把手,又当副职,有时候甚至还想事必躬亲去干一下办公室主任的伙儿,他能不累么?

②更为严苛的科举制度和骇人听闻的文字狱。

大力兴办所谓的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控制知识分子胚胎形成的规格、模式,使符合需要的知识分子能成批量的生产出来。

用八股文钳制思想,塑造格式化的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聪明才智被扼杀。

以至于连朱元璋自己,后来也感慨没有能够胜任工作需要的知识人才。

“牢笼天下”的朱元璋式专制,终于成功地将全国上下搞成了人人岌岌可危的一潭死水,保命尚且困难,何谈活跃?

所以,自宋朝以后,高贵气质和人文气息,在中国文化中越来越淡薄,盛唐时的自信和宋代的优雅,再也没能出现过。

相反,拘谨和懦弱,日甚一日地在国人的性格中发展壮大。

不能不说,期间,赤贫出身的朱元璋,是中国文明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社长有话说

尽管看到在朱元璋的勤奋努力下,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各方面的大跃退,深感痛心。

但是还是应该客观地评价朱元璋这个人。

朱元璋的成功,有他成功的道理,用张宏杰老师的话讲:

朱元璋是个流氓化了的农民。“农民”为体,“流氓”为用。骨子里,他永远是一个克勤克俭、谨小慎微的农民。3年的流浪经历,又给他的血液里注入了与众不同的泼辣。他的流氓手段,帮助他在与群雄周旋时长袖善舞、纵横捭阖,而令他笑到最后的却是,他比别人多了一份农民式的谨慎、持重。

但成功之后的朱元璋,却在自己有限的意识领域,带领中国走向了一条停滞倒退之路。

在朱元璋看来,他已经尽力了。

在我们看来,他也已经尽力了。

他并没有懒政怠政不作为,相反,他在自己眼界所及之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日夜操劳,为国家发展操碎了心。

但是,思路不对,努力白费。可惜了。可惜了。可惜了。

上一篇 2023年05月09 15:13
下一篇 2023年06月01 11:16

相关推荐

  • 元曲精选图片背景治愈感情,关于感情的背景图

    唐诗宋词元曲在历史地位上一直都是并列的,即便平时我们读元曲读的少。元曲雅俗共赏,一代代的名家,写下了许多自然酣畅的作品,至今读来,让人回味。在唐诗宋词里,春天是绚烂多姿的,在元曲中,关于感情的背景图,

    2023年04月21 227
  • 春风花草香全诗,连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典2020.4.28第154期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连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2023年06月05 289
  • 元曲精选壁纸高清,元曲精选100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元曲精选100首,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历史和现实都表

    2023年04月12 293
  • 宋词好还是元曲好,除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并列于世。但我们对于元曲的了解,缺实在是远不如唐诗宋词。下面十首巅峰元曲,全都读过的恐怕不多。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

    2023年04月10 270
  • 人生感悟诗句,大彻大悟看透人生的诗句

    苏轼,号东坡。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写得好、诗写好,古文写得也好。也知道,他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美食家。但是,你绝对不知道,苏轼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人生导师。如果穿越到现代

    2023年04月18 245
  • 时不再来的上一句,时不再来前面一句

    [Photo/Unsplash]“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汉语成语,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时不再来前面一句,可以翻译为“Suchanopportunity,oncemissed,willb

    2023年05月09 272
  •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一句,化作春泥更护更护花的前一句

    时代报告讯(桑建伟通讯员王莉)三寸粉笔虽小,她却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描绘出伟大的蓝图;三尺讲台虽短,她却用自己的脚步为孩子们丈量出美好的人生;五年的教育时光不长也不短,却足以写就一个平凡教师不平凡的事

    2023年05月28 259
  • 杨花落尽子规啼下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by砚篱不离

    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by砚篱不离,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之时你却

    2023年04月22 253
  • 早发白帝城全诗的意思,早发白帝城古诗还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早发白帝城古诗还是什么意思,几乎没有谁不知道李白的,就算是对古典诗词毫无兴趣的人,他也会说这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浪漫诗人,也是我们青春梦想的完美化身。他

    2023年04月23 227
  • 写刘备的元曲有哪些歌词,写元曲有哪些书

    写元曲有哪些书,【元朝】(1271—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

    2023年04月19 275
  • 元曲300首pdf,元曲大全300首

    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

    2023年04月10 217
  •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上一句是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真正意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古城扬州之名气,之繁华,之独特魅力赢得了众人的盛赞,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文人墨客都亲临其境,隋唐皇帝为赏琼花,看扬州女子而开挖运河,而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首站便是扬

    2023年05月09 23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