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诗句,带有杜鹃的诗句最著名的诗句

每到春末夏初,有一种鸟儿总在昼夜不停地鸣叫,它就是杜鹃鸟。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

每到春末夏初,有一种鸟儿总在昼夜不停地鸣叫,它就是杜鹃鸟。

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摘取10首诗词,一同去感悟古人在通过它寄托的诗情与画意。

《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2.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卢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3.杜鹃啼血清明近,单注着离人断魂。——汤式《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4.杜鹃。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以前在蜀国时曾听过杜鹃凄恻的鸣啼,没想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杜鹃盛开。杜鹃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这鸟鸣花开的暮春三月,让人不免心念故乡。

小诗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耐人寻味。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用杜鹃悲鸣作环境铺垫,但却没有离愁别恨的延续,也没有泛泛的离别客套,有的却是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这种高远的格调和积极开朗的情绪,是的本篇成为唐诗送别佳篇。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作者在此处引经据典,遣寄情怀。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宋代: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一声声杜鹃的啼鸣从百花丛中传来。它们仿佛要同行道中人说话。可不像那些黄莺儿,只管自由自在地来回乱飞。

《送春》

宋代: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诗中的杜鹃鸟诗以拟人的手法来描写的,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代: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1、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无名氏《子夜四时歌 其六 春歌二十首 》(杜鹃鸟在竹林里鸣叫,梅花正在仲春了飘落。美丽的女孩子们一起踏青,裙子在芳草间摇曳。)2、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暮春的夜晚,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孤苦哀鸣。

《忆王孙·春词》

宋代: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杜鹃诗句

暮春时的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5.《杜鹃花》[唐 ]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宋 ]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

小词通过一系列的写景,而对于这些景致的描述,都带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读此词,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

企业回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上海九天陵园一对一专。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此词中的杜鹃声啼诠释和衬托的是一种悲凉到谷底的情绪。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杜鹃诗句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上一篇 2023年04月22 14:28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16:35

相关推荐

  • 元曲里的风花雪月,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人月圆元·倪瓒3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40、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为你推荐:特别推

    2023年04月13 256
  • 立冬的诗句图片,描写立冬节气的诗句

    今天立冬,立,建始也,从今天开始就正式进入冬天了。秋尽冬来,寒风料峭,如此情绪,描写立冬节气的诗句,免不了手捧一杯热茶,翻阅几首旧诗。不难发现,古人的诗词世界中,对于”立冬“和”雪“,却总有着一股暖意

    2023年04月25 260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春江花月夜》全诗

    提起中国诗歌,中国人都会很骄傲,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诗歌发展历史。唐诗宋词更是发展的顶峰。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但凡是个中国人,都能轻松背上几首诗句。古人把诗歌的定

    2023年05月14 267
  • 赞美长江泰山的诗句,关于泰山的古诗100首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公元735年,23岁的杜甫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伟抱负,赶赴东都洛

    2023年05月14 237
  • 无私奉献的诗句,人民日报奉献金句

    小学语文的第一课,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台湾日月潭,每一个美景都印在幼小的心灵里。诗词里有爱情,有亲情,还有美丽的风景,有关于这片土地共同的记忆。大美中国,全在诗词里。诗词中的中国

    2023年05月30 277
  • 红霞的诗句,描写红霞的唯美诗句有哪些

    羊全生格律诗五首:红霞夕景如曦旭,怀旧思归盛世夸。羊全生格律诗五首:红霞夕景如曦旭,怀旧思归盛世夸。1,唐代雍陶《天津桥望春》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白话文释义

    2023年06月04 268
  • 更上一层楼的全诗,更上一层楼的全诗的意思

    9-王之涣《登鹳雀楼》.mp3来自优质新课《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朝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

    2023年04月10 211
  • 天高任鸟飞的上一句,天高任鸟飞整首诗句

    天高任鸟飞整首诗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站在时代高度分析、研判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引经据典指出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些论述蕴含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政

    2023年05月29 287
  • 大雪就来到的上一句,大雪满弓刀的上一句句

    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迎来大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三个节气1、雪花飘飘,大雪来到;问候祝福,前来报到;注意添衣,保暖重要;坚持锻炼,预防感冒;祝你幸福,时刻笼罩;健

    2023年05月10 225
  • 元曲四大家都是哪个省的,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山西之窗——综合)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

    2023年04月12 219
  •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上一句,青草才能没马蹄上一句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

    2023年05月26 309
  •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全诗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是游子归乡、全家欢聚、团圆美满的好日子,已然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全诗,让人心驰神往!,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中秋,是中国民间

    2023年04月18 22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