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而行下一句,什么孑孓而行

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追求美、善、自由的女作家,曾经和凌叔华、丁玲、冰心齐名,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她的著述与研究数十年被读者遗忘,被时光尘埋,对她的评论也是驳杂难辨,莫衷一是。一些史家撰写现代文学卷对她

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追求美、善、自由的女作家,曾经和凌叔华、丁玲、冰心齐名,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她的著述与研究数十年被读者遗忘,被时光尘埋,对她的评论也是驳杂难辨,莫衷一是。一些史家撰写现代文学卷对她也是一笔带过,不作详述,和同样是文坛祖母的谢冰心相比,她在文史上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于是,她就这样隐隐约约立在二十世纪文坛的一隅。她就是苏雪林教授。我对这位乡贤知之甚少,关注不多,只知晓岭下苏村有她的故居,苏氏宗祠和海宁学舍仍在,留有她童年的足迹,什么孑孓而行,年少的步履。听说那里游客寥寥,周围山川寂寂,罕见后人寻踪,少有文人慕名。我对苏教授的遭际有些好奇,找来一些史料阅读,发现她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立场突变,舵头调转,举旗鲜明反对、猛烈抨击鲁迅,又和左派作家不断打笔仗,这直接导致她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可,孤单徘徊于化外之地,此后,她开始了一段长长的边缘化行走,流寓孤岛,以研究楚辞作品作为半世寄托。

苏氏宗祠铁将军把门,无法进入,我便去往海宁学舍。学舍背山面水,周围竹林隐隐,花繁叶茂,真是一个读书养性的好地方。这是一座三开间两层楼的老房子,砖木结构,进门须先过一座官桥。我在大门前站定,上方有青石,入眼的“海宁学舍”四个隶体大字拙朴而遒劲,穿过岁月的尘埃,透过世纪的冲荡,将为我诉说怎样的苍茫过往?

学堂始建于晚清咸丰年间,是明清徽州书院群的成员。主人是儒商苏运卿,即苏雪林的祖父。当年的徽州人不愿困守狭小的山乡,纷纷远赴扬州、杭州等地谋求生计,一旦商业有成,飞黄腾达,也没有选择躺在金银堆里饱食终日,而是亦商亦儒,以儒济商,出资办学,让手里的财富变成耕读传家的方式,化成一座座私家书院,化成朗朗书声和一脉书香,萦绕在这鳞鳞黑瓦、洁洁粉墙之间,造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书林盛况。重视教育,正是徽商眼光独到之处,而书院是最典型的载体。从外部形态上看,书院占据了世间的一角,躲开战火风云,成为无形文化的有形容器,从本质上说,它又是培养徽州一品百姓的土壤,人们在这里播下人文徽州的种子。歙县的竹山书院、紫阳书院、休宁的荫余堂堪称代表。竹山书院是两淮盐商曹堇饴的两个儿子曹景延、曹景宸兴建的。据说曹氏家族规定,中举的学子可以在庭院中种一株桂树,两百年来手植的桂树已成云景。这样的故事总是以温软柔情的姿态动人心扉。我想,这些在商海大潮中搏击风浪、游刃有余的一代商贾,却有着儒雅谦和的精神面相,实在令人钦敬。海宁学舍的投建者虽无法考证是谁,但肯定是经营江南的大盐商苏百万家族中的一员,而苏雪林正是他们的后裔。在这个有天井、有廊柱、有窗格的徽式书院中,我又一回触摸并感知徽式教育的眉慈目善和温文尔雅。

我在一楼陈列的苏教授生前文稿之间徜徉,这里文学气息已然形成一极磁场,而且我隐约感到有一缕微光从二楼古旧的门板间漏射下来,柔柔的,飘飘的,似乎是邀请,邀请每一个寻方文学知音的书生后生,似乎是等待,等待尘世中的有缘人。我整理衣衫,蹑手蹑脚地踏上经受风雨剥蚀的木板,听着清晰的咯吱声,对自己说:我来了,我是哪一代的读书人?

孑孓而行,下一句踽踽独行。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可以了。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

据说苏教授102岁高龄时回返海宁学舍,干枯多年的紫薇树又见花开,重绽笑颜,在场之人无不动容。我没有亲见,但树犹如此,更何况人?这位鹤发童颜的文坛老者身体固然一天天枯萎,心灵却一次次归返童年,就像这古树,柔嫩的枝,碧绿的叶,妖鲜的花,低吟浅唱,如晤故人,在灵光返照中迎来它的第二春。荆乐堂也是归来堂,当老寿星抬起抖抖索索的手用有点颤巍巍的乡音对旁人说:“这里是我的家,我不走了,我不走了”,如斯场景,让每一个漂泊者潸然泪下。那一刻,明明灭灭的时光仿佛凝结为一瞬,一个世纪的华章落下帷幕。江湖常在人易老,当先生以学人的视角审视迤逦百年的行藏时,一定会感念这座私塾最大限度地保留住自己独立、自由的天性,让她可以动如脱兔,纵意驰骋,蕴藏着澎湃的热情,也能够静如处子,沉潜积思,幻化出多彩的云霞。

1、他最后孑孓而行,郁郁寡欢。2、我在世上,如同天空的弯月,孑孓而行,但是我却不能把任何东西照亮。3、只是公子孑孓而行,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4、今年过春节时,同学都回家了,留下我值班,当时孑孓而行,我。

告别海宁学舍,我再次走上官桥,桥不长,我走得慢悠悠。我想到另一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写过的一段话:“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或许,这座桥就是两个世界的距离,也是两个世纪的阻隔。天光云影之间的私塾变得不再真切,苏教授的墓碑和坟茔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围拢着,童稚的读书声已成遥远的绝响。梳理她一生的大典,使我感慨系之,于是写下这样的诗句来:

孑孓而行、无胫而行、踽踽而行、并辔而行、鱼贯而行、扶杖而行、审势而行、见机而行、知难而行、相向而行、信步而行、择善而行、相背而行、炳烛而行、比肩而行、依计而行 倍道而行,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dào 。

乡贤雪林,读书海宁。幼成文辞,绿天棘心。

孑孓而行下一句

执教杏坛,桃李成林。屈从父命,婚约未弃。

恋慕自由,一生笃定。学界论道,爱憎自明。

相契胡适,乡谊殷殷。折节讨鲁,孑孓而行。

辗转台岛,风絮飘萍。夙仰屈平,私愿公心。

致力学术,常思国事。两岸三地,故园梦萦。

风飒木萧,青史凋零。先生高古,驾鹤遁隐。

江湖常在,游子归吟。百载风华,涟漪青青。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上一篇 2023年04月25 05:37
下一篇 2023年06月06 09:28

相关推荐

  • 相思之苦的诗句,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史上最情深二十五句古诗词: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2、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2023年04月22 273
  • 描写晚霞的诗句,日落美景的诗句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傍晚的落霞流光溢彩,绚丽多姿,是如此的美丽,恰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有着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宁静致远,也有张耒诗中“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深远空阔。​

    2023年04月30 236
  • 梦诗句,古人写梦境的诗句

    “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古人写梦境的诗句,新春佳节,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中华大地上再次掀起了“诗词热”。大赛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紧张刺激看点高,它既考验着选手的诗词储备量,也考验

    2023年04月12 257
  • 好听的元曲名,元曲的曲牌名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14 260
  • 苟富贵下一句

    上初中时,曾学过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对里边的话:“苟富贵,无相忘。”记忆深刻。后来长大了,重读文章,才明白,司马迁的真正意思:他是在讽刺陈胜的小人嘴脸。初中学的,只是《陈涉世家》的前半部,起义的开始

    2023年05月09 281
  • 形容春天绿色的诗句,描写春天绿意盎然的诗句

    诗词是表达诗人的感想,感情,感觉,感触,而春天的到来也是新的四季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的所感!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释: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李

    2023年04月17 275
  • 有了什么才有元曲,元曲是什么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学载体,中国的古人在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创造出的诗,词,歌,赋,曲和小说给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但这些高档次的阳春白雪,只能供达官贵人享受,不容易被大众接受。汉

    2023年04月10 292
  • 形容舞姿优美的诗句,赞美女人舞姿优美的七绝诗

    《赠美人四首》方干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蛱蝶:大中型的蝴蝶。舞者来回舞动宽大的衣袖,就像是蛱蝶

    2023年05月11 304
  • 难得糊涂下一句接什么,难得糊涂的上下联

    这世间有幸福的就有不幸的,遇到不幸就会无休止的争吵,难得糊涂的上下联,争谁对谁错。生活中无论发生任何事件,都要记住先解决问题再追究责任。因为人都不喜欢,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不要先去跟别人争谁对谁错,

    2023年04月18 255
  • 积累的诗句,形容一步一步积累的诗句

    有关“春”的名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

    2023年04月24 295
  • 关于河流的诗句,描写河流的古诗100首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

    2023年04月25 304
  • 元曲紫花儿,元曲

    《越调·紫花儿序》元·王实甫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

    2023年04月11 2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