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前面是什么

【青年学者论坛】刘禹锡《望洞庭》云:“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前面是什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不仅被选入多种古典文学普及读物,而且多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20

【青年学者论坛】

刘禹锡《望洞庭》云:“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前面是什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不仅被选入多种古典文学普及读物,而且多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将此诗前移到三年级上册,表示其更当早点学习。瞿蜕园称“此诗颇为古今传颂”(《刘禹锡集笺证》),可知此言非虚。

刘禹锡《望洞庭》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不仅被选入多种古典文学普及读物,而且多次入选小学语文教材。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将此诗前移到三年级上册,表示其更当早点学习。瞿蜕园称“此诗颇为古今传颂”(《刘禹锡集笺证》),可知此言非虚。

白银盘里一青螺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那么,此诗“可传颂处”何在?当代诸家几乎把目光都集中在秋月下的湖光美景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集体编撰的《唐诗选注》,于此诗的“说明”一栏中说:“诗人把秋夜的湖光山色描写得优美动人,俨如山水画一般。”刘学锴先生品赏此诗云:“在明月的映照下,浩瀚的湖面与澄清的天宇连成一片,呈现出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浩茫、静谧而和谐的景象,也秀出诗人目接此景时内心的安恬愉悦。”(《唐诗选注评览鉴》)。周笃文先生说:“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在皓月银辉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萧涤非等编《唐诗鉴赏辞典》)。不难看出,认为《望洞庭》描写的是月下湖光景物,已成为学术界共识。而且他们认为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夜景,如瞿蜕园先生说,此诗“必至其地者尤知其赋物之工也”(《刘禹锡集笺证》)。

白银盘里一青螺上一句

其实,若“至其地”,临其景,反而会感到这种描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第一,“望”是远视之义,汉代刘熙《释名·释姿容》云:“望,茫也,远视茫茫也。”月夜并非远望观景之佳时,因其看远所得只能是一片朦胧,什么也看不清,缘何诗题要名《望洞庭》?诗中也特意提到“遥望”,亦可证明诗人作诗之时的远视视角。并不是说夜不能望,而是说夜望之景与白天不同,故古诗词描写夜望时,其诗题则要加“夜”字以明之,如江总有《三善殿夜望山灯》,李端有《早春夜望》,陆游有《江楼夜望》等,皆是证明。第二,“潭面无风镜未磨”,显然写的是洞庭湖面的整体形象,但在月下所能看清的只能是局部,即如查慎行《中秋夜洞庭对月歌》所云“镜面横开十余丈”,缘何能看到广阔的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静而透亮?第三,月下不观色,这是基本生活常识,缘何能看到山水的青翠之色?第四,湖水在日光的强照射下才有可能反射出大面积的白光,月下的湖水只能是“层波万顷如熔金”(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月光浸水水浸天”(查慎行《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缘何能看到如同“白银盘”一般的色泽?且“白银盘”更像是完整的湖面形状,再次与月下的局部视角产生矛盾。显然这都是违背常理的。诗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历来被赞誉设譬精警,显然是建立在现实视觉基础之上的,而还原诗中场景,不但看不出其精警之处,反而疑点重重。问题何在?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

笔者认为,此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根本没有认真观察过洞庭湖的景观,像古籍中许多以“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为题的诗一样,像是在画卷上题诗,只是从概念出发,凭空虚构,因此这类诗中就出现了“玻瓈万顷清无滓,只有君山一点青”(元杨公远)、“望中青似粟,约莫是君山”(元程文海)、“光浮梦泽千潭碧,影谯君山一点青”(清聂铣敏《蓉峰诗话》卷四)、“几峰森列青崔嵬”(宋叶茵)、“一碧九万里”(宋刘克庄)、“扁舟泛碧波”(明黎扩)之类的诗句。二是版本有误,现通行的本子不是刘禹锡的原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云:“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浮岷江,观洞庭。”可以肯定,诗人确实于秋天到过洞庭湖。在作者的集子中有两首与洞庭秋景相关的诗,一是《望洞庭》,另一是《洞庭秋月行》。据卞孝萱《刘禹锡年谱》,诗人“离夔州时,于巫山神女庙,遍览古今题诗”,“沿途游览名胜古迹…至宣州宴游”。从而可见途中行程松快、社交活动也丰富,而洞庭二首疏朗平和、意境悠远的景色描绘,正符合诗人游山玩水的心境。这两首诗应作于同一时期,若是一写白天景观,一写月夜风色,那么上述疑点则可解答。前者突出的是“望”,诗人身在远处遥望湖明山翠,全为日下之景。后者突出的是洞庭月色,诗人在月下游湖,故看到的是“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两者皆为实景描写,一脉相承。由此可以肯定,此诗违背逻辑的问题不在作者,而是版本上出了问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

当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比如此诗之第三句,就出现了“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翠小”“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正翠”等几种不同的传本,孰是孰非,这里暂不作讨论。我们关注的是这种违背常识的“改版”是如何出现的。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普遍存在于古典诗歌中。从作者的角度考虑,写景诗一般是诗人亲临其景、触景生情的创作,因而多是实景实情的描写。一旦形成文字向外传播开来,读者便会脱离开事物本身,仅从诗的文本出发,通过想象还原诗境,有时还会凭着自己的体会,对文本作适度修改,使其在虚拟的世界里更具有美感和广泛性。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最早的版本第三句作“家童相见不相识”,而现在通行版本则作“儿童相见不相识”。“家童”指家里的仆人,显然对作者的身份是一种限定。而“儿童”是小孩,则是游子还乡都可能遇到的情景。李白《静夜思》第三句,唐宋时的版本都作“举头望山月”,而明以后则出现了“举头望明月”版本,现在通行的则是后者。“山月”对作者所处之境是一个限定,而“明月”则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这样的修改实际上是“意境再造”。就《望洞庭》诗而言,“秋色”本是实景的书写,改为“秋月”则变为虚拟之景,秋天的皓月与青螺般的小山、明镜般的湖面、银白色的湖光组合在一起,使诗境具有了童话般的幻想色彩。这一再造的诗境,在读者的冥想中更具有感染力,这也是后人选择此一版本的原因。但这已背离了事物本身,也已经不是刘禹锡的《望洞庭》了。大量“改版”后的经典诗歌,其实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它们不再是诗人个体的原创,而变成了公共艺术产品,当读者接受“改版”的同时,接受的可能只是语言层面的意义,却无法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9日13版)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上一篇 2023年05月14 22:05
下一篇 2023年05月20 15:18

相关推荐

  • 有关桥的诗句,描写桥的古诗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宋·陆游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宋·陆游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023年06月03 225
  • 送友人的诗句

    朋友,是与亲人等同的存在,甚至在某一方面更为亲近。当我们外出游玩,看到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那个一定会分享的人。分享欲,是构建友情的基础之一,是源于彼此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当我们在外旅行,所知所见

    2023年04月23 271
  • 越调元曲完整版,越调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

    2023年04月11 285
  • 江南烟雨的诗句,表达江南烟雨的诗句

    都说江南美,那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有莲叶何田田,更有柔到骨子里的采莲女……但是,去过风光旖旎的江南,最不能忘怀的,却是江南的雨,如烟似画。如果说,水,是江南的灵气,表达江南烟雨的诗句,那么,雨,就是江南

    2023年04月14 305
  • 形容竹子的诗句,竹子禅意诗句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竹子,古代文人墨客从不惜溢美之词,竹子禅意诗句,古诗文当中也留下了大量咏竹的诗词。,苍翠竹林,青青我心。一竿修竹,数点芭蕉,伴你良宵!让我们一起品读“竹”的诗句,体

    2023年06月06 258
  •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上一句,桃色遥看近却无上一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简注: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766?一830?),桃色遥看近却无上一句,字文昌,排行十八,唐代诗人,韩愈好友

    2023年04月25 220
  • 元曲和宋词在语言上的区别,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

    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1、什么是曲?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什么是元曲呢?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

    2023年04月10 299
  • 元曲选本最好,元曲选

    以下唐诗和宋词十大名作排行榜,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面向海量作品,根据历代选本、评点资料等数据,定量分析而来的结果,反映的是千年跨度、大浪淘沙之下最受欢迎的作品。元曲十大名作排行榜,则是对元曲颇为

    2023年04月21 244
  • 形容雪中送炭的诗句,雪中送炭般的温暖的诗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省紧急启动救援,国际社会也没有袖手旁观。最为抢眼的正是我们的邻国日本,从政府到民间,从社团到个人,纷纷向中国提供救援。在本

    2023年05月01 207
  • 抗疫的诗句,古人抗疫诗句

    鹧鸪天文/洮水之子抗击疫情诗句1我知道,你的爱在燃烧我知道,妖魔正在骚扰防护医服遮住你靓丽的模样却遮不住你那最美的微笑我祈祷,天空永远很高我祈祷,世界永远美好我们血脉相连是同根的同胞感动的泪水不知流了

    2023年05月31 219
  • 秋瑾的著名爱国诗句,秋瑾最著名的一首诗

    “巾帼英雄”秋瑾最著名的10句诗,充满雄心壮志、开阔胸怀。1.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这句诗说明诗人满腔热血,为挽救祖国而抛洒热血,化作碧海波涛的豪情壮举。2.国破方知人种

    2023年04月20 231
  • 张飞绣花歇后语下一句,关羽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

    三国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曹操遇蒋干--倒了大

    2023年05月12 2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