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话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出处:出自唐代诗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题解
形容无声胜有声的金句,同甫是陈亮的字,爱国学者,称为龙川先生。才气超迈,主张抗战,屡受打击。淳熙十年(1183)春给作者写信,除表达来访,还索词。因陈未践约来访,作者特写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是词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标题。词,一般来说以首句为题目。
词,又叫“诗余”,也可写“辞”,又叫“长短句”,它是一种文体,产生于唐,繁荣于宋。词的曲调、字数、韵律都是一定的。按词调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风:大笔勾勒,纵横潇洒,开阔健朗,清超豪迈;后者,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代表,词风:铺叙细腻,婉约流畅,典雅工丽,少昂扬之气。宋词原本艳丽,苏轼对其作了彻底修改,使其离开花间小径,进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分上下两片(阙、段),下片首句叫“过片”或叫“换头”。
词的对仗,只求词性相对,结构相类,韵相同,不要求平仄。中间可换韵。
二、关于词文内容
这首词是辛弃疾名篇之一,大概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之时。题目是寄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抗金壮志。辛弃疾南渡近三十年,梦寐以求率百万雄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未实现,这首词正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词壮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1、“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下一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翻译: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像银瓶破裂,水浆。
三、四句以对仗句表现出雄壮的军容,将军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情绪。
战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餐后列队,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率兵出发。“沙场秋点兵”,“秋”字下得好,“秋高马壮”,用兵正当时。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激战全胜。
中心主题:通过对词中忠勇将军的描写,表现词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大
“八百里”:牛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五十弦”:瑟,有五十弦。(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这里泛指多种乐器。
抱负不能实现,揭示南宋当权者的腐朽,突出将军(即词人)的无奈。
艺术特点:独树一帜的布局。
全词十句分两大段,前九句为第一段,后一句为第二段,描绘了在将军率领下,打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反击战,展现将军壮志凌云,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情节发展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激战胜利的心在沸腾,发展到了高潮,犹如鹰隼突起,翱翔天际,突然下落,“可怜白发生!”一声喟叹收束。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壮志难酬而动容。
词意情节示意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出处来源于《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
学后评价: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爱国词人,史评: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他与苏轼并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他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把对国家兴亡,对民族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词作中。他若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一定是胸配勋章的英雄,受国家和人民爱戴和敬仰。
席淑贤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