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过世母亲的诗句,思念去世母亲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草长莺飞而故人不再。在这个慎终追远、怀念故人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阅读几首凄美的悼亡诗。体味诗人们在字里行间对爱人的追忆和思念。QING/MING潘岳悼亡犹费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草长莺飞而故人不再。

在这个慎终追远、怀念故人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阅读几首凄美的悼亡诗。

体味诗人们在字里行间对爱人的追忆和思念。

QING / MING

潘岳悼亡犹费词

悼亡诗之名始于潘岳

潘岳(247—300)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和妻子杨氏于泰始十年(274年)成婚。潘岳婚后,和妻子感情很好。他在刚到怀县任县令时,曾经写下《内顾诗二首》(其二),抒写了极为缠绵的夫妻相思之情。在诗中,他以岁寒不凋的松柏比喻夫妇之情牢不可破,是古诗中从未有过的写法。

两人一起生活了差不多二十四年,生育了两女一男。元康八年(298年)杨氏过世,当时长女已经出嫁,唯一的儿子夭亡,留下幼女金鹿。杨氏死后,潘岳极为伤痛,古诗,为妻子守孝一年。孝期内,女儿金鹿又不幸辞世,所谓“良嫔短世,令子夭昏。既披我干,又剪我根。块如瘣(huì)木,枯荄独存”(《金鹿哀辞》),内心的惨痛实在难以言表,他写下了《悼亡赋》《伤永逝文》《悼亡诗三首》等一系列伤悼的诗文。

《悼亡诗三首》(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思念过世母亲的诗句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在古人的观念里,丈夫是女子的归宿,而死亡则是生命的归宿。“之子归穷泉”里的“归”,指的是后一种,体现出古人以生为寄而死为归的生死观,这里包含对生死的洞见,也是一种无可奈何。因为向死而生,这是每个人都无从改变的现实。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下去。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潘岳看见妻子生活过的房舍,就会想起妻子的样子,进入内室,回想亡妻的生活经历,无数的记忆纷至沓来。帏屏间不再有伊人的身影,只有书画还留存着妻子的手迹。衣物上残留着的芬芳还没有消失,衣物还挂在墙壁上,思念去世母亲的诗句,仿佛她从未离开。有时一恍惚,好像妻子还活着,回过神来,更觉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忧惧:就好像林中的鸟儿,日日双宿双飞,一朝形单影只;又好像是水中的游鱼,相濡以沫,却中途分离。将如此复杂的情感表达得鲜明生动,这是潘岳的创举。

最后六句,他描写眼前的景象,春风从门窗的缝隙中吹来,听见屋檐下滴水的声音。睡卧在床上更加难忘,内心的忧思一天一天地加长。真希望自己能像庄子一样达观,在妻子亡故后鼓盆而歌,聊以稍减哀思。

《悼亡诗三首》(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第二首写夜中悼伤之情。明月入南窗,照见室内。夏日的潮热渐消,肃杀凄清的西风应时而来。寒风凛冽,早觉夏被单薄。并非没有重纩(厚丝绵)可盖,但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在冬夜相拥。只有朗月皎洁,照见长夜难眠的人。夜深辗转,看着床上的枕席,竹席铺满了整张床,空床上集聚了清尘,空屋里吹来寒风。一切陈设如旧,唯独幽灵不来,让我无法在恍惚中重见你的容颜。

“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两句,将亡妻比作李夫人,希望她能像李夫人一样显灵,以告慰生者的思念。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抚胸长叹,不觉泪水打湿了衣襟。悲伤的思念,一旦从心中兴起,就再也难以停止。眼中是你起居的样子,耳边是你生前的嘱托(我只有满怀惭愧,因为我们唯一的女儿金鹿也随你走了)。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是潘岳自怨自艾之语,是说自己不能像东门吴和庄周那样豁达。东门吴是魏国人,“其子死而不忧”。他的家臣很奇怪,问他说:“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回答说:“吾常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列子·力命》)诗人沉浸在哀思之中,难以自拔,所以抱愧。想要赋诗言志,但内心复杂的情思又难以一一言明。这是令人无可奈何的命运,常怀忧戚,自己也瞧不上自己。

母亲严冬受熬煎, 子惭未接母避寒。 母亲体弱饮食欠, 子惭未轮侍饭安。 母亲孤单张目盼, 子惭未多陪聊天。 母亲口淡少滋味, 子惭未将小食添。 母亲思儿心中念, 子惭未多返乡还。 母亲统家已艰难, 子惭尚将母亲怨。 虽有六子。

诚知此恨人人有

古今悼亡诗的巅峰

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二十四岁,授秘书省校书郎,并娶太子宾客韦夏卿幼女韦丛为妻。婚后小夫妻的生活,应该是贫困而不失温馨的。韦丛不仅甘守贫贱,而且不问外事,对元稹所作所为皆毫无怨言,可谓能行忠恕之道,正是传统的贤妻良母。

---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

元稹和韦丛一起生活了前后七个年头。初婚的三年很平顺,那时韦丛的生父、庶母和婆婆都健在,婚后又很快怀孕,夫妇随韦夏卿在洛阳居住。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岳父韦夏卿薨于洛阳,韦丛失怙,作为出嫁女要为父守孝一年。而此时元稹与白居易一起在长安华阳观闭户备考,于四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元稹到任洛阳,韦丛悲喜交集,但很快传来婆母亡故的消息,元稹“泣血西归”,丁母忧,夫妻又别。

韦丛在七年的婚姻中曾五次怀孕生子,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早产而亡,年仅二十七岁。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诗中所写正是两人生活实录。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一首写韦丛嫁给自己后,甘于贫困,对自己百般体贴。妻子出身的门第,是像陈郡谢氏这样的名门望族,在出嫁之前又得父兄偏爱,生活优裕。自从嫁给自己,凡事都难以称心如意。看我没有蔽体之衣,就搜索荩箧(用荩草编织的箱子)翻找陪嫁之物。无钱买酒,只要软缠几句,就拔下头上的金钗换酒。用野菜和豆叶来充饥,也甘之如饴;没钱买柴,就指望着古槐的落叶来添柴。现在我的俸禄超过了十万钱,却只能祭奠你,为你置办斋饭。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思念逝去母亲的诗句 1、怀念逝去的母亲 灯光浑浊 您笑在墙上 我痛在心里 泛黄的照片 微笑着慈爱的面容 如水的温柔 一滴清泪篱落 书笺两行 一个母亲 一个我 树摇曳着风的舞姿 一片落叶 尘埃泥土 一朵花 盛开枝头 岁月无情 母亲在。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开头两句充满沉痛:当初开玩笑般说到身后之事,音容笑貌恍在;现在你真的离开了,那些戏言变成现实,一一都到眼前。你说要将衣裳多施舍给人,现在已经差不多都施舍完了。只有你亲手缝制的几件,还留存着你的针线,一直珍藏,不忍心拿出来看。旧情难忘,对当初侍奉过你的婢仆格外看顾。因思成梦,梦里相逢,醒来后烧送纸钱,聊以自慰。世间夫妻离别之恨,人人都有;贫穷卑贱的夫妻,事事艰难,处处悲辛。这首诗纯用白描,字字朴素,句句深情,三首之中,最为感人。

元稹另有《六年春遣怀八首》,抒发了自己对韦丛深深的怀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开头感叹人生短暂,百年难久。妻子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年,固然可悲;自己可以活得更久,但人寿不过百年,又长得了多久呢?也同样的可悲。就算自己的诗作得再好,就像潘岳《悼亡诗》三首一样,也只能抒发生者的悲哀,却不能起亡者于地下。何时能够夫妻同葬,来生再修夫妻的缘分,更是难以指望。只有整夜整夜地失眠,才能报答你嫁给我之后所经历的愁眉不展。

这三首诗相互补充,构成韦丛与元稹夫妻生活的完整画面。诗歌纯用真实,所以能感动人。其悼亡诗之所以能够成功,正如陈寅恪所言,“就贫贱夫妻实写,而无溢美之词,所以情文并佳,遂成千古之名篇。”“微之为成之所作悼亡诸诗,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李商隐冷门而深情的悼亡之作

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二十六岁,进士科中第,不久娶王茂元之女为妻。和王氏成婚后,李商隐大多时候都在各地幕府中任职,妻子则寄居于岳父王茂元在长安的宅邸。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之交,王氏卒,留下一双儿女。

夫妻共同生活了前后十五年的时间,感情甚笃。王氏故去后,李商隐到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中任职。柳仲郢打算赠送给他一个乐伎,方便为他做些缝补之事。这在当时应该是寻常的事情,但李商隐不肯接受,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婉辞,表达自己心有所属,旧情难忘,不会再眷恋别人,希望柳仲郢收回成命。后来李商隐直到故去,也没有再娶。

《辛未七夕》

怀念过世母亲的句子 1、清明,这一天,叫我如何不泪流满面;这一天,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让我祝愿远方的父母长安息、幸福!2、亲人的容貌依稀还在眼前,亲人的笑声宛如还在耳边,空气里似乎还弥漫着熟悉的气息,但亲人的生命。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开头是疑问,也是断语:恐怕是神仙喜欢离别,所以才有了七夕牛女迢迢相会这样的佳期!次联反问:历来碧落银河边,就是良会之地,又何必非得在金风玉露的七夕才相会呢?这是诗人的质问,也是对造化弄人的感叹。颔联仍就“仙家好别离”说:清漏渐移,相望已久;微云淡淡,渡河尚迟,相会之期如此短暂,竟然还迟迟不相见,简直不懂得珍惜。七夕有蜘蛛丝乞巧的习俗,所以最后又说:岂能不着意酬谢乌鹊,仅令织女传巧丝予蜘蛛呢?

字字句句都是对“仙家好别离”的不解,也是诗人自己与妻子永“别离”之愁恨。首联疑问,颈联反问,颔联否定,尾联反问,每一联都是强烈的情绪句,全用虚字斡旋,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简直要喷薄而出。但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全从对“仙家好别离”的不解与惋惜写出,又是极为克制的。

后来秦观七夕词《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即由本篇脱化而出,用的却是翻案法。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这年冬天,李商隐应柳仲郢辟,赴东川任节度书记。散关在陕西宝鸡县南,是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咽喉要道。李商隐从长安去蜀中,途经大散关,写下这首诗。

首句说自己远赴梓州幕府,但“无家与寄衣”,客子离乡,征夫戍边,家人必寄冬衣,所以唐人诗句中写到征夫从军,就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的诗句。但现在妻子亡故,再没有人为他手缝冬衣远寄蜀中了。末二句一转,实中带虚,虚中见实:写在散关遇雪,梦见妻子在为自己裁制寒衣。纪昀说:“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正见出诗歌在浑成中见曲折的特点。

《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首句写出旧居无人,重门深锁,庭院中生出了绿苔,古诗中常用“绿苔”来形容庭院荒芜。幽深的长廊与高阁之间曾有过多少与妻儿的欢乐时光,但自从妻子亡故,这里就成为寂寞凄凉的旧地。

“先知风起月含晕”两句,意为预知风将起,盖因月亮含晕;此际正风露清寒,所以春花未开。相比早年《春日寄怀》诗中所说“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更无人”之句,可谓更进一层,已伏颈联荒凉之境。末四句写夜深独卧,思念之情难抑的恍惚之境:明知是蝙蝠拂动帘旌,仍终夜为之辗转难眠;明知是老鼠从窗网翻过,而伏枕为之惊猜。至于背灯闭目,而仿佛余香,朦胧私语,夜起重歌,竟忘其已是亡故之人。

古今追悼逝者的诗歌哪一首让你印象最深

在留言区向广大读者分享一下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一本

唐诗十讲

思念逝去母亲的诗句 1、怀念逝去的母亲 灯光浑浊 您笑在墙上 我痛在心里 泛黄的照片 微笑着慈爱的面容 如水的温柔 一滴清泪篱落 书笺两行 一个母亲 一个我 树摇曳着风的舞姿 一片落叶 尘埃泥土 一朵花 盛开枝头 岁月无情 母亲在。

以十种诗歌主题为经,以百首经典作品为纬,一线贯穿初唐、盛唐和中晚唐诗歌发展,全面展示唐诗的艺术魅力,并以通俗的、文学性的语言来呈现唐代士俗生活的图景。

关于缅怀去世人的诗句 1.缅怀对去世长辈的诗句 1、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出处:《慈乌夜啼》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译文: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2、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出处:《经。

-End-

观点资料来源:《唐诗十讲》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19:2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6 07:15

相关推荐

  • 元曲天净砂春白朴,元曲白朴天净沙秋思

    白朴与马致远元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元曲白朴天净沙秋思,几乎人人能背颂。其实,马致远与白朴、关汉卿、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生于公元1226年,马致远生于1250年,

    2023年04月13 277
  • 形容母爱伟大的诗句,赞美母爱的四字词

    原创2022-05-0613:29·槐序姑娘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母爱伟大的诗句如下: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2、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3、十月怀

    2023年05月09 305
  • 少年的诗句,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

    2023年05月21 279
  • 关于孟浩然的诗句,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2023年04月22 306
  • 四大元曲叫什么名字,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四大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揭示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

    2023年04月16 303
  • 形容雨大的诗句,描写雨下得猛烈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4.山下

    2023年05月11 209
  • 未曾清贫难做人全诗,《增广贤文》古诗原文

    一、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二、和谁都别熟得太快,不要以为刚开始话题一致,《增广贤文》古诗原文,共同点很多,你们就是相见恨晚的知音。

    2023年06月05 229
  • 元曲中的折楔子本,元曲四折一楔子

    元曲四折一楔子,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与马致远、白仁甫、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作品分

    2023年04月20 238
  • 关于老司机的诗句,关于雪的诗句

    唐朝作为封建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那时候的人们思想,放在在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长河当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卫。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雪的诗句,因为在唐朝历史中,出现过不少写情诗的“老司机”诗人。别

    2023年05月26 255
  • excel拟合二元曲线,excel如何拟合曲线

    最小二乘法,这名词看着挺专业的,一用上就感觉自己的水平好像莫名其妙高出了一个档次似的,但具体使用的时候,觉得又没深奥到哪里去,甚至和之前做过的东西有点重叠不废话,直接举个例子:我们有两列数据,目前我们

    2023年04月19 238
  • 知足者常乐下一句,知足常乐对应的对联

    文/儒风大家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知足者常乐《庄子》里有一则小故事。“知足者常乐”下面一句是不愿乎其外。该句

    2023年04月11 292
  • 低头思故乡上一句,高起头的诗句

    车前子在《品园》里写到耦园的望月楼:“我抬抬头,高起头的诗句,这里能看到什么月亮!朋友说是看水中月的。亭前果然有一汪池水。我忽然觉得我的思维还是惯常的,说到望月,我马上抬头,而想不到望月也是能够低头的

    2023年05月18 26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