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青蓑笠绿蓑衣后一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首先,还是介绍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浙江金华人。据说,他3岁就能读书,6岁会做文章。他曾做过不大不小的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首先,还是介绍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浙江金华人。据说,他3岁就能读书,6岁会做文章。他曾做过不大不小的官,受过不少折磨,始终不得志。后来干脆隐居江湖。但他写的《渔歌子》这首词,可了不得,无论当时还是后世,一直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下面就讲讲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颜真卿与张志和。

颜真卿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那位大书法家,是所谓颜、柳、欧、赵书法“四大家”之一。但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年月里,他立了大功。就是这个颜真卿却非常欣赏张志和。有资料记载说: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第二年到任。张志和听说后“驾舟往谒”,那是暮春时节,桃花水涨,鳜鱼肥美。面对如此美景,张志和、颜真卿与另外3个朋友即兴作词唱和。第一个作词并唱和的便是张志和,他共作了5首词(我们要讲的是其中的第一首)。接着颜真卿等4人也各作5首唱和,共得25首。他们互相赞赏,非常高兴。张志和更是激动不已,随即他弄来白色的丝绸,不仅把25首词全部抄录下来,而且给每一首词配上画图;所绘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都合乎词中所写的内容,曲尽其妙。据说,不一会就制成5本。由此可见,张志和是精通诗词、音乐与绘画的奇才。

第二个故事:“渔歌子”与张志和。

大多数专家认为“渔歌子”这一词牌是源于张志和;唐崔令钦的《教坊记》,却说是大概源自民间渔歌。于是,有人把唐代写“渔歌子”词的作品一一列出,结果没有一首是写于张志和之前的。所以,现代学者谭正璧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写道:“他(张志和)的渔歌后世用为词调之一体,故被推为词家之祖。”可见,张志和的《渔歌子》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呀!

第三个故事:中国皇帝、日本天皇与张志和。

唐玄宗与唐肃宗(唐玄宗之子李亨)都欣赏张志和,他原名是龟龄,志和之名是唐肃宗所赐。此后,唐宪宗(唐代第12位皇帝李纯)在位期间,曾画像求访张志和的《渔歌子》,已不可得。直到唐穆宗(唐代第13位皇帝李恒)年间,才被御史大夫李德裕找到。但,该词的唱法已不得而知。此后不久,《渔父词》传至日本,酷爱诗词的嵯峨天皇非常赏识,他竟然模仿张志和的《渔父词》也写了5首,题为《杂言渔歌》。嵯峨天皇和唐宪宗、唐穆宗是同时代人。那时的中国皇帝与日本天皇就如此看重《渔歌子》,从这个侧面可看出张志和在词坛上的地位。而李德裕能够寻找到张志和的《渔父词》,又能抄录下来传播于国内外,也值得大赞。

第四个故事:苏东坡与张志和。

苏东坡对张志和的《渔父词》非常赞赏。他曾高兴地在张志和原作中加了一些词语,改为《浣溪沙》,自歌自赏:

西塞山前白鹭飞。

杨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还在词前写了序:“玄真子《渔父词》(指第一首词,略)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语,今以《浣溪沙》歌之。”后来,他还改写为一首《鹧鸪天》。

上面几个例子,就很能说明张志和的《渔歌子》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原因了。

其次,解释这首词中的几个词语。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也有说在湖北省黄石市的。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成的宽边防雨帽子。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成的雨衣。

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诗是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

7.鳜鱼: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不须:不必。

最后,欣赏这首词。

这首词非常好,青蓑笠绿蓑衣后一句,但又非常不好讲。为什么?一是因为写得太好了,二是因为讲这首词的作品也太多了。而我却不想鹦鹉学舌,可又无独树一帜之才能,在如此尴尬的情形下欣赏张志和的《渔歌子》,岂不是自讨苦吃!但是,当我想到“见仁见智”这个词语时,就释然了。即使如此,也不敢从艺术的角度去窥测《渔歌子》的匠心所在,只想逐句讲讲我对这首词的一些感受。

1.“西塞山前白鹭飞”。看到“白鹭”,我想到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接着想到了郭沫若的散文《白鹭》。郭沫若写到了白鹭的站立:“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也写到了它的飞翔:“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我想,杜甫写白鹭“上青天”,是不是表现诗人昂扬向上的姿态?而郭沫若既写白鹭的“站立”与它的“低飞”,是不是也在暗示他的独立人格与低调的人生姿态?那么,张志和写“白鹭”写“飞”,除了形容鱼米之乡的勃勃生机外,是不是也在隐喻自己离开官场后,那种“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与快乐呢?

青箬笠,绿蓑衣后面一句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

2.“桃花流水鳜鱼肥”。所谓“桃花流水”,就是指桃花水。每年二三月间,北方有的地方冰雪还未化尽,而江南已是桃花盛开、溪满河溢的时候了。于是,鱼群便会逆水而上,也来享受这初春的大好风光。唐代诗人戴叔伦《兰溪棹歌》中有“兰溪三月桃花水,半夜鲤鱼来上滩”的句子,好像是专为张志和这句词作注解似的。不过,与戴叔伦不同的是,他不写鲤鱼,而是写鳜鱼。一个“肥”字,不仅使读者观赏到鳜鱼那胖乎乎的样子及其美人似的游姿,还使读者感受到鳜鱼强大的诱惑力,足以使人馋涎欲滴。

3.“青箬笠,绿蓑衣”。这是说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可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呢?有人说,这个人当然是作者。我说:恐怕不一定。理由如下:一般说来,戴箬笠、穿蓑衣的是渔父,作者可能就是写渔父垂钓或在水中捕鱼的情景;但,也可能是作者同他好友们一起,像渔父一样戴着箬笠、穿着蓑衣在水中划船捕鱼,或者就在岸边垂钓的活动。如果说这个人就是作者自己,恐怕不妥。因为,如前所说,我们所讲的只是作者所写5首《渔歌子》的第一首,更何况当时还有颜真卿等人的唱和之作呢。读者可以想象,当时作者与他的好友们,是不是还可能拜渔父为师,虚心学习水中冲浪捕鱼,以及在岸边专注垂钓的技艺呢!这是多么有趣而又惬意的生活呀!

再大胆猜测一下,这里的“归”字,作者也许另有寄托;是不是暗中寄托他此生将徜徉于山水之间,长期过隐逸生活,不再回到官场之中的心情呢?须知,作者是辞官出来的,如果他想回去,那是容易的。比如,他的挚友颜真卿就是大官,而且皇上也不会拒绝他回来。皇上曾赐给他奴、婢各一名,听他使唤。可他却给二人取名:男的叫“渔童”,女的叫“樵青”,还把二人配成夫妇;他也给自己起了一个号:“烟波钓徒”。

这样看来,我对“不须归”中的“归”字的猜测,恐怕也有点道理。

青箬笠,绿蓑衣的下一句是: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句子。全文如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对张志和的这首传世之作,我的体会只能如此了。我不能用“江郎才尽”形容自己,倒是觉得用“黔驴技穷”这个词更好一些。剩下的就请我的学生与友朋研究与评论了。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21: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15:57

相关推荐

  • 感情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只愿君心似

    2023年05月04 242
  • 娟的诗句,一句带娟的诗句唯美

    人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字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印迹。父母和长辈绞尽脑汁。取出的名字都带着无尽的祝福和期许。声声呼唤,字字含情。你的名字里,藏着最美的诗词。唐宋君整理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我叫

    2023年05月09 216
  • 马诗读后感,马诗读后感开头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2.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清•郭《积雨》3.满

    2023年05月10 270
  • 秋风吹散马蹄声上一句,秋风吹断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诗坛巨擘曾在此驻足游吟;太史公司马迁、理学家张载等先贤曾在此著书立说;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领衔的当代文学陕

    2023年04月16 248
  • 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似曾相识燕归来什么意思

    4月末的一天,早晨刚起床,妻子突然惊喜地喊我:“快来看,燕子回来了!”燕子来我家已经快3年了。真没想到,身居都市,住在高楼,居然有燕子来家里筑巢,似曾相识燕归来什么意思,而且秋去春临,寒来暑往,一来一

    2023年05月31 304
  • 含有月字的诗句,月字诗句飞花令

    编者按: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拜月节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纷寄情于中秋佳节,产生无数的佳作名篇。在2022年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选取了12首著名的中秋诗词,与网友共

    2023年05月12 307
  • 关于月的诗句,与“月”有关的古诗

    诗词是我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古代文学载体,与“月”有关的古诗,诗词中描写得最多的元素,非明月莫属,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不管是豪放派词人还是婉约派词人,面对同一轮明月,他们都抒发着各自不同的

    2023年04月20 313
  • 赞美肉肉植物的诗句,赞美肉肉花植物的美句

    欢迎来到“多肉教授”,我们会每天分享一点多肉养护小方法,小知识,喜欢多肉的朋友请点“关注”,让我们一起在养多肉的道路上成长…生活中喜欢养多肉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家里养点多肉,来美化生活,增加趣味。多肉

    2023年05月01 207
  • 除夕节诗句,除夕古诗20首

    何为除夕?按我国农历时间,一年的最后一天就叫“除夕”。一年除夕到,古今话团圆。古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呢?放爆竹、祭祖先、挂灯笼、贴窗花、吃年夜饭、守岁、放压岁钱……在岁月的酿造中,除夕越来越厚重。除夕是旧

    2023年05月25 262
  • 有酒的诗句,带酒的古诗词100首

    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3、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4、被酒莫惊

    2023年05月12 289
  • 勤能补拙下一句,勤能补拙的后半句是什么

    勤能补拙这个成语出自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勤能补拙的后半句是什么,将勤补拙总输勤。”意思是假的即使再像真的,终究也是假的;能够不断勤奋努力学习,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善能积福勤能补拙是良

    2023年06月05 251
  • 描写诗歌的诗句,描写诗歌的诗句和作者

    在诗词里,亲情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友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情是“春天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最诗意的解读。想自己写一首极美的诗

    2023年04月12 27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