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幅对联分别取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上句和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下句组合而成的。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亭子,也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沧浪亭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了,后期园林几度兴废,屡易其主。南宋时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元明两代又成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大云庵。现在园中的绝大部分建筑均建于清代康熙、道光和同治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而成。在2000年的时候,被列为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之一。
沧浪亭门外的石梁桥,往东看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亭轩可见,一幅立体的画面已经呈现在眼前。尚未入园,就已经感受到了沧浪亭的第一个特色,未入园林先成景,赞美苏州园林的古诗,一泓清水绕园过。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还让苏舜钦等官场失意的古代士大夫文人产生出“沧浪之水”的意境。据说,当年苏舜钦是花了大约十两黄金,购得了此园。之后,在这水旁建了一个小亭,取名沧浪亭。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到沧浪亭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格局,以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布局特色。明清时期,这里一直是官绅宴饮、文人雅聚的场所,因此,一般认为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园林之一。
沧浪亭门外的石梁桥,往东看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亭轩可见,一幅立体的画面已经呈现在眼前。尚未入园,就已经感受到了沧浪亭的第一个特色,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还让苏舜钦等官场失意的古代士大夫文人产生出“沧浪之水”的意境。据说,当年苏舜钦是花了大约十两黄金,购得了此园。之后,在这水旁建了一个小亭,取名沧浪亭。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到沧浪亭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格局,以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布局特色。明清时期,这里一直是官绅宴饮、文人雅聚的场所,因此,一般认为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园林之一。
10、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11.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1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在水面之上,有一座突出的方亭,叫“观鱼处”。在观鱼处南面廊下有一座半亭,叫“闲吟亭”。它位于中央主山的东侧,与两侧的御碑亭遥遥相对,亭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石刻,此处的楹联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从闲吟亭往南,就到了闻妙香室,这座精巧雅致的建筑呈曲尺形,三面通透,是园主的读书之地。这里南院种有一丛翠竹,北面种有十余株梅树。每年的早春二月,梅花盛开,冷香飘溢,如果这个时候来到了沧浪亭,便会觉得闻妙香室的名字再应景不过了。
沧浪亭的复廊不仅是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也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复廊北临园外的葑溪,南依园内的中央主山,高低上下,曲折自然。廊间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精美镂窗。从园外看,通过镂窗,会看到园内的景色,感受到古代文人清悠闲适的生活。从园内透过镂窗往外看,可以在市井的嘈杂中感受到水面的宁静。镂窗只是造成了游人视觉上的通透而已,真正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还是这条复廊。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视觉空间,丰富了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式格局,堪称苏州古典园林造景之佳例。
1、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2、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3、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4、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5、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6、春城三百。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在千年的历史中不仅在建筑上为中国的建筑史留下浓厚的一笔,也在文化上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5、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