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花事了全诗,花事了的诗词

荼蘼,令人有伤春之感名花榜上,有两种花最为神秘,一种是琼花,另一种是荼蘼。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宋代突然声名鹊起,其风头之盛甚至盖过牡丹和兰花。但在元明以后,又突然从名花的行列中淡出,且渐行渐远,

荼蘼,令人有伤春之感

名花榜上,有两种花最为神秘,一种是琼花,另一种是荼蘼。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宋代突然声名鹊起,其风头之盛甚至盖过牡丹和兰花。但在元明以后,又突然从名花的行列中淡出,且渐行渐远,以至于其真面目也变得模糊不清,至今人们对它们的真实身份仍争论不休。

此前,本专栏已梳理过琼花扑朔迷离的历史。现在,再来探索一下荼蘼花之谜。

很多人第一次与荼蘼相遇,是在《红楼梦》。《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宝玉与群芳开夜宴,摇骰子抽花名签喝酒玩耍。结果麝月掣出一根上面画着荼蘼花的签子,题着“韶华胜极”四字,花事了的诗词,下面又写着一句旧诗:“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不解其意,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全诗如下:“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梅花凋谢,海棠花开,等到荼蘼花开时,一春的花事已告终结,惟有丝丝天棘(天门冬)又长出于莓墙之上了。《红楼梦》借花喻人,用“开到荼蘼花事了”隐喻麝月的命运。她就像荼蘼花一样,等到晴雯已死,袭人出嫁,自己登场时,却是春华已逝,宝玉出家了。而“韶华胜极”的题词所蕴含的寓意更加明显,凡事盛极而衰,如果到了“胜极”的光景,就离衰败不远了。宝玉当然明白此意,难怪见到此签时立马就“愁眉”了。

在宋代诗人中,王淇不算出名,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极少。如果不是《千家诗》收录了他的两首小诗,恐怕后人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笔下的荼蘼,令人有伤春之感,《红楼梦》将他的诗句与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更令人黯然神伤。这不由得使很多爱花者对荼蘼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当我们查阅它的历史时,就会发现,它又是一种很神秘的花。

宋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自家庭院种上荼蘼

开到荼蘼花事了全诗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唐朝以前默默无闻的荼蘼花,到了两宋时期,突然变成了名花。在宋人张翊所著的《花经》中,荼蘼与牡丹、梅花、兰花等并列“一品九命”,位居名花榜榜首。在南宋陈景沂撰写的《全芳备祖》中,共收录了宋人所写的荼蘼花诗词约103篇,而当时被称为“花王”的牡丹诗词,也只有150篇,由此可见荼蘼花在宋代文人雅士中的受宠程度。

”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这每一字句,都是这夏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红楼梦》中也有关于荼蘼的一段。《红楼梦》中《寿怡红群芳。

两宋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为荼蘼写过诗词

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女仆麝月抽到了一支花签。花签的名字是荼蘼——韶华胜极,背面写着:“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在《红楼梦》中十二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候,麝月抽到的。

宋人对荼蘼花的推崇,源于宋初。据张耒《咸平县丞厅酴醾记》载,咸平县治所原为宋真宗的行宫,在县丞办公的大堂前,有一架荼蘼,几乎覆盖了庭院的大半,且花特大,同邑的荼蘼花皆出其下。据邑中老人说:“当时筑室种植以待天子之所,必有珍丽可喜之物而后敢陈,是以独秀于一邑,而莫能及也。”连天子的行宫也要种上荼蘼,宋人对荼蘼的推崇可见一斑。

而且宋人对荼蘼花的评价甚高。如黄庭坚赞扬荼蘼花“肌肤冰雪熏沉水,百草千花莫比芳”;晁补之称赞荼蘼花“夭红琐碎竞春娇,后出何妨便夺标”。黄庭坚和晁补之的诗句,大有荼蘼花应该取代牡丹为“花王”之意。黄庭坚还写过《戏答王观复酴醾菊》诗二首,其中一首曰:“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醾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将荼蘼花与菊花相提并论,荼蘼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与菊花在陶渊明心中的地位一样,给他的老年生涯增添了无穷乐趣。宋高宗对这首诗颇为欣赏,将它写在团扇上,以反映自己退位之后悠闲的生活状态。

宋代以后其真面目越来越模糊

然而,令许多学者感到迷惑的是,在两宋时期名噪一时、位居花中“一品”的荼蘼花,此后便沉寂下来,除了《群芳谱》、《广群芳谱》、《花镜》等花卉专著还有记载外,有关它的诗词寥寥无几,以荼蘼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极少见。不仅如此,这种花的真面目也越来越模糊,对它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按《群芳谱》的描述,荼蘼花是“藤身,灌生,青茎多刺,一颖三叶如品字形,面光绿,背翠色,多缺刻。花青跗红萼,及开时变白带浅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盘作高架,二、三月间烂漫可观,盛开时折置书册中,冬取插鬓犹有余香”。有人据此认为,这种花应是蔷薇科蔷薇属的悬钩子蔷薇。悬钩子蔷薇为落叶或半常绿蔓生灌木,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猩红色或褐紫色。花期4~5月。但悬钩子蔷薇为单瓣,这一点与多为重瓣的荼蘼有所不同。

另一种观点认为,荼蘼花可能是蔷薇科植物的重瓣空心泡。重瓣空心泡是悬钩子蔷薇的变种,比起单瓣的悬钩子蔷薇,重瓣空心泡似乎更符合《群芳谱》里描述的荼蘼的形象。但这种花多为白色,而古籍中的荼蘼花却有黄、白、红三色。如《四川志》载:“成都县出酴醾花,有三种,曰白玉碗,曰出炉银,曰云南红,色香俱美。”在宋代诗词中,对这三种颜色的荼蘼花都有提及,因此重瓣空心泡也不一定是荼蘼。

为了解开荼蘼花之谜,有人进一步提出,真正的荼蘼,是由木香花与金樱子杂交而成,这一杂交品种在唐宋之际培育成功,宋代因此产生了荼蘼文化。而荼蘼花,也因此成为宋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4:42
下一篇 2023年05月24 21:52

相关推荐

  • 感慨岁月催人老的诗句

    时间依旧那么不紧不慢的走着,我们失去的,我们丢掉的,我们得到的,我们获取的,就成为我们的现在。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唐-白居易一别苏州十八载,时光人事随年改。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

    2023年05月13 245
  • 元曲精选图片转文字网站,元曲精选100首

    4500.闲适二首元代:王蒙自笑愚公住翠微,长年无事掩荆扉。苔深绿绮闲棋局,花落严陵旧钓矶。紫木旋舂明日饭,白云堪制暮春衣。溪南千树碧桃下,醉倒东风夜不归。海子桥元代:王蒙暮登海子桥,西绕红门归。霜风

    2023年04月17 212
  • 话说三分留七分下一句,话说七分满,且留三分看人情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是你的,一辈子都跑不掉,不是的,这辈子都抓不牢,是小人,大陆朝天,话说七分满,且留三分看人情,各走一边;是君子,由内而外,心悦诚服。自古邪不胜正,处情诚为首,交友品为先!狗不能喂的

    2023年05月13 242
  • 形容有才华的诗句,称赞有才华有智慧的诗词

    同头同心诗每句首字与最中间的字皆相同,便是所谓的”同头同心诗“。无题【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每句首字皆为”独“,每句中字皆为”一“,同头同心,可

    2023年04月24 227
  • 讽刺高考不公平的诗句,讽刺职场不公平的诗句

    田明山/徐运民/晓言/方域左邻/朱福生/林金洪七律寄语高考学子1.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2.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4.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5.说与门

    2023年04月22 292
  • 翠柳的诗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

    诗文:魁汝/潘潇广/善泽/采菊东篱/晓言/严新炎/韦恩祥摄影:陶玉和(西安)描写了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的情景.《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2023年04月13 217
  • 侠客的诗句,充满侠气的古风句子

    江湖是什么呢?人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这样说,那满世界都是人,充满侠气的古风句子,处处是江湖,不免让江湖的格调大打折扣。其实啊,对大多数人来说,江湖是在武侠世界中,那里有义薄云天、也有刀光剑

    2023年06月06 265
  • 元曲的正式名称叫做,字的名称叫什么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

    2023年04月20 260
  • 浣溪沙全诗,《浣溪沙》李清照

    译典2021.9.28第505期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2023年04月25 312
  • 关于鸟鸣的诗句,林间鸟鸣的诗句

    无蝉鸣,不夏天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苏轼《阮郎归

    2023年05月26 223
  • 蜜蜂的诗句,蜜蜂十首有名的诗

    蜜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自然界里有鲜花,必然就有蜜蜂,蜂花相会就结出果实,给人类创造了食物;蜂花相会才酿出甜蜜,给人类带来甘露;蜜蜂的辛勤劳动,给人类深刻启示,蜜蜂十首有名的诗,从蜜蜂那里学会

    2023年04月10 238
  • 0元购元曲完整版,元曲100首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雷建德摄摄中新网太原2月6日电(杨杰英张云)“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元曲100首

    2023年04月17 30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