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吃脖子下一句,吃鸡吃脖子顺口溜

近日,继皮蛋、臭豆腐之后,鸡爪成为了油管博主们的“挑战”(challenge)视频中的常客。没错,对于从小到大连鸡爪的真容都没怎么见过的他们来说。吃鸡爪,还真的是一项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三重挑战。写出

近日,继皮蛋、臭豆腐之后,鸡爪成为了油管博主们的“挑战”(challenge)视频中的常客。

没错,对于从小到大连鸡爪的真容都没怎么见过的他们来说。吃鸡爪,还真的是一项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三重挑战。

写出了著名美食游记《鱼翅与花椒》的女作家扶霞·邓洛普在第一次看到别人吃鸡爪的时候,就觉得十分“毛骨悚然”——

“她的牙齿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撕咬下鸡皮,她咬过关节处的软骨时,发出有点带水的嘎吱声。”

吃鸡吃脖子下一句

鸡爪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同样是个“挑战”,不过是“该怎么做才好的挑战”。

因为我们会纠结,是五香、酱香、蒜香、椒香、酸辣、泡椒、凉拌、红烧、咸水、还是卤好呢?

广东师奶会鸡爪用来煲老火靓汤、腌制白云凤爪;重庆嬢嬢会用它来做成一道“泡菜”;南昌阿姨更是烹饪鸡爪的专家,烤的、炸的、红烧的、卤的、水煮的……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

外国人根本就不懂鸡爪的美味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连几乎全是皮包骨的鸡爪都啃,留下了“中国人如同耗子,可食万物”的刻板印象。

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卤鸡爪、烤鸡爪、豉汁凤爪、五香鸡爪、红烧鸡爪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通常也只会说:“这是什么,这能吃吗?”最多加一句,“好恶心啊。”

这是“一大锅邪恶巫婆煮出来的东西”;

这“很像魔药课的材料”。

△外国人难懂鸡爪的美/图虫

也难怪,毕竟在外国人眼里,所有动物的脚都有“脚气”。

美国知乎上有网友坦言,他一看到动物的脚就摆脱不了它“生前”整天都在动物粪便里走动的想法。

看到这里,老艺术家也不由得捏了一把汗,隐隐约约还闻到一点点味道。

△图/图虫

这不,新西兰一家中餐厅就因为向客人出售“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无骨凤爪而被“举报”了。

因为在新西兰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条例中,鸡爪并没有被列为人用食品。白白胖胖的鸡爪从屠宰场出来之后,大都沦为猫粮、狗粮。

甚至,有的小朋友以为,鸡是没有脚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无论是家里还是超市。

老艺术家很想告诉他们,不是鸡儿没有jio,而是jio都被我们吃光了。

马云在多伦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一年要吃掉70亿只鸡。

假设每只鸡的两只脚都健在,而且都没有扔掉(扔掉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这么好吃怎么能扔),那么一年就会吃掉140亿只鸡爪!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了35亿只鸡爪。据统计,全球出口的鸡爪超过80%都进入到了中国市场。

△图/图虫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英国的肉禽制品加工厂每年加工的生鸡超过8.5亿只,也都不吃鸡爪。

精明的英国人到过中国人的超市之后,也发现了商机。豉椒蒸凤爪、泰式辣凤爪、卤鸡爪都被写进英国环境大臣的访华日记,发表在英国环境部官网上。

历史上就有过乒乓球外交,现在来个“鸡爪外交”也不是不可以。

△鸡爪外交长这样吗/图虫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国外,吃鸡还存在着鄙视链?

外国人不仅认为鸡爪有“脚气”,还将鸡爪和动物内脏看成是穷人才吃的东西。

美国网友表示,他们家不富裕,吃鸡脖子,但他们甚至还看不起吃鸡爪的?还据此推测,未来中国人也不会吃鸡爪。

果然,懂得中华饮食文化精髓的人还是可遇不可求啊。

吃鸡爪,中国人有一亿种法子

其貌平平,实则手握数十栋不动产的广东包租公包租婆表示,“我们吃得起山珍海味,也喜欢吃鸡爪,而且还可以从早吃到晚”——

从早茶里的豉汁凤爪,到餐前小菜白云鸡爪,到妈妈牌红枣鸡脚花生汤,再到宵夜排档里的豉油皇鸡爪。

△豉油皇鸡爪/图虫

豉汁凤爪红香多汁,豉油皇鸡爪咸香软糯,白云凤爪酸甜爽脆。

豉汁凤爪,和虾饺、烧麦、叉烧包齐名的早茶“四大天王”。豉汁凤爪是豆豉蒸凤爪,鸡爪先煮再炸最后蒸,表皮蓬松酥软,吸附浓郁的酱汁,一吮即脱骨,齿頬留香。

而豉油皇鸡爪,和烧烤、炒螺、小龙虾都一样是广东大排档宵夜的灵魂。数十种香料药材、加入豉油(生抽)煮开、炖至入味出胶。

浓郁的酱香,胶滑软糯的表皮,厚实的掌心,筋道的脆骨,口感不可谓不丰富。

一口冰啤酒喝下去,一盘豉油皇鸡爪吮起来、一盘爆炒田螺嗦起来,是一整天烦恼和劳累的解药啊。

鸡爪北上,成了东北老铁老妹们继花生米、拍黄瓜之外的又一酒桌标配、喝酒必备的下酒菜。

喝酒,又怎么能没有烧烤?

东北烧烤好吃,全国人民都知道,但湖南烧烤也必须榜上有名!

湖南烧烤有三宝,牛油黄喉掌中宝。

掌中宝,是鸡爪中间两坨软滑又有嚼劲的肉。一般烤掌中宝的时候会串上一两坨鸡油,烤的时候鸡油慢慢渗入脆脆的掌中宝,孜然、辣椒面一撒,这人间美味,谁能顶得住?

吃鸭就吃鸭脖子

一路向西,鸡爪到了四川、重庆,泡菜坛子里一放,便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小吃”——泡椒鸡爪。

不同于豉油皇鸡爪的酱香浓郁,泡椒鸡爪光滑细嫩,又辣又上头。

△泡椒凤爪/图虫

吃过的朋友表示,还没开袋就预感自己会在鲜、辣、嫩、弹中欲仙欲死。完全浸透了泡椒汁的鸡爪肥嫩、紧致、饱满,嗦一口泡椒汁,一股爽辣劲儿从口腔开始到喉咙直至蔓延全身。

△泡椒凤爪,又辣又上头。/图虫

接下来再加入老抽上色,老抽也是鸡脖子有酱香味的关键。翻炒到鸡脖子完全上色。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 加入一碗半清水,放入盐、花椒、香叶、鸡精(如果吃辣椒的放点干辣椒更美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等到汤汁收得。

老艺术家听过别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辣,好爽,我不行了我不行了”,然后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地,一个接一个,一包接一包地啃。

尽管吃到额头、鼻尖冒汗,双唇发烫、肿胀,一股“热浪”从舌尖直蹿鼻孔,嘴里忍不住发出“嘶哈嘶哈”的声音,双眼饱含着火辣的泪光,但还是欲罢不能,心甘情愿被它支配。

为什么那么多人嗜泡椒鸡爪如命?

因为爽啊!明明辣得胃如火烧,菊花冒火,吃辣的嘴还是停不下来!辣椒的摄入让大脑分泌内啡肽产生一阵阵的快感——我受不了了!但我还能再来一只!

泡椒鸡爪风靡全国,大家都欲罢不能,但中国人烹饪鸡爪的“艺术”远不止于此。

鸡爪最网红的做法,莫过于柠檬百香果鸡爪。

柠檬的清香搭配百香果的酸甜和小米椒的火辣,酸辣爽口又开胃,营养价值高,热量低,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伴侣”。

可乐鸡翅大家听得多了,不知道大家又有没有听说过雪碧鸡爪呢?

雪碧可以替代糖,配合柠檬的酸和小米辣可以提鲜,丰富口感,而碳酸会让鸡爪更快酥软。看来不仅网红,我们的鸡爪也是可以“可甜可咸”的。

轱辘团转都是肉

啃鸡爪的乐趣,只有中国人能懂

老艺术家不少外国朋友,都用毛骨悚然来形容她第一次见到中国人啃鸡爪的场景。不仅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甚至有很多非鸡爪爱好者都觉得,鸡爪没什么肉,又难啃。

如果说,真空包装让鸡爪实现了餐桌到口袋的华丽转身,那么无骨鸡爪的出现,则是让我们无论是在和男神女神约会的时候,还是和领导亲戚的饭局的时候,都可以优雅而又不脏手地吃上鸡爪。

地方俚语,说会吃鸡的时候最好吃的就是鸡脖子了,睡觉时就要抱着自己的老婆睡。

△无骨鸡爪/图虫

“无骨”鸡爪怎么来的呢?相比起先进的技术,我们古老的东方似乎更偏好于神秘而又伟大的“老奶奶”!

老艺术家一开始以为只是网络段子,直到梨视频发布了一条视频……泰国一工厂雇佣工人在“口动”为鸡爪去骨。

骨头是啃掉了,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的口水却也一直留在了上面。

不是吃鸡脖子,是鸡翅!后果是:中箭怆惶逃亡

老艺术家第一次因为贫穷消费不起无骨的鸡爪而感到庆幸,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无良黑心商家做不出来的。

如果说“啃鸡爪”也只是不卫生,认真清洗煮熟之后还是对健康危害不大,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可是会轻则呕吐、腹泻,重则致癌的。

2014年10月,广西一夫妇在家中使用非食品原料过氧化氢对鸡爪进行浸泡加工;2018年11月,广州增城一“毒鸡爪”窝点被查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漂白、地沟油煎炸、双氧水浸泡腌制,为了给鸡爪们“美白”,商家们也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说用嘴脱骨是一种古老且真实存在的脱骨方式,但其实,给鸡爪去骨其实是一门传统的手艺活。手工脱骨,讲究火候和刀工是更高效和常见的脱骨方式。

毕竟,嘴啃出来的鸡爪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啃咬痕迹,和笔直的切痕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鸡爪难啃,没有肉,是块硬骨头,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功夫去烹饪。

他们会觉得说,中国物资匮乏,人们食不果腹,只能连鸡脚这样的“边角料”都不放过。

有时候中国人对像鸡爪这样的“边角料”食材的狂热,会被理解为粗犷和野蛮。

但其实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早已超越了果腹的“生存需求”。鸡爪是中国美食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记载来看,鸡爪并不是贫穷人家才吃的“边角料”,而是帝王将相都难以割舍的“宫廷菜”。

《吕氏春秋》中记载:“齐王食之鸡也,必食其跖(脚掌),数千而后足。”连齐王都要啃上数千只才满足。

或许只有帝王般地位的人,才能实现啃数千只鸡爪的时间自由吧。现代社畜表示,能有啃一盘鸡爪的时间,都是奢侈。

鸡爪这种食物,无肉难啃,常被误解,而且没有一番心思和手艺是做不成的,所以每一份成品都饱含着烹饪者的真心和诚意。

它平价、亲民,是每一个人都吃得起“国民小食”。

它可以是路边10块钱3只的降龙爪爪,可以是超市里10块钱一包的泡椒鸡爪,可以是烧烤摊上的10块钱一串的鸡脚筋和掌中宝。

它也可以是宵夜排档里15块钱一盘的豉油皇鸡爪,早茶酒楼里25块一笼的豉汁蒸凤爪,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妈妈牌花生眉豆煲鸡脚……

它有早茶酒楼里的朝气,也有宵夜排档里的江湖气,也有家里的烟火气。

《人生一串》的导演说:“最好吃的烧烤,就是你楼下那一家。”

而鸡爪最无法复制、难以忘怀的味道,也永远是家里的味道。

毕竟,尽管环境或许嘈杂喧闹,但桌上绝对没有客套话和高谈阔论,馋人的鸡爪一上,大家就只管卸下平日里的“架子”和“形象”,手口并用,尽情享受撕咬骨与肉的快感,最后落得个满嘴油光。

老艺术家很享受啃鸡爪的过程,因为这时候,除了啃,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放下手机,好好啃鸡爪,就是对食物和烹饪者最好的尊重。

这好像才是一天里为数不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不用“营业”,自在地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做真实的自己。

“从繁华闹市到乡野陋巷,从夜幕初降到灯火阑珊,世上的滋味,就这样流转于方寸餐桌,交织在冷暖人间。”

啃鸡爪少有诗情画意,却有真情实感。真心希望,每一份真诚,都不会被辜负。

吃鸡吃脖子下一句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你喜欢啃鸡爪吗?

【今日作者】周星星

排版 | Gloria

上一篇 2023年05月19 01:17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16:54

相关推荐

  •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上一句是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下一句是什么

    【光明论坛·温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下一句是什么,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诗,意在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

    2023年05月29 268
  • 元曲中写竹子的,竹子的竹字怎么写

    3800.送徐君玉元代:倪瓒闽江之水清涟漪,隔江名园多荔枝。闽中女儿天下白,越波飞桨逐凫珝。棹歌清绝洲渚阔,荡桨落日令人悲。蛮烟怪雨忽冥密,蒋芽蒲叶相参差。此中胜事不为少,徐郎远游牵我思。居竹轩元代:

    2023年04月12 273
  • 表达赞美家乡美的诗句,夸自己家乡美的诗句古风

    【热点观察】乡愁无形,乡愁诗无声,却能迸发出无穷力量,成为游子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精神动力——水至清则无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静水流深两首回文诗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

    2023年05月02 220
  • 元曲算乐府吗,元曲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窦娥冤为哪桩?……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想窦娥遭了这不白冤枉,元曲,家有银钱尽花光,哪

    2023年04月09 270
  • 关于雷的诗句,雷的古诗词雅称

    -1-惊雷奋兮震万里。威陵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魏晋:傅玄《惊雷歌》-2-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自怜迁逐者,犹滞蛰藏馀。——唐代:司空曙《闻春雷》-3-关于描写雷的诗句1、雷填填兮雨冥

    2023年04月20 243
  •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上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上一句

    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上一句,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出无尽遐想,皎洁的月亮在无数文人墨客笔写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一位诗人更是借一轮明月成就了一篇千古

    2023年05月03 261
  • 社会我某某姐下一句,社会我娜姐下一句

    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怎么称呼自己的上级和同事是一件挺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有社交恐惧症debuff的人来说,有时会因为过度紧张而闹出很多笑话,社会我娜姐下一句,今天就让小微教大家怎么在职场生活中避

    2023年05月31 249
  • 蝉鸣的诗句,小学古诗《蝉》

    无蝉鸣,不夏天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苏轼《阮郎归

    2023年06月05 311
  • 杜牧赞美江南的诗句,杜牧赞美枫叶的诗句是哪一句

    前言:静品杜牧之诗,清丽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爱他笔下的江南烟雨,青山隐隐水迢迢,带来片刻的美好安宁。江南之外,杜牧赞美枫叶的诗句是哪一句,有哲理,有情深,无论哪一种都别有一番韵味,也永远不忘

    2023年05月26 297
  •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我与春风皆过客全诗原文

    2022年6月6日-6月12日这一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高考。一千多万考生,三天的时间在考场上角逐胜负、争取未来。凡是参加高考的人,内心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会跟随一生。志得意满的考生毕竟少

    2023年05月18 282
  • 元曲中适合学生诵读的篇目,中华经典诵读朗诵篇目

    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颗璀璨明珠,诗庄词媚曲俗,虽风格不同,却各有风味。世人多偏爱唐诗宋词,认为元曲难登大雅之堂,岂不知正是这种平民性,相比于唐诗和宋词,元曲更适合传播,更适合抒情,更贴近

    2023年04月18 276
  • 静候佳音下一句是什么,别人发静候佳音我该怎么回

    自3.13平湖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一周的时间。作为一个从一线下来被隔离的医务工作者,经历过凌晨起到医院待命,一穿上隔离防护服就是带装6-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这些天,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各级志愿者,别人发静候

    2023年05月13 3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