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吃脖子下一句,吃鸡吃脖子顺口溜

近日,继皮蛋、臭豆腐之后,鸡爪成为了油管博主们的“挑战”(challenge)视频中的常客。没错,对于从小到大连鸡爪的真容都没怎么见过的他们来说。吃鸡爪,还真的是一项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三重挑战。写出

近日,继皮蛋、臭豆腐之后,鸡爪成为了油管博主们的“挑战”(challenge)视频中的常客。

没错,对于从小到大连鸡爪的真容都没怎么见过的他们来说。吃鸡爪,还真的是一项视觉、听觉和味觉上的三重挑战。

写出了著名美食游记《鱼翅与花椒》的女作家扶霞·邓洛普在第一次看到别人吃鸡爪的时候,就觉得十分“毛骨悚然”——

“她的牙齿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撕咬下鸡皮,她咬过关节处的软骨时,发出有点带水的嘎吱声。”

吃鸡吃脖子下一句

鸡爪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同样是个“挑战”,不过是“该怎么做才好的挑战”。

因为我们会纠结,是五香、酱香、蒜香、椒香、酸辣、泡椒、凉拌、红烧、咸水、还是卤好呢?

广东师奶会鸡爪用来煲老火靓汤、腌制白云凤爪;重庆嬢嬢会用它来做成一道“泡菜”;南昌阿姨更是烹饪鸡爪的专家,烤的、炸的、红烧的、卤的、水煮的……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

外国人根本就不懂鸡爪的美味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连几乎全是皮包骨的鸡爪都啃,留下了“中国人如同耗子,可食万物”的刻板印象。

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卤鸡爪、烤鸡爪、豉汁凤爪、五香鸡爪、红烧鸡爪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通常也只会说:“这是什么,这能吃吗?”最多加一句,“好恶心啊。”

这是“一大锅邪恶巫婆煮出来的东西”;

这“很像魔药课的材料”。

△外国人难懂鸡爪的美/图虫

也难怪,毕竟在外国人眼里,所有动物的脚都有“脚气”。

美国知乎上有网友坦言,他一看到动物的脚就摆脱不了它“生前”整天都在动物粪便里走动的想法。

看到这里,老艺术家也不由得捏了一把汗,隐隐约约还闻到一点点味道。

△图/图虫

这不,新西兰一家中餐厅就因为向客人出售“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无骨凤爪而被“举报”了。

因为在新西兰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条例中,鸡爪并没有被列为人用食品。白白胖胖的鸡爪从屠宰场出来之后,大都沦为猫粮、狗粮。

甚至,有的小朋友以为,鸡是没有脚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无论是家里还是超市。

老艺术家很想告诉他们,不是鸡儿没有jio,而是jio都被我们吃光了。

马云在多伦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一年要吃掉70亿只鸡。

假设每只鸡的两只脚都健在,而且都没有扔掉(扔掉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这么好吃怎么能扔),那么一年就会吃掉140亿只鸡爪!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了35亿只鸡爪。据统计,全球出口的鸡爪超过80%都进入到了中国市场。

△图/图虫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英国的肉禽制品加工厂每年加工的生鸡超过8.5亿只,也都不吃鸡爪。

精明的英国人到过中国人的超市之后,也发现了商机。豉椒蒸凤爪、泰式辣凤爪、卤鸡爪都被写进英国环境大臣的访华日记,发表在英国环境部官网上。

历史上就有过乒乓球外交,现在来个“鸡爪外交”也不是不可以。

△鸡爪外交长这样吗/图虫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国外,吃鸡还存在着鄙视链?

外国人不仅认为鸡爪有“脚气”,还将鸡爪和动物内脏看成是穷人才吃的东西。

美国网友表示,他们家不富裕,吃鸡脖子,但他们甚至还看不起吃鸡爪的?还据此推测,未来中国人也不会吃鸡爪。

果然,懂得中华饮食文化精髓的人还是可遇不可求啊。

吃鸡爪,中国人有一亿种法子

其貌平平,实则手握数十栋不动产的广东包租公包租婆表示,“我们吃得起山珍海味,也喜欢吃鸡爪,而且还可以从早吃到晚”——

从早茶里的豉汁凤爪,到餐前小菜白云鸡爪,到妈妈牌红枣鸡脚花生汤,再到宵夜排档里的豉油皇鸡爪。

△豉油皇鸡爪/图虫

豉汁凤爪红香多汁,豉油皇鸡爪咸香软糯,白云凤爪酸甜爽脆。

豉汁凤爪,和虾饺、烧麦、叉烧包齐名的早茶“四大天王”。豉汁凤爪是豆豉蒸凤爪,鸡爪先煮再炸最后蒸,表皮蓬松酥软,吸附浓郁的酱汁,一吮即脱骨,齿頬留香。

而豉油皇鸡爪,和烧烤、炒螺、小龙虾都一样是广东大排档宵夜的灵魂。数十种香料药材、加入豉油(生抽)煮开、炖至入味出胶。

浓郁的酱香,胶滑软糯的表皮,厚实的掌心,筋道的脆骨,口感不可谓不丰富。

一口冰啤酒喝下去,一盘豉油皇鸡爪吮起来、一盘爆炒田螺嗦起来,是一整天烦恼和劳累的解药啊。

鸡爪北上,成了东北老铁老妹们继花生米、拍黄瓜之外的又一酒桌标配、喝酒必备的下酒菜。

喝酒,又怎么能没有烧烤?

东北烧烤好吃,全国人民都知道,但湖南烧烤也必须榜上有名!

湖南烧烤有三宝,牛油黄喉掌中宝。

掌中宝,是鸡爪中间两坨软滑又有嚼劲的肉。一般烤掌中宝的时候会串上一两坨鸡油,烤的时候鸡油慢慢渗入脆脆的掌中宝,孜然、辣椒面一撒,这人间美味,谁能顶得住?

吃鸭就吃鸭脖子

一路向西,鸡爪到了四川、重庆,泡菜坛子里一放,便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小吃”——泡椒鸡爪。

不同于豉油皇鸡爪的酱香浓郁,泡椒鸡爪光滑细嫩,又辣又上头。

△泡椒凤爪/图虫

吃过的朋友表示,还没开袋就预感自己会在鲜、辣、嫩、弹中欲仙欲死。完全浸透了泡椒汁的鸡爪肥嫩、紧致、饱满,嗦一口泡椒汁,一股爽辣劲儿从口腔开始到喉咙直至蔓延全身。

△泡椒凤爪,又辣又上头。/图虫

接下来再加入老抽上色,老抽也是鸡脖子有酱香味的关键。翻炒到鸡脖子完全上色。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 加入一碗半清水,放入盐、花椒、香叶、鸡精(如果吃辣椒的放点干辣椒更美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等到汤汁收得。

老艺术家听过别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辣,好爽,我不行了我不行了”,然后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地,一个接一个,一包接一包地啃。

尽管吃到额头、鼻尖冒汗,双唇发烫、肿胀,一股“热浪”从舌尖直蹿鼻孔,嘴里忍不住发出“嘶哈嘶哈”的声音,双眼饱含着火辣的泪光,但还是欲罢不能,心甘情愿被它支配。

为什么那么多人嗜泡椒鸡爪如命?

因为爽啊!明明辣得胃如火烧,菊花冒火,吃辣的嘴还是停不下来!辣椒的摄入让大脑分泌内啡肽产生一阵阵的快感——我受不了了!但我还能再来一只!

泡椒鸡爪风靡全国,大家都欲罢不能,但中国人烹饪鸡爪的“艺术”远不止于此。

鸡爪最网红的做法,莫过于柠檬百香果鸡爪。

柠檬的清香搭配百香果的酸甜和小米椒的火辣,酸辣爽口又开胃,营养价值高,热量低,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伴侣”。

可乐鸡翅大家听得多了,不知道大家又有没有听说过雪碧鸡爪呢?

雪碧可以替代糖,配合柠檬的酸和小米辣可以提鲜,丰富口感,而碳酸会让鸡爪更快酥软。看来不仅网红,我们的鸡爪也是可以“可甜可咸”的。

轱辘团转都是肉

啃鸡爪的乐趣,只有中国人能懂

老艺术家不少外国朋友,都用毛骨悚然来形容她第一次见到中国人啃鸡爪的场景。不仅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甚至有很多非鸡爪爱好者都觉得,鸡爪没什么肉,又难啃。

如果说,真空包装让鸡爪实现了餐桌到口袋的华丽转身,那么无骨鸡爪的出现,则是让我们无论是在和男神女神约会的时候,还是和领导亲戚的饭局的时候,都可以优雅而又不脏手地吃上鸡爪。

地方俚语,说会吃鸡的时候最好吃的就是鸡脖子了,睡觉时就要抱着自己的老婆睡。

△无骨鸡爪/图虫

“无骨”鸡爪怎么来的呢?相比起先进的技术,我们古老的东方似乎更偏好于神秘而又伟大的“老奶奶”!

老艺术家一开始以为只是网络段子,直到梨视频发布了一条视频……泰国一工厂雇佣工人在“口动”为鸡爪去骨。

骨头是啃掉了,素未谋面的叔叔阿姨们的口水却也一直留在了上面。

不是吃鸡脖子,是鸡翅!后果是:中箭怆惶逃亡

老艺术家第一次因为贫穷消费不起无骨的鸡爪而感到庆幸,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无良黑心商家做不出来的。

如果说“啃鸡爪”也只是不卫生,认真清洗煮熟之后还是对健康危害不大,那么接下来要说的,可是会轻则呕吐、腹泻,重则致癌的。

2014年10月,广西一夫妇在家中使用非食品原料过氧化氢对鸡爪进行浸泡加工;2018年11月,广州增城一“毒鸡爪”窝点被查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漂白、地沟油煎炸、双氧水浸泡腌制,为了给鸡爪们“美白”,商家们也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说用嘴脱骨是一种古老且真实存在的脱骨方式,但其实,给鸡爪去骨其实是一门传统的手艺活。手工脱骨,讲究火候和刀工是更高效和常见的脱骨方式。

毕竟,嘴啃出来的鸡爪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啃咬痕迹,和笔直的切痕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鸡爪难啃,没有肉,是块硬骨头,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功夫去烹饪。

他们会觉得说,中国物资匮乏,人们食不果腹,只能连鸡脚这样的“边角料”都不放过。

有时候中国人对像鸡爪这样的“边角料”食材的狂热,会被理解为粗犷和野蛮。

但其实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早已超越了果腹的“生存需求”。鸡爪是中国美食版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记载来看,鸡爪并不是贫穷人家才吃的“边角料”,而是帝王将相都难以割舍的“宫廷菜”。

《吕氏春秋》中记载:“齐王食之鸡也,必食其跖(脚掌),数千而后足。”连齐王都要啃上数千只才满足。

或许只有帝王般地位的人,才能实现啃数千只鸡爪的时间自由吧。现代社畜表示,能有啃一盘鸡爪的时间,都是奢侈。

鸡爪这种食物,无肉难啃,常被误解,而且没有一番心思和手艺是做不成的,所以每一份成品都饱含着烹饪者的真心和诚意。

它平价、亲民,是每一个人都吃得起“国民小食”。

它可以是路边10块钱3只的降龙爪爪,可以是超市里10块钱一包的泡椒鸡爪,可以是烧烤摊上的10块钱一串的鸡脚筋和掌中宝。

它也可以是宵夜排档里15块钱一盘的豉油皇鸡爪,早茶酒楼里25块一笼的豉汁蒸凤爪,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妈妈牌花生眉豆煲鸡脚……

它有早茶酒楼里的朝气,也有宵夜排档里的江湖气,也有家里的烟火气。

《人生一串》的导演说:“最好吃的烧烤,就是你楼下那一家。”

而鸡爪最无法复制、难以忘怀的味道,也永远是家里的味道。

毕竟,尽管环境或许嘈杂喧闹,但桌上绝对没有客套话和高谈阔论,馋人的鸡爪一上,大家就只管卸下平日里的“架子”和“形象”,手口并用,尽情享受撕咬骨与肉的快感,最后落得个满嘴油光。

老艺术家很享受啃鸡爪的过程,因为这时候,除了啃,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放下手机,好好啃鸡爪,就是对食物和烹饪者最好的尊重。

这好像才是一天里为数不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不用“营业”,自在地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做真实的自己。

“从繁华闹市到乡野陋巷,从夜幕初降到灯火阑珊,世上的滋味,就这样流转于方寸餐桌,交织在冷暖人间。”

啃鸡爪少有诗情画意,却有真情实感。真心希望,每一份真诚,都不会被辜负。

吃鸡吃脖子下一句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你喜欢啃鸡爪吗?

【今日作者】周星星

排版 | Gloria

上一篇 2023年05月17 23:3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8 05:04

相关推荐

  • 下江南的诗句,三月下江南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三月下江南的诗句,莲叶何田田”这首汉代乐府民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此时节,正是赏莲采莲的最佳时光。一张明媚的笑靥,一朵莞尔吐艳的荷花,是一道道诗意而浪漫的风景,也是痴情男女酬

    2023年04月23 299
  • 李白全诗,李白诗大全100首

    《望月有怀》【唐】李白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望月有怀音频:00:0005:18▲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月下的清

    2023年05月23 287
  • 简单的元曲手抄报,最简单的元旦手抄报

    “今天的诗词课,周老师会展示哪个同学的作品呢?”“昨晚,周老师和我微信聊天,夸奖了我的这首绝句,说可以刊登在舞阳诗报上呢。”“快坐好,周老师上诗词课了。”“安静,把自己的诗词创作本拿出来。”……9月8

    2023年04月16 262
  • 结婚诗句,寓意美好姻缘的诗词

    一.贺订婚诗1.同学同乡兼同志,两姓联姻喜订亲,一事预先知必定,将来多子又多孙。2.婚到一平慰向平,况兼佳耦自天成,迎亲吉日祈招我,共饮醇醪酒百罂。3.德门应卜好音来,月老传书带笑开,吐凤绍求称济美,

    2023年04月13 239
  • 春宵一刻值千金下一句,老牛吃嫩草下一句

    很多经典名句,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但是这句话的上一句或下一句你知道吗?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花月痕》临别殷勤重寄词,老牛吃嫩草下一句,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

    2023年04月12 254
  • 古诗示儿诗句,故事示儿的诗意

    陆游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被称为“中兴之冠”。国家的灾难和民族的屈辱激发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使他成为了中国诗史上继屈原、杜甫之后最有影响的爱国诗人。其《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是他的绝笔诗,也是

    2023年04月22 281
  • 和水有关的诗句,水的意境禅语

    日月如梭,花开花又落,春去春还回,可是啊,我们的青春,却如那滚滚长江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了。打我们识字起,语文老师就会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惜

    2023年04月16 252
  • 形容落日余晖的诗句,赞美落日余晖的古诗词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4月30 206
  • 万里可横行的上一句,万里可横行的全诗译文

    《腾》在古代,马为六畜之首,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耕地昂扬之不懈怠,驾辕载骤势可吞虹。作为家畜,万里可横行的全诗译文,原本耕耘之事也是一把好手,转而为坐骑,亦是八面威风。在古代,马为六畜之首,向来受到人

    2023年05月14 304
  • 艾青诗选读后感,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昨天的一次机会,我又得到了一本书,名字叫《艾青诗选》,本书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共53篇。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

    2023年04月26 275
  • 沧海月明珠有泪下一句

    以上解析纯属一家之言。

    2023年04月24 236
  • 元曲四大家的代表,元曲四大家的代表内容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2023年04月16 29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