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静谧秋日来临,凉风习习,月上柳梢,这样,便很好。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这是一幅夏日雨后的乡间景象,乱蝉、衰草、白鸟、红蕖,乡间的景致是那么可爱,雨后新凉让诗人感觉十分舒适,着笔处都透露出作者闲适自得其乐的心情。
《浣溪沙》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一生坎坷流离,可他却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我想,这就是千百年来,苏轼依然不死的原因吧。
《大德歌·冬景》
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山家》
元·刘因
形容悠闲惬意的诗句有:1、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唐庚《醉眠》山中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2、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遥望。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马蹄踏水,散乱了倒影的霞光,醉酒之后,迎风骑马,落花吹到袖子中。好奇的儿童出门观望,鸟雀的叫声比我先一步到了农家。
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笑起来,那真真是极美妙的。
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
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
《寄王舍人竹楼》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程颢 《春日偶成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唐·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存西边的江岸伐取竹子,盖起高楼。清爽的南风自然地吹来,而不用蒲葵扇子扇、那戴着凉帽的人对着水鸥,悠然地睡觉。
话说,诗词君也想要一个这样的竹楼。
《题龙阳县青草湖》
1、唐代王维《归嵩山作》原文: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
元·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满船清梦压星河”,这是多么美妙,清丽的情景。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宋·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有这样的前提在,可见诗人是多么闲适自然。
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人与赵莒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
表示悠闲的诗句如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3、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4、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6。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宋·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梅雨停了,暑风来了,柳树上,蝉自在的鸣叫着,小园的池塘里,鱼儿戏着新荷。
薄薄的纱帐,轻摇着羽扇,深深的院落里,枕凉席冷。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情绪,无事烦忧,便是小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