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这两句诗源自宋代文学家李觏诗作《乡思》。李觏,约生于公元1009—1059年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思想家、改革家,其学识渊博,落叶归根前一句是啥,尤长于礼,却用于坚持己见,成一时儒宗之风范,今存世《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这两句诗,反映了古人“安土重迁”的思想,道尽了中国最传统的落叶归根的古朴乡归思潮。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落叶归根”的上一句是“树高千尺”,下一句是“铁牛当道”,落叶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出自《颂古十七首其一》。《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意思是树。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流浪在外的游子,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家便是作为故乡这一虚拟物状的载体。杜甫曾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时的交通不便,地理偏薄,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书信来来辗转表达自己的思潮、寄托与哀伤之情。本诗中,作者更多是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思恋之情。
落叶归根的上一句是树高千丈。意思是树叶是从树根生长出来的,等到秋天凋落的时候最终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用来指在外忙碌拼搏一生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出自明代罗贯中、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