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全诗的诗名,金秋时节,洞庭湖平原上稻浪滚滚。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南洲村的李昌浩每天早上起来就先去田里看看,他对今年的水稻长势很满意:“品质很好,产量也能上一个台阶,估计亩产可以超过800斤。”
到收割时,别人家施化肥种出的水稻能亩产1000斤,他家只有700多斤。李昌浩不在意,“民以食为天,吃得饱,还要吃得安全健康。”
粒粒皆辛苦上一句:谁知盘中餐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求采纳
9月22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南洲村,李昌浩家的水稻即将迎来丰收。 新华社发(曾丹 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一、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
2016年,湖南省举行首届“米王争霸赛”,女儿替他报了名,又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说服他背了一袋米去参赛。他提早3个小时到了赛场,看别人穿得光鲜,还有政府干部带队,只有他是一个老农单独参赛。他蹲在会场旁,用自带的酒精炉煮了一小锅饭,准备配着辣椒酱吃了早饭就坐车回家。饭香四溢,同来参赛的人闻香而来,吃了几口,扯住他,“你别走,你这个肯定拿冠军!”
粒粒皆辛苦的上一句是:谁知盘中餐。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经过相关指标检测、100多名评委品尝和“盲选”,这位肤色黝黑、穿着土气、背着一个编织袋的老农民举起奖杯,成了湖南首届“米王”。
随着光阴流逝,“米王”的荣誉渐渐淡去,但李昌浩还是特别珍惜“米王”这两个字。“米王”年龄增大,两个女儿不放心他,去年好几次要接他进城住。两个女儿劝他:“您马上就70岁了,别折腾了。”他拒绝了,“种了一辈子田,不舍得离开,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家的米。”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悯农》(一):悯农二首(其一)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
今年,为了更精心打理,他把种田规模减少到3亩。今年2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还比较严峻时,他便早早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做准备,每天都戴着口罩,赶制农家肥。3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他赶紧犁田,又去买来石灰撒到田里,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9月22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南洲村,李昌浩在家里碾米。 新华社发(曾丹 摄)
浸种那段时间,他晚上都睡不好,半夜起来两三次,查看种子发芽情况。白天,又在田里撒米糠、茶枯、豆粕等天然肥料,坚决不用化肥,不打除草药。春光灿烂的时候,种子刚播下去,一群群鸟飞到“米王”的田里,他怕种子被吃掉,连着去守了10多天,把鸟驱赶走。他既烦恼又自豪,“没办法,我田里没打农药、没撒化肥,田里螺蛳、鱼虾多,小鸟喜欢来。”
春华秋实,再过10天,“米王”家的稻谷就要收割了。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李昌浩高高兴兴开始做收割准备,“看着这些粮食,心里就很踏实,我准备种到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