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文浩浩汤汤。2017年11月23日的中午,适合小学生表演的的小视频,在北京东路小学二楼的阶梯教室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文诵读表演,此次节目的小演员们分别来自六年级的各个班级。
首先由两位小主持上台声情并茂地宣布此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始,其次在音乐声和主持人的引导下,我们在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在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从诗经的甜美到道德经的玄妙;从三国的曹操到盛唐的李白;从“把酒问青天”的豪情到“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马致远的元曲正在唱响、弟子规在康熙大帝崇文尊孔中应运而生。同学们慷慨激昂的朗诵感染了台下所有的观众。表演结束后,孙校长对节目进行了用心地点评,特别表扬了在舞台上饰演曹操和李白的同学,夸赞他们能够投入情感并自然地吟诵出诗文应有的韵味。此外,孙校长还为其他小演员们做了针对性诗句的吟诵指导,例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话,我们应该在朗读过程中去感悟、去细细品读,把握住节奏和变化,将投入的感情吟咏出来。在孙校长的指导下,小演员的再次诵读获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散曲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诗歌体裁,只适合于清唱表演。元曲中的戏曲就是杂剧,是舞台戏剧的一种。杂剧与散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里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后者只是单纯的抒情诗歌。杂剧的一般规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