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是先贤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
我命运的星宿却逐渐暗淡。 命运的诗句有:卜问自己的命运,我命运的星宿却逐渐暗淡。 词性是:名词。 结构是:命(上下结构)运(半包围结构)。 拼音是:mìng yùn。 注音是:ㄇ一ㄥ_ㄩㄣ_。命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
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他首先认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然后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改造命运,有12句良言。
1.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1. 有关命运的文言文名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分人事七分天 ※人算不如天算 ※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唐·柳宗元)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人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命小福薄,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
袁了凡从小就聪颖敏悟,卓有异才,后得到云谷禅师点拨,于是立下远大志向,并努力奋斗,直至最后成功立德、立业、立功。成功后,袁了凡更加深刻理解先哲圣贤的这句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并强烈意识到“立志”的重要性,他还告诫子孙要尽早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2.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1.关于“命运”的诗句有哪些 1、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宋代: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虽说数一定有,但只是平常人有,若说一个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住,极善之人做了极大的善事,就会有极大的恩德,恩德是没有极限的,也就是没有定数,那么极善之人的命数也就没有了定数。反之极恶之人数也定不住他,因为恶人做恶事,就会有恶报,同样恶报大小不同,也是一个变数。
3.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凡是说“灾祸、福报都是自己求得的”,都是圣贤之人的言语。如果说“灾祸、福报只是上天注定的”便是世俗凡夫的言论。
4.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从自己内心深处寻求真正的天理良心和人性的善念,然后能够勤而行之,那么就能心想事成,受天庇佑。
5.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
6.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用言语来劝导人们,可奏一时之效;用书籍来教导世俗,可影响后人百世。
7.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释义:大地因为能包容所有,感叹命运的古文,所以万物才能在其上繁衍生息,而水若是太过清澈则鱼也无法在其中生长。意思是说人要大度有包容心。
8.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謙虚。塵塵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有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要念念谦虚,时时方便,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转变成业报,造福由我做主了。
9.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多做善事好事,便能够为自己积攒福气,为人处世作恶多端,那么一定为自己招来祸患。
10.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
命运由自己自己的行为掌控,所有的福气也是自己求来的。人生中所有的灾祸与福报是吉还是凶,都源自于自己行为所致。
德赛自来同命运,圣功王道怎分开。 忏除犯上无君罪,齐到金刚法会来。 3、《七月十日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十年前此日,视篆上严州。 借服初金佩,峨冠尚黑头。 乾坤谁失驭,江海已横流。 保土虽无恙,忘家弗自谋。
1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2.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
《了凡四训》中的名句,充满了《易经》、儒、道、佛和心学的智慧
明朝是一个有意思的朝代,至少出现了三位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师。
第一位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第二位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孰不知它是一部三教合一的修心宝典。
第三位是袁了凡,他写做《了凡四训》的目的是教育他的儿子袁天启,是一部家训类型的书。书中讲了很多《易经》、儒、道、佛的道理,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三教合一的大师。书中有几处地方可以看出他深谙心学的精髓。
《了凡四训》被奉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和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
它也是胡适、弘一法师、稻盛和夫等名人都奉行的人生宝典,相传曾国藩也是在读了此书之后,才能够愤然振作、终成大器。
本书讲的是明代的袁了凡先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毕生的修为和学问,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以他一生向善、改变命运的经历来现身说法。
袁了凡先生的一生,足以说明行为决定结果、志向决定收获。
虽然文章大都篇幅短小,但是言简意赅,生动地举例,现身说法,令人动容,揭示出命运真相,明辨是非曲直,改过向善,行善积德,谨慎恭谦,或许正如我说写的,都是些大道理,但了凡先生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足够的积累,又怎能如此的大彻大悟,发人深省呢。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圣女的命运 圣女赋 笔名/夜陌 名为圣女,实为剩女。年已二九,行将老去。三十一过,败柳残芳。问谁倾许,美人体香。旧时好学,自比谢娘。欲寻佳婿,有若佑樘。身为天子,侍奉糟糠。常。
200多年后,曾国藩在阅读《了凡四训》后,明白“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圆融的最高境界,立即改号为“涤生”。
400多年后,《了凡四训》已印行了近亿册,帮助了全世界众多的有缘人改变命运、福慧双修、心想事成。在中国内地,也已开始逐渐为人熟知并得到众多受益者的传播弘扬。
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现在我。
中央电视台更是专门做过一期节目《了凡家风》,来做官方推荐。
千古流传,可见经典就是经典,好东西永远不会被埋没。
这套书分为四册,对应了袁了凡先生撰写的四篇文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自己家读来堪称训子良方,精装版的套装拿来送亲近的朋友,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主要因素,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而是一个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