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的一首元曲,题目美,作者美,第一句美,最后一句更美!
游弋于唐诗宋词的国度,看惯了柔情春花秋月,趟过了大好山河湖泊,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尝过了无数去日苦多,有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审美疲劳的漩涡:为什么李白的情遇与东坡相似得那么多?为什么大家创作的手法都差不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首清新而提气的小诗小词聊以慰藉,它不必是千古名作,元曲最著名的是哪一首,它不必出自名家之手,但它却像春雨般喜人、秋风般迷离,能够使我们再次get到诗词的盛世美颜!这一首少有人知的元曲小令便是如此,在炎炎夏日里,它能带给我们最丰盛的美。
游弋于唐诗宋词的国度,看惯了柔情春花秋月,趟过了大好山河湖泊,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尝过了无数去日苦多,有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审美疲劳的漩涡:为什么李白的情遇与东坡相似得那么多?为什么大家创作的手法都差不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首清新而提气的小诗小词聊以慰藉,它不必是千古名作,它不必出自名家之手,但它却像春雨般喜人、秋风般迷离,能够使我们再次get到诗词的盛世美颜!这一首少有人知的元曲小令便是如此,在炎炎夏日里,它能带给我们最丰盛的美。
著名的元曲50首如下:一、《天净沙·秋思》作者:元代马致远 1、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
提起元曲,则逊色于唐诗宋词许多,甚至不少人只记住了一首《天净沙·秋思》。诚然,这位断肠在夕阳下的异乡人打动了无数读者,跟随他的目光一起行走,一种落寞的残暴迅速美吸满全身。或许正是由于这首曲子太过经典,以至于每每说到元曲,总让人潜意识里呈现出大漠边疆的凄凉画面。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小解接下来就要为你改正:当你读完这首小令,相信你心中的荒芜就会被江南式的烟雨淋湿了。
《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
《越调·小桃红》,作者是元代曲词大家杨果,是一首元曲作品。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我整理的元曲《越调·小桃红》!原文: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下面隆重介绍一下作者:张可久,他的雅号甚多:名伯远,号小山,字可久。前面说的作者美不是指颜值,而是指他的名,不论是哪一个都极富书生气,而仔细品味"可久"二字,又更加妙不可言!
张可久是一位元曲大家,一生徜徉山水,纵酒放歌,无拘无束,今存世小令800余首,是最高产的元曲作家,没有之一。介绍完作者,下面继续来说第三美:词文之清丽典雅。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 翻译/译文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
起句"一城秋雨豆花凉",就令人惊艳不已!此处的豆花可不是豆腐脑,而是特指农历八月时节的豆花雨,雨水打下来绽开像一朵朵豆花,所以这一句也可理解为:一场豆花雨后秋日凉。纵观唐宋文人的想象力,好像没有一位以"豆花"形容秋雨,且张可久不仅与之形容,更将"凉"代入到了豆花之中,让这一比喻更加鲜明,更加富有张力。
"吹恨入沧浪":还是将这份遗憾吹入湖水深处吧!之所以用"吹",是典故满用,但引用于此处,没有丝毫突兀,反而倍感协调,读来有一种无奈之感。这首小令虽然名为寄友,但早已远远超出友情的范畴,而曲折地表现出元朝暴戾统治下文人的现世状态,坎坷而又无头,得不到释放的压抑,只能流露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