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理云鬓下一句,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晋朝妇女穿红色广袖短襦,绿色长裙。(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晋代金质花钿(黄沐天设色)。本文图片均选自《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这是顶

晋朝妇女穿红色广袖短襦,绿色长裙。(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晋代金质花钿(黄沐天设色)。

本文图片均选自《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

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这是顶针: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

【读书者说】

春节娶媳妇过年,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春节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是几千年中国人的心之向往,更是一种根植于文化的传统礼俗。

一首《木兰辞》展示了古代女子浴血沙场的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战争结束回归故里,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脱下战时袍,恢复女儿身,梳妆打扮,尽显小女子的姿态。“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中的“红妆”“额黄妆”,其实是在佛教艺术影响下诞生的一种古代妇女妆饰,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文风貌。笔者新著《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就是一本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六朝春节婚俗的妆容与服饰时尚的解读。

一.婚嫁新娘用红妆

红妆即红粉妆,以胭脂、红粉涂抹脸部。红妆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得以发挥,颇为流行,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红妆的反映。南朝齐谢朓《赠王主簿》云:“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女性着红妆也符合其性别身份,更能展现出女性的妖娆。

红妆是南北朝时期女子出阁成婚的常用妆容。对于红色的崇尚,由来已久,按照五行学说,朝代更替,也要正朔色。以木为德,其色崇青;以土为德,其色尚黄;以金为德,其色崇白;以火为德,其色尚红;以水为德,其色崇黑。红色在周代、汉代都受到推崇,周代官员喜欢穿着红玉一般色彩的细毛袍子;汉高祖刘邦号称赤帝子,汉代尚红。南北朝时期尚未形成明代以降的红色婚服制度,但是因为红色有红火的寓意,加上胭脂在此时已由北方传入中原,因此,红妆在女子中流行,婚礼中新娘妆容亦倾向于红妆。梁简文帝《美人晨妆》亦云:“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青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施了胭脂红妆的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除了红妆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妆饰还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晓霞妆、面靥妆、半面妆、斜红妆、啼妆、紫妆、点妆等多种,造型上颇为夸张。

二.女性扮美帖额黄

新娘是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刻。爱美的女性,尤其是出阁的新娘,对于梳妆打扮那是刻意追求。南北朝时期的女子除了两颊的妆容,还有额头的妆饰。《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者说发型,后者说额妆。

小第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拖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受佛教艺术影响,此时的女性流行在额头涂黄、贴黄,黏贴在额上的薄片又称花黄。梁代江洪《咏歌姬》云:“薄鬓约微黄,轻红澹铅脸。”梁代简文帝萧纲的后宫嫔妃盛行作额黄妆,简文帝每天所见,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屡有反映,《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戏赠丽人》云:“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这些薄片除了染成金黄,也有染成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成为面饰的一种,因贴的部位不同,形状色泽不同,又称为花胜、罗胜、翠钿、金钿等名称。

考古发现,两晋时期已经出现薄片饰品与连短柄的这两种花钿,江苏南京北郊、郭家山、幕府山、中华门外南山顶等多处晋墓出土了金质花钿实物,薄片花瓣形花钿与有短柄的鸡心形花钿都有。梁朝庾肩吾《冬晓诗》:“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注意诗中说的是“插花钿”,而不是贴花钿,也不是“对镜贴花黄”的行为。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也有“反插金钿”之语。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意思是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句话的全文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 一作: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三.高髻彰显个性

以东吴、东晋、南朝为朝代概念的六朝时期思想开放,个性彰显,给女性提供了追求美丽,展示美感,创造美事的空间。此时的妇女发式,呈现出多种多样,花样百出,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的状态。发式有反绾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凌云髻、随云髻、盘恒髻等。缬子髻形制为编发为环,以色带束之。盘恒髻,形制为梳挽时将发掠至头顶,合为一束,盘旋成髻,远望如层层叠云。飞天髻形制为梳挽时将发掠至头顶,分成数股,每股弯成圆环,直耸于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描绘了灵蛇髻。梳理时将发掠至头顶,编成一股、双股或多股,然后盘成各种环形。因为发式扭转自如,如同游蛇蜿蜒、灵动,故名。传说灵蛇髻为魏文帝皇后甄氏创制。《采兰杂志》记载:“甄后入既魏宫,宫廷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其一二。”

自两晋以来,南方妇女的发式就渐趋高大,社会时尚,尤其是女性以高发髻为美。《晋书·五行志》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妇女头发梳理的发髻,仍然达不到社会时尚推崇的高耸发髻,女性就借助木笼,做成高大的假发髻。这种假发、假髻、借头相当于今天戏剧中的“假头套”,但是比假头套要高大。庾信《春赋》有云:“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高大的发髻在头顶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盘结,高耸,造型奇特,可以衬托出身材的修长,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褒衣博带成时尚

从东晋一直到南朝各代,服装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趋向宽松肥大。《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其原因无外乎士大夫生活安逸,纵情放达,追求飘逸的感觉,“褒衣博带”正好体现出飘逸之感。直到梁代,士大夫还喜欢穿肥大的衣服,系着宽松的长带,头戴高帽,足蹬高齿木屐,仪态潇洒从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自南北朝《木兰诗》。原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

五.女性服饰上俭下丰

六朝时期的女性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俭下丰,裙子曳地,下摆宽松,以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

当窗理云鬓下一句

贵族妇女的服装虽然还有长裙曳地、宽衣广袖,但是已经渐渐减少,代之以交领长裙或上衣下裙分装。裙外腰间加有带若干飘带的斜角形、三角形围腰。此时的襦衫以瘦小紧身为尚,衣袖宽窄不一。裙长盖于脚面。裙是以上俭下丰的斜片布料拼合而成,裙摆较为宽大。在江苏南京石子岗、幕府山等地出土的六朝侍女陶俑中,可以看到这种服饰的风格。

当窗理云鬓下一句

六朝时期的婚服体现“上俭下丰”即上窄下宽的风格,沈从文先生考证面料则选用白色薄质丝绸制作。注意,并不是后来的红色婚服。上衣以衫子为主,外罩短襦,下裳为裙。衫有单层与夹层之分,沈约《少年新婚中咏》诗云:“裙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说的是单衫,轻薄透明,但是古代婚礼一般不在夏季,集中于冬季的春节等节庆日,新娘内穿薄衫外套短襦,披夹衫等。举办新婚仪式时,新娘要风度不要温度穿薄衫也是常事,今天的婚礼活动中,新娘穿婚纱楚楚“冻(动)”人也是一样。富裕人家,婚礼大厅里也会点上炉火,提高室温。

《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 黄强 著 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 2023年05月19 19:54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18:42

相关推荐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下一句是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半句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经典导读》。本专题将每天为大家

    2023年05月21 307
  • 形容晴天的诗句,比喻晴天的诗句唯美

    夏日炎炎,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来一场及时雨。雨霁天晴,呼吸着雨后清甜的空气,比喻晴天的诗句唯美,感受雨后的清新凉爽,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晰和明朗,让人置身于美好之中!今朝新雨霁,关于雨霁的诗词,去欣赏

    2023年05月11 243
  • 带草的诗句,含有草字的诗句100首飞花令

    小草,作为自然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弱小植物,没有高大上的身形,没有绮丽的外衣,没有芳香的气味,不但被人类踩在脚下,就是其它的小动物也可以随意践踏它柔弱的身躯。而“草”这个字,也常常和普通、弱势联系在

    2023年05月19 229
  • 一壶老酒元曲,歌曲《一壶老酒》

    “什么也不做。”林清玄说,顿时两人僵在那里。林清玄只好补充说明:“我不用心去做什么。”其实,休闲主要是放松心情,不在时间和形式,只要保有几分闲情,歌曲《一壶老酒》,再忙的时候也能减少焦虑,没事做时不至

    2023年04月14 262
  • 人老心不老的诗句,心态年轻岁月不老诗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生行至中年,有了太多新的思虑和考量,还有对步入老年的一丝担忧。其实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次新生,坦然面对后半生,尤其是老了之后,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

    2023年05月20 309
  • 元曲包括杂剧和南戏等,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绘画、书法一、唐朝: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诗仙”,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杜甫---“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

    2023年04月16 296
  • 元曲选题目正名,元杂剧题目正名名词解释

    《救风尘》的情节设定很符合当下热点,讲了一个“girlhelpsgirl”的故事,在关汉卿的年代,无疑十分领先。虽然有着严肃的主题与精神内核,实际上《救风尘》的外在呈现是一出喜剧甚至是“闹剧”,且篇幅

    2023年04月10 267
  • 关于温暖的诗句,关于人情温暖的诗词

    仿佛在一瞬之间,四季又完成了一个轮回。看过秋天斑斓的红叶,迎来冬日飞扬的小雪。雪是冬日的精灵,伴着喜悦或忧伤,飘洒到人间。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毕淑敏《爱怕什么》5一个人看透人世

    2023年06月04 301
  • 有秋字的诗句,含有秋字的诗词300首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酷暑渐渐远去,清秋缓缓归来。秋天有多美?飘落的红叶,盛开的菊花,赏心悦目。秋天的和风与落叶,诉说着草木的枯荣;秋天的明月与夜晚,诉说着亘古不变的思念佳话,明月千里寄相思,仲秋之夜,

    2023年04月26 213
  • 元曲是元朝的词,元曲在元朝繁荣的原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唐代盛行诗,宋代流行词。到了元代,产生了元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曲大大丰富了元代人的精神生活。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和宋词比较像的。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散曲。今天,诗词君

    2023年04月10 234
  • 带三的诗句,带有三字的飞花令

    今天,我们接着来数字飞花令,今天的主题字是“三”,看看你能说出多少吧!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宋·李清照《声声慢》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三

    2023年04月12 246
  • 笑贫不笑娼有下一句嘛,笑贫不笑娼的下一句是什么

    俗语:“笑贫不笑娼”,它的下句才是经典,揭示了人生的5字秘诀古代留下来的俗语多得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笑贫不笑娼的下一句是什么,就是“笑

    2023年05月25 29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