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
大街上,一个人骑着驴子,却不看路,嘴里念念有词,手上还不时的做着“推”或“敲”的动作,一旁的人都非常讶异。
恰好,骑驴者冲撞了一个车队,这是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韩愈的车队。
左右侍从将这个骑驴的人带到韩愈面前。
骑驴者说:我正在斟酌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韩愈也是爱诗之人,思考了一会之后,说道:用“敲”好。
因为“推敲”,韩愈和骑驴者结为好友。
这个骑驴者就是唐代诗人贾岛。
这就是传世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途经瓜洲时所作,入选小学课本,孩童皆会背诵。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为后世称道。
后世人不断感慨,这个“绿”字怎么想来?
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记载了王安石写作的过程。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洪迈说,吴中人士得到了王安石写作此诗的手稿,一开始时,王安石写作“又到江南岸”,又觉得“到”不好,改成“过”,“过”又不满意,改成“入”,“入”又不满意,又改成“满”,一连改了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
“到”、“过”、“入”、“满”……
郑重地写下新的字,又郑重地否定,十几个字后,改成“绿”字,王安石终于露出了笑容。
“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千古绝句。
无数人盛赞王安石的“绿”字,后世传唱着这一首杰作,赞美之辞不绝于耳,王安石可能听不到。
那一个夜晚,陪伴王安石的,是高空中的明月,和桌边的灯光。
写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句情话叫“爱你就像爱生命”。
对于诗人来说,“爱诗就像爱生命”。
贾岛有一首小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这句是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如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如下: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
三年才琢磨出两句,吟出来的时候,眼流热泪。
这是贾岛的真实体验。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他写诗,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视写诗为生命。
杜甫也是如此。
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
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中,杜甫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对于写诗,杜甫毫不掩饰自己古怪的,甚至可以称作是“怪僻”的态度: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是决不罢休的。
杜甫讲求炼字炼句,风格“沉郁顿挫”,后来,杜甫的诗作成为后世诗人师法的对象。
有一首歌曾唱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们所读到的杰出的诗作,多是诗人苦思冥想、千锤百炼后的作品。
惟有认真,才能进步。
惟有锤炼,才能出众。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诗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