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处世悬镜·藏之》
译:太过于显露自己聪明的人,品德浅薄;才华太过于外露的人,福分浅薄。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增广贤文》
译: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增广贤文》
译:爱说别人是非的人就是搬弄和制造是非的人。
1、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智慧;爱迪生的电灯是智慧;孔子的《论语》也是智慧。 2、智慧,是聪明的头脑,是超前的意识,是能够看到别人所看不到并成功预见到未来可能发生事情的远见,是能够解决常人所解决不了的,办不到的事情! 3、智慧,是。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菜根谭》
译: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无谓的牵挂,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心猜忌。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素书》
译:人带来最多吉祥的,是知道满足;给人造成最大苦恼的,是太多的欲望。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
译: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2.有关智慧的诗句 一、《论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增广贤文》
关于智慧学习的诗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译:不要相信那些吹嘘自己正直而又不正直的人,还要防备那些吹嘘自己仁义而并不仁义的人。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形容有智慧的古诗词,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译: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却没有办法让狗别对着自己乱叫。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意林·唐子》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释义: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
译:乘船顺溜而下,便会航行的很快,人生顺正途,便不会迷失方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言必有防,行必有检。——《中论》
译:说话不可信口开河,做事应当有所检点。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在强者中间还有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夸耀自己。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增广贤文》
译: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会少,认识的人多可能是非也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