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秋,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离开了人世。据说这位半生纵横南北、一心收复故国的爱国词人,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什么,临终之际,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出生时,北宋已经沦亡,南宋朝廷则偏安江南一隅,醉生梦死,人人苟安。从南边传来的一首小诗,极其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状。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在金国铁蹄下的山东,辛弃疾自小就亲眼目睹了国土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惨状。从那时起,他便树立了报国大志,决心一生为收复失地而努力。
公元1205年,时年已65岁的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却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辞职,他只得怀着满腔忧愤隐居在了瓢泉一带。而这首《西江月 遣兴》便是写于这个时候。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译文:山连山,楼重楼,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会休止。暖熏熏的和风把游人都吹得醉了,他们已经把这杭州当作是以前的都城汴京了。赏析:山连着山,于是。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上一句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出自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作品原文: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
“遣兴”二字为诗题,也表明了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情感而作。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往下看。
表面上看,词人似乎很快乐,无忧无愁。然而,我们不妨细细思量一下,一般什么时候我们会特地告诫自己“不要发愁”,要尽情欢笑。
答案是:我们忧愁的时候。
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词人其实是在借酒消愁。一个“且”字,显出诗人无限的愁苦,这才想要暂且在醉梦间寻找些许欢笑。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词人说,近来我方觉得古人的书本,实在是没有半点可信之处。
其实在这里,词人是正话反说。他的原意并非去否定古书,而是以此表达对南宋朝廷一味妥协苟安的深切不满与谴责。
下阙则细致地描摹了词人的醉态。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词人说,昨夜我醉倒在了松树旁,就问松我醉到了什么程度?“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又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我,便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读到下阙的我们,很可能会捧腹一笑,只因词人喝醉时的情态太好玩了。
想松树本非人,没有人的情感,更无法言语,行动。词人却和一株松树对起了话来,词人内心的苦闷孤独寂寞,亦可从此见之。
岳飞与辛弃疾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生在屈辱苟安的南宋,同样怀着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的抱负,同样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更同样在诗词间,以鲜血书写着杀敌报国的铮铮誓语。
当我们明白了这层,此前词人略显滑稽可笑的言语、动作,便霎时间变得苍茫沉重起来。那故作的疯语里,其实是词人的强颜欢笑;那踉跄的醉态间,沉埋着的是词人无法消解的抑郁与忧愤。
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其实古代诗词间,不乏这种写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而当我们真的读懂了这首词,也就读懂了那许多欢笑背后,深藏的悲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宋朝诗人林升的古诗作品《题临安邸》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
关于“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的这种写法,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诗词吗?
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