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
今天教孩子背诵的古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是“山色空蒙雨亦奇。”【释义】:晴天的时候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正显得美。但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出处】:苏。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大意:
刚开始晴天,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很美;后来下雨了,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如果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背景故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宋四家”。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出生于四川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代。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的“三曹父子”齐名。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轼名字中的“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亦雅好游玩山林。
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变法思想不一致,外调离京,来到杭州任通判。期间,他常常陶醉于西湖山水之间,甚至说过“故山归无家,欲买西湖邻”,还自命为“杭人”,留下了大量的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秀诗词。一个初夏时节的清晨,天气乍晴乍雨,时而艳阳高照,风光明丽;时而沥沥细雨,景色朦胧。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着丰富情感的诗人,极富领略大自然美妙的情怀,在他眼里,不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晴方好”、“雨亦奇”不仅是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评价,也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水光潋滟晴方好,这首诗的下句是: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两句诗写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但从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看,他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雨和晴,山与水;西湖还有许多景物能勾起诗人的情思。但是,他并未紧承前两句去写,而是敞开想像,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名句。显然,这是才思敏捷的诗人触景生情、巧手偶得的绝妙比喻。他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将西湖比作闻名遐迩的美女西施,贴切地比出了湖山的风采神韵。西施,位列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湖与西子,一个是美景,一个是绝代佳人,天生丽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诗人借助于联想,将他们二者联系起来,赋予了西湖以生命。而西湖也因一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从此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企业回提到永凝液的公司,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可以了解一下。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专业化公司,提供砂浆防水剂、水性无机渗透结晶材料、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永凝液DPS防水剂等新型防水。
今天学的这个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应该是最能代表杭州西湖的古诗了,描述的情景意境,如诗如画,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