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第一首)三月阳春放纸鸢,人人兴奋力争先。银丝长线未多展,锦缎风筝已远旋。碧草茸茸足下踏,仓鹰跃跃指边牵。愁烦片刻全抛去,快乐飘然现眼前。(第二首)轻鸢剪趣巧梳妆,碧草池边笑语扬;俯瞰人欢追逐乐,仰观鹤。
⑤
⑥
【集邮撷趣】
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 另一首 “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读后发人深思。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
春天来了,与清明放纸鸢有关的诗句,花红柳绿,风和日丽,又到了适宜放风筝的时节。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放风筝是我国民间传统游戏,在许多地方,也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就有描述放风筝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国历年发行的邮票,也展示了各种造型的风筝和放风筝的不同场景。
我国最早的风筝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1963年6月1日发行的一套12枚《儿童》邮票中的“春天来了”(图①),图案描绘一名男孩正拿着一只燕子风筝准备放飞,画面充满稚气与童趣。而4种燕子造型的风筝出现在1980年5月10日发行的一套4枚《风筝》邮票第一组中,其图案选自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第1枚是“雏燕”(图②),圆嘟嘟的造型活像一个胖娃娃,左右翅膀各有荷花图案,寓意“新荷出水”;第2枚是“瘦燕”(图③),腰部纤细,婀娜多姿,肩尾及腰部绘有蝙蝠、桃子等图案,寓意“多福多寿”;第3枚是“半瘦燕”,肩尾部有蝴蝶图案,两翅则有蝙蝠图案,寓意“蛱蝶寻芳,百福骈臻”;第4枚是“比翼燕”,有两个头,绘有蝶恋花图案,寓意“比翼双飞,白头偕老”。
关于放风筝的古诗:一,《风筝》唐-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发出的声音有音乐的美,像一串串流动音符响在耳边,一阵风吹来,风筝又吹出另一种曲调,细细品味,犹如。
2010年4月5日发行的一套3枚《清明节》邮票中的第2枚“踏青”,描绘5名儿童在蓝天白云下的芳草地放风筝的情景。另一枚以清明节放风筝为题材的邮票是2015年2月4日面世的一套6枚《二十四节气(一)》邮票中的第5枚“清明”(图⑥),票型采用扇形,以国画小品形式描绘一家三口带着小狗在户外放风筝的场面,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6、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骆绮兰《春闺》37、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38、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徐谓《风鸢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