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读书要明理后一句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读书要明理后一句,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读书要明理后一句,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兴办教育,创建书院和学堂,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在为诸生所写的教戒之语《輶轩语》中提出“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主张,提倡通经致用。张之洞主张的读书治学的方法和原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非博不通,非专不精

《管子》。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这句出自于管仲汇总思想之《管子》一书。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缔造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得其门径,事半功倍

读书治学需讲求效率,注重门径。张之洞主张“读书宜有门径”。他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古代典籍浩瀚广博,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书目提要乃读书之门径,若得其要,必事半功倍。倘若不得其门,虽多无用。

上联:读书在于明理 下联:治学当从小事 横批:修齐治平

凡是一门学问,都有一堵墙隔着,必须设法找到门径,得门而入,才有可能看见该学问内容的富和美。子贡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努力探求和寻觅读书、治学的门径。张之洞认为读书“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他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为了给诸生好学者指明“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张之洞撰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编,“开发初学,论卑易行,如能笃信而择用之,虽暂无师,必有所得矣”。《书目答问》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輶轩语》包括《语行》《语学》《语文》三篇,分别讲如何德行谨厚、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其中《语学》篇主要讲如何读经、读史、读诸子、读古人文集以及通论读书,对读书门径多所发挥。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很可惜,现代人所。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忌分门户,不可偏废

做学问应消融门户之见,采纳众长。张之洞主张为学忌分门户,反对门户之争。他认为不惟汉宋两家不可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偏废,要破除各学派的门户之见,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求向西方学习,强调“以致用当务为贵”。

就是说多读书能明白很多道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看淡金钱,讲究情义,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多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古代文言文里面的一段话,对今仍有教育意义。

针对清代的汉学、宋学门户之争,张之洞在《輶轩语》中说:“近代学人大率两途,好读书者宗汉学,讲治心者宗宋学,逐末忘源,遂相诟病,大为恶习。”汉学与宋学应该互相补给,而不应该有门户之见。他还指出:“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夫圣人之道,读书、治心,宜无偏废,理取相资”。汉学与宋学互有长短,学习者不应偏向一方。张之洞自幼接受过十几位塾师的教诲,学无常师,终成饱学之士。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不仅汉学与宋学不应偏废,“中学”与“西学”也要兼学。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即以“中学”为本,“西学”为辅,“中学”“西学”不可偏废。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对任何学问都不应存在偏见,以“致用”为归。如西方先进的科技等,只要是有益的“西学”,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学习,兼收并蓄,不拘门类。

经世致用,开明务实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为学尤其要注重经史根柢之学,掌握经典的精髓,用以治身心,更可用以经世。张之洞主张“读书宜读有用之书”,强调“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随时读书,随时穷理,心地清明,人品自然正直。从此贯通古今,推求人事,果能平日讲求,无论才识长短,大小必有实用。上者效用于国家,其次亦不失为端人雅士。“若读书者,既不明理,又复无用,则亦不劳读书矣。”他强调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

学以躬行实践为主。作为务实的教育家,张之洞倡导务实致用,知行合一。针对当时的空疏学风和文风,他强调应该重实学,“崇实而黜华”,注重实际能力和实用知识的学习。他提倡“明习实务”以济实用。通过实业教育,旨在造就“扶持世教,利国利民”的经世之才。尤其在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认为,欲强中国,必须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强自立服务。他强调读书治学不应只为了成为名臣名儒,更要为了富民富国,要有益于用,有益于国家和民族。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意思是世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达理的君子。      &#。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09:14
下一篇 2023年05月09 05:50

相关推荐

  • 宋词唐诗元曲诗经排列顺序,诗经,元曲,唐诗,宋词按顺序排列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体裁:表格:文学体裁按时间顺序: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简释代表作内容或摘录所以正常的排序应该是:诗

    2023年04月20 244
  • 元朝有元曲明清是啥,元曲是元代特有的吗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社会主流文学体系逐渐变化的脉络。每个朝代都诞生了适应当时时代背景的主流文学艺术,并成为朝代历史的代名词。所以只从朝代的文学代表体系,就能推断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我们来一

    2023年04月18 280
  • 人无远虑的下一句是什么,人无远虑后面是啥

    人无远虑后面是啥,看淡,就是好心境;想开,就有好心情。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结果。一个苹果,有人喜欢赏玩其色泽,有人想品尝其美味。你在乎的,对你来说,就是好的

    2023年05月31 300
  • 李贺的马诗全诗,马诗全诗1一23首

    读诗品词润色人生《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如何理解记忆?诗题:马诗。1、原文。《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翻译。广阔的沙漠在月

    2023年05月09 281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是什么,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家

    2023年04月26 288
  • 诗的拼音怎么写,词诗的拼音

    花语:百事和合,白头偕老。《百合花》清·严兆鹤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诗字的拼音是【shī】。一、释义。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

    2023年06月06 210
  • 诗字怎么写,诗字最漂亮的写法

    文玩|字画|品鉴|茶道楷书——标致的“情”汉钟繇力命表晋王羲之霜寒帖隋董美人墓志诗的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横,竖钩,点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行书——洒脱的“情”晋王羲之兰亭序晋王献之豹奴帖唐陆柬之

    2023年04月24 266
  • 刘诗诗吻戏全,刘诗诗

    近日,有八卦媒体在网上曝光了一组刘诗诗和朱一龙亲吻的画面。当天,在戏开始之前,朱一龙正在认真的看着剧本,刘诗诗,为接下来的戏做准备,神情专注,对于身边人的围观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剧本内容中,真的是很敬

    2023年05月18 215
  • 思美人第一集诗句,思美人第一集

    思美人先秦:屈原思君在远方白驹驰骋星辰浩荡心郁伤浮云悠悠归鸟辞远乡上下求索舒我衷肠不回望思美人兮心若香思美人兮月苍凉我犹香草何来美人赏古人不及徒留一抹香思美人兮心自香思美人兮梦芬芳世人皆醉平生随沧浪鸿

    2023年04月25 231
  • 带悦的诗句,诗经带悦字的优美诗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1、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3、山有

    2023年05月10 228
  • 有关清廉的诗句,赞美清廉的诗句

    为深入推进清廉文化建设,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东阳市文联组织市诗词楹联学会进行“清廉”主题诗词创作,现将部分作品予以选登。以莲说廉虞晓刚红莲青叶驻,清水藕丝连。纳气生舒适,修身得自然。

    2023年04月30 232
  • 蝉鸣的诗句,小学古诗《蝉》

    无蝉鸣,不夏天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苏轼《阮郎归

    2023年06月05 3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