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读书要明理后一句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读书要明理后一句,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读书要明理后一句,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兴办教育,创建书院和学堂,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在为诸生所写的教戒之语《輶轩语》中提出“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主张,提倡通经致用。张之洞主张的读书治学的方法和原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非博不通,非专不精

《管子》。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这句出自于管仲汇总思想之《管子》一书。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缔造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得其门径,事半功倍

读书治学需讲求效率,注重门径。张之洞主张“读书宜有门径”。他说:“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古代典籍浩瀚广博,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书目提要乃读书之门径,若得其要,必事半功倍。倘若不得其门,虽多无用。

上联:读书在于明理 下联:治学当从小事 横批:修齐治平

凡是一门学问,都有一堵墙隔着,必须设法找到门径,得门而入,才有可能看见该学问内容的富和美。子贡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努力探求和寻觅读书、治学的门径。张之洞认为读书“此事宜有师承,然师岂易得?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他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为了给诸生好学者指明“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张之洞撰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编,“开发初学,论卑易行,如能笃信而择用之,虽暂无师,必有所得矣”。《书目答问》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輶轩语》包括《语行》《语学》《语文》三篇,分别讲如何德行谨厚、如何读书、如何作文。其中《语学》篇主要讲如何读经、读史、读诸子、读古人文集以及通论读书,对读书门径多所发挥。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很可惜,现代人所。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忌分门户,不可偏废

做学问应消融门户之见,采纳众长。张之洞主张为学忌分门户,反对门户之争。他认为不惟汉宋两家不可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偏废,要破除各学派的门户之见,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求向西方学习,强调“以致用当务为贵”。

就是说多读书能明白很多道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看淡金钱,讲究情义,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多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古代文言文里面的一段话,对今仍有教育意义。

针对清代的汉学、宋学门户之争,张之洞在《輶轩语》中说:“近代学人大率两途,好读书者宗汉学,讲治心者宗宋学,逐末忘源,遂相诟病,大为恶习。”汉学与宋学应该互相补给,而不应该有门户之见。他还指出:“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夫圣人之道,读书、治心,宜无偏废,理取相资”。汉学与宋学互有长短,学习者不应偏向一方。张之洞自幼接受过十几位塾师的教诲,学无常师,终成饱学之士。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不仅汉学与宋学不应偏废,“中学”与“西学”也要兼学。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即以“中学”为本,“西学”为辅,“中学”“西学”不可偏废。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对任何学问都不应存在偏见,以“致用”为归。如西方先进的科技等,只要是有益的“西学”,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学习,兼收并蓄,不拘门类。

经世致用,开明务实

读书明理下一句是啥

为学尤其要注重经史根柢之学,掌握经典的精髓,用以治身心,更可用以经世。张之洞主张“读书宜读有用之书”,强调“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随时读书,随时穷理,心地清明,人品自然正直。从此贯通古今,推求人事,果能平日讲求,无论才识长短,大小必有实用。上者效用于国家,其次亦不失为端人雅士。“若读书者,既不明理,又复无用,则亦不劳读书矣。”他强调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

学以躬行实践为主。作为务实的教育家,张之洞倡导务实致用,知行合一。针对当时的空疏学风和文风,他强调应该重实学,“崇实而黜华”,注重实际能力和实用知识的学习。他提倡“明习实务”以济实用。通过实业教育,旨在造就“扶持世教,利国利民”的经世之才。尤其在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认为,欲强中国,必须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强自立服务。他强调读书治学不应只为了成为名臣名儒,更要为了富民富国,要有益于用,有益于国家和民族。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意思是世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达理的君子。      &#。

上一篇 2023年04月21 02:00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22:08

相关推荐

  • 元曲在韵律上的特点,元曲形式上的特点

    元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的出现或许是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关,又或许是与汉语的语言发展演变有关。它的写作语言特的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唐诗,更与生涩难懂的上古汉语有着莫大的区别,它是一种语言上的过渡形式。

    2023年04月20 262
  • 唐诗宋词元曲朗读朗读,唐诗宋词元曲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有多少绚丽的华章诵读至今?1、《月下独酌(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23年04月17 254
  • 可乐要加冰下一句是什么,可乐要加冰

    抖音可乐要加冰是什么歌?最近,可乐要加冰,抖音上面可乐要加冰这句话很火,那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可乐要加冰下一句是什么?下面为大家带来可乐要加冰歌词及试听地址介绍。抖音可乐要加冰下一句是什么据悉,可

    2023年05月25 292
  • 关于追梦的诗句,少年追逐梦想的诗句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龟虽寿》魏晋.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023年04月24 287
  • 虎啸猿啼上一句,虎啸猿啼上一句诗句是什么

    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虎啸猿啼上一句:薄暮冥冥出自: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朝代】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2023年05月04 282
  • 主人公叫元曲,我才是主人公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我才是主人公,晚号东篱,大都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杂剧家、散曲大家。被后人誉为&34;、&34;,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34;。出身书香

    2023年04月12 235
  • 关于文明的诗句

    《青烟威文学》作者:舟子/梁文君/朱开道/毛峰/金登仁/极目楚天舒/徐运民/柯美柘摄影:周淑慧(深圳)七律最美人间四月天舟子(库尔勒)东风软软抚溪弦,最美人间四月天。灼灼丘园桃绽笑,悠悠堤畔柳蒸烟。共

    2023年04月19 239
  • 大海日出诗句,描述海上日出的绝美诗句

    学习华夏传统文化,让生活充满优雅!日出,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海上日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来源正在兴旺时期,好像

    2023年05月03 226
  • 深山藏古寺的下一句,深山藏古寺的全文诗句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盛开则败,全圆则缺。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都在将满未满的期许中。宋代的邵雍在他的《安乐窝中吟》中如此写到,“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美酒饮至微醺,深山藏古寺的全文诗句,好花看

    2023年05月11 282
  • 童趣的诗句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代:白居易《池上》-2-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唐代:成彦雄《村行》-3-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

    2023年04月23 263
  •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下一句,女生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含义

    日前,华鼎奖典礼开幕,各路明星云集,女生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含义,要说本届华鼎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当属雷佳音了,他凭借在《我的前半生》中饰演“前夫哥”以及在《和平饭店》中扮演的“爱国顶”被评为“观众满意度

    2023年04月21 259
  • 端午节诗句,1~3年级端午节古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佳句。端午佳节

    2023年05月26 2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