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诗句,红包诗句革命

春节将至。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外,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压岁钱”的寓意,并非是将孩子们的岁数压住,而是辟邪祈福。“压岁”的原意是“压惊”。古代过年,为了驱凶辟邪,大人们要燃烧“啪啪

春节将至。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外,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压岁钱”的寓意,并非是将孩子们的岁数压住,而是辟邪祈福。

“压岁”的原意是“压惊”。

古代过年,为了驱凶辟邪,大人们要燃烧“啪啪”作响的竹子,称为“爆竹”。

大人可以这么玩,但幼崽们遭不住这种惊吓,于是便拿出好吃好玩的来给他们“压惊”。

如此年复一年,“压惊”渐渐演变为用钱替代食物玩具。

岳飞的孙子岳珂在他的书《桯史》里面,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宋神宗时期,有一次正月十五观灯。

有个小孩被坏人拐走,所幸遇到皇家车队,小孩呼救,被车队带入皇宫。

过些时日,皇家将小孩送回,还赏赐一笔巨款“压惊”(“ 赐压惊金犀钱果,直钜万”)。

可见,在北宋,“压惊钱”已成过年习俗。

“压惊钱”从何时叫成“压岁钱”,不得而知。

不过,在南宋,“压岁钱”的说法就有了。

有诗为证。

自宋代以来,诗词中就不乏关于“压岁钱”的描写。

南宋人王松在他的诗《除夕抒怀》中写到:

12. 红包屡次拔头筹,不做财翁势不休。2.描写红包的诗句 红包的诗句1、红泪一包——[宋] 萧崱 《恋绣衾》翻译:红色的泪水藏满了一荷包。2、红萁半露蓤包侧——[宋] 郑清之 《送新姜与葺芷》翻译:红萁有。

酒脯今宵列绮筵。

祭诗醉灶不遑眠。

亲朋索写宜春帖。

儿女争求压岁钱。

诗中写了年夜饭、祭祖、祭灶、守岁、春联、压岁钱,这些过年习俗与今天并无二致。

有意思的是,“压岁钱”从幼崽们被动的“压惊”到主动地“争求”,说明了“压岁钱”的香。

元代人吴当在他的诗《除夕有感》中,也写出了幼崽们要“压岁钱”的热闹:

华盖芙蓉翠倚天。

1,《山南山北一家人》作者: 斤酒山人 -现代 山南山北一家人,堪赞半边天有成。佳节红包千里赠,功勤岁月几峥嵘!2,《中秋抢红包记》作者:佚名 中秋赏月乐淘淘,八月十五抢红包。分多分少凑热闹,全凭手快似剪刀。

高堂綵服忆长年。

家人共守迎春酒。

童稚争分压岁钱。

幼崽们分到“压岁钱”后,都怎么花?

清代人吴曼云在他的诗《压岁钱》做了介绍:

百十钱穿彩线长。

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饧箫价。

添得娇儿一夜忙。

幼崽们买爆竹,买糖(饧)好理解,但买箫有点奇怪,古代儿童莫非打小就爱音乐?

在清代,拿“压岁钱”已非幼崽们的特权,貌似只要是晚辈都有份。

1904年,晚清一位台湾人林朝崧,在他的诗《甲辰除夕杂咏七首》中写到:

爆竹声中又一年。

光阴三十箭离弦。

莱衣戏作儿童舞。

博得高堂压岁钱。

诗中的“莱衣”,有个典故。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莱子的,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著五彩衣,为婴儿戏。

于是后人就以“莱衣”指小孩穿的衣服。穿“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顺。

看来,与幼崽们相比,成年人要拿到“压岁钱”,还是要有所付出的。

成年人拿到“压岁钱”,自然不会去买糖买爆竹。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爱好。

清人聂树楷在他的词《减字木兰花 己巳元日看儿辈夜博》中写得很刺激:

高烧银烛。

屏当椒盘开博局。

六子红鲜。

赢得他家压岁钱。

(第一首)土豪高调装慈善,岁末洒银非化禅。实是网商争据点,何时坐贾不思钱!(第二首)手指高低钱串串,朝堂上下乐融融。眼观春色人人醉,脚踏青云路路通。(第三首)网络红包言语醉,引来万众面屏求。狂欢数日无铜进。

手风欠顺。

描写红包的诗句有:满天飞舞为何来,无人栽种花自开。接纳喜悦情义重,钱财多少乐开怀。红包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

雉转成枭呼不应。

囊底穷搜。

孤注拼教一掷休。

这是拿“压岁钱”赌钱的,还有拿“压岁钱”买酒的。

清人王季珠在他的诗《元辰二首》中写到:

偷度人间六十年。

三分由我七分天。

如何博得家人喜。

红包诗句

压岁权移买酒钱。

鉴于作者已经60岁,按今天的习俗,应该是发“压岁钱”的人,所以初读此诗颇有不解。

居然将该发的“压岁钱”挪作他用去买酒,还指望博得家人的喜欢,讲不通啊。

也许,清代的“压岁钱”习俗与今天略有不同。

只要是晚辈,只要父母尚在,不管年龄多大,都有资格分到“压岁钱”。

今天的“压岁钱”已逐渐泛化为“红包”。

但不管怎么说,从宋代到今天,“压岁钱”的习俗千年未变。

一方面反映了尊老爱幼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来已久。

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又是一年新春到。

今年欢笑复明年。

惟愿我中华世世代代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上一篇 2023年05月10 08:01
下一篇 2023年04月22 19:11

相关推荐

  • 形容内心痛苦的诗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尤其是那些极尽哀伤的古诗词,即使被时间反复冲刷,哀伤的韵味也不会被冲淡一丝一毫,来读读看,看有没有那么一句诗,让你的心头为之一颤。形容心情悲伤的诗句1、

    2023年05月10 231
  • 元曲中的五首最短的,最短元曲100首

    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在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

    2023年04月12 296
  • 有关月的诗句,带月的古诗300首

    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____佚名《诗经月出》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____王维《鸟鸣涧》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

    2023年04月12 226
  • 写秋景的诗句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3、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4、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崔颢《舟行入剡》

    2023年05月26 220
  • 描写水波的诗句,关于水波纹的唯美诗句

    【每日读诗】黄庚诗抄:“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每日读诗】:“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

    2023年05月26 269
  • 元曲三首ppt,元曲小唱三首艺术歌曲分别是什么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

    2023年04月19 277
  • 看透不说透下一句是啥,暗示看破不说破的句子

    有时候,一句话放在心中不说,不是无能,也不是傻,只是在留情面,不想与对方闹掰,其实心里都明白。有时候,被人误解选择不说,不是心虚,不是理亏,只是留余地,不想伤了和气。有时候,很多东西我们选择不争,不是

    2023年06月05 233
  • 友情深厚的诗句,形容挚友感情深厚的诗句

    有人说,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而是无可奈何了。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去经营友情,而是一旦我们被“我很忙,你走开”这样的潜台词击中,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当“关心”变成

    2023年04月23 281
  • 深爱吗后来呢下一句,若相爱请深爱下一句

    《色•戒》看了三次我发现他(她)是相爱的。我没有看过小说,电影看了三次,若相爱请深爱下一句,电影里面最能让我确定易先生是爱着王佳芝的那一幕就是王佳芝在艺妓馆唱天涯歌女的时候,他的眼眶红了。他只是不愿意

    2023年05月11 226
  • 天街小雨润如酥下一句,秦香莲天街小雨润如酥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八位大家,不仅在古文上的造诣备受后世推崇,诗词上的造诣亦令人惊叹。诗词君分享“唐宋八大家

    2023年05月02 218
  • 元曲的杂剧通常有,元杂剧和元曲的区别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元曲之佳,贵在朴

    2023年04月18 301
  • 无可奈何花落去下一句是什么,无可奈何花落去下一句怎么接

    晏殊此词有两种不同解释。一。似曾相识燕归来出处:出自于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释义:1、毫无办法,只能任花飘落。比喻大好

    2023年05月25 31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