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有修辞手法的现代诗

修辞手法特点、作用一、比喻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1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

修辞手法特点、作用

一、比喻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1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3对事物进行比喻:

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4对道理进行比喻: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运用比喻的诗句如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4.床头屋漏无干。

类别

特点

本体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构成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1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三、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四、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种类:

(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跟前者同时出现的)“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五、对偶

由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组成。作用:使文章整齐匀称,有高度的概括性,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

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3)串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假设)

六、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分句排比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七、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八、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1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2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九、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关于5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三江小渡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

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

十、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十一、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臧克家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02:14
下一篇 2023年04月11 21:01

相关推荐

  • 百善孝为先下一句大全,百善孝为先顺口溜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百善孝为先顺口溜,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

    2023年05月03 305
  • 白发谁家翁媪的上一句,辛弃疾的白发谁家翁媪全诗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的诗人。文学史上,人们习惯把辛弃疾归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郭沫若先生评价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他继承了苏轼豪迈的词风,同时

    2023年05月31 238
  • 元曲里名字大全,根据宋词元曲取男孩的名字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和宋词比较像的。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散曲。今天,诗词君整理了十六位元曲大家的代表作。让我们一起在元曲中。体会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

    2023年04月16 268
  • 近水楼台先得月下一句,近水楼台下半句俏皮话

    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近水楼台下半句俏皮话,古代的诗词文明文化更是千古传唱。屈原、曹植、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陆游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诗人。,其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出自宋代

    2023年05月24 224
  • 关公战秦琼的下一句,关公战秦琼歇后语是什么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关公战秦琼歇后语是什么,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关于关羽的10条歇后语,经典幽默,值得收藏。1.关羽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指坚持节操,忠贞不贰。现多用来指在这里工作、任

    2023年04月26 228
  • 时间诗句,关于时间的古诗100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

    2023年04月12 237
  • 不走寻常路下一句,不走寻常路下一句搞笑

    冬天最让人期待的美景之一就是雾凇了说到南方赏雪景点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衡阳衡山的雾凇但说到赏雪路上的安全美特斯.邦威!!!可别怪蓝叔又开始叨叨了毕竟咱都是在用事实科普12月2日,衡阳南岳区两名游客走

    2023年05月04 296
  • 送我上青云的上一句,送我上青云中的隐喻

    编者按:申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指引下,冬奥筹办和疫情防控统筹进行,我国冬奥健儿为全项目参赛

    2023年04月23 249
  • 五粮液元曲酒45度,52度五粮液酒元曲味道怎么样

    纵观中国白酒地图,不难发现,四川腹地聚集了众多的中国名酒。除却火锅的麻辣、峨眉的秀丽、九寨的神奇,最能体现天府之国精髓的还是川酒。四川人性格中的火辣、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那醇、香、辣、且回味悠长的酒

    2023年04月20 266
  • 一个篱笆三个桩下一句,三个篱笆三个桩后面是什么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祖宗传下来的话里,藏着先人的经验和哲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老话依然适用至今。一吃人家的饭,看人家的脸。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

    2023年04月13 248
  • 关于七夕的诗句,1~3年级七夕节古诗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又是一年七夕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天气温暖,草木飘香,繁星闪烁,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浪漫又神秘。不管是农耕时代还是现在,对于中国人来说,1~3年级七夕节古诗

    2023年05月25 294
  • 做人潇洒坦荡的诗句,做人坦荡的诗句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得益。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

    2023年04月12 26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