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全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全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

本是同根生全诗

先简介作者及有关他的故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出自两汉曹植《七步诗》。原诗:《七步诗》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所以又称陈思王。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才华横溢,诗文写得非常好。南朝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其著作《诗品》中写道:“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意思是:陈思王曹植的诗文就像人类之中的周公与孔子;也像有鳞片有羽毛的动物之中的龙和凤凰……另一位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也很佩服他,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一石是十斗)成语“八斗之才”,即来源于此。

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

现在,我们来解释部分词语:1.持:用来或拿来。2.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3.漉菽以为汁: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漉(lù),过滤;菽,豆类植物。4.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5.相煎:相,不是互相,而是指“煎”这个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就诗的字面意思而言,相煎,就是“煎豆”,即“萁”在煎熬它同根生的“豆”;其实是指被曹丕迫害胞弟曹植。

最后,欣赏这首诗。

一 巧用比喻,弹奏弦外之音。

如果说,曹植吟出前四句后,曹丕也许尚不知他在说什么的话,那么,当曹植吟毕后两句,曹丕可能就会脸红出汗了!天啊,“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当曹丕听到这两句时,他会想什么呢?曹丕会不会想:这是说谁呀?“萁”与“豆”是“同根生”,难道我曹丕与曹植不也是同父同母所生吗?而我现在如此对待弟弟,不就如同“萁”在煎熬“豆”吗?在釜中“泣”的哪里是“豆”,那分明是我的弟弟在啜泣啊!他终于听懂了诗中的弦外之音。于是,曹丕感动了,羞愧了。

这就是曹植的手足情怀,这就是子建的“八斗”之才!

二 用词精炼、形象、生动。

说形象,是指善于用一两个字绘声绘色。如,“燃”与“煎”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红红的火苗,而且可以使读者听到呼呼燃烧着的炉火与咕嘟咕嘟煮豆子的声音。于是,“萁”之贪婪而迫不及待的样子,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说生动,是指善于把无生命的东西写活。如,“泣”这个字写得太恰当、太生动了,真的是前无古人。如果仅仅说是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拟人”一下,那“豆在釜中泣”写成“豆在釜中悲”“豆在釜中吟”“豆在釜中啼”“豆在釜中哭”“豆在釜中号”等等,不也行吗?仔细想想,诗中写“豆”在釜中被煎熬的声音,用“吟”“啼”“哭”“号”,虽然都是拟人,但,哪一个也不行;只有“泣”字,才能最准确、最恰当、最生动地形容“豆”在釜中的那种忽大忽小、忽断忽续的声音,而这种声音与人在伤心时的啜泣声极其相似。更何况,“泣”与“汁”“急”同韵,更增加了全诗的和谐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192—233年)字“子建”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他哥哥曹丕因嫉其才而欲杀之,就让他弟弟在朝堂上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五言律诗,否则斩首,结果聪慧过人的曹植在危难时刻急中生。

三 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比如,好多人由此受到教育,想到这首诗告诉我们兄弟之间骨肉相残是人生的悲剧,想到凡是有违天理、有违人伦常情的事都是可耻的。曹植以其恰当而生动的比喻以及深刻的寓意,启迪着古今社会无数的读者,赢得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欣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读这首《七步诗》,谨向作者致敬!

文章结尾时还要补充一点内容,就是要告诉读者,这首诗还有一种版本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七步诗》——两汉: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上一篇 2023年05月28 19:15
下一篇 2023年05月15 22:34

相关推荐

  • 元曲山坡羊来历,元曲山坡羊大全

    第七讲(二年级二讲)衬字、《山坡羊》介绍今天我们交流的内容是关于“衬字、并介绍小令《山坡羊》”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复习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散曲、散曲中的小令、并介绍了寻常小令的特点,请朋

    2023年04月20 296
  • 优美的诗句现代,优美的诗句

    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

    2023年04月25 271
  • 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最经典的十首西湖古诗

    西湖美景如画,入诗可得千古佳句,入画易成绝妙画卷,所以,西湖自古以来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北宋诗人苏轼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至今仍被世人

    2023年05月18 248
  • 搞笑我们是认真下一句,搞笑我们是认真的句子

    1、儿子:“爸,我们有多少钱?”老爸:“你三辈子也花不完。”儿子:“不对吧,别人都说我们欠钱,我们到底欠了多少钱?”老爸:“你八辈子也还不完!”搞笑我们是认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纸。飞流直下

    2023年05月24 318
  • 人云亦云下一句是什么,人云亦云比喻什么样的人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一首题为《送母回乡》的古体诗,在各大网站和诗词读本上广为传播,并被署名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然而,据考证,其真实作者实际上是当代诗人寓真。令人尴尬的是,这首署名以讹传讹的诗

    2023年05月31 321
  • 元曲明清小说后的文学标签,唐诗元曲和明清小说还有什么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学载体,中国的古人在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创造出的诗,词,歌,赋,曲和小说给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但这些高档次的阳春白雪,只能供达官贵人享受,不容易被大众接受。汉

    2023年04月20 270
  • 长安不见使人愁的上一句,长风不见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在各种唐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与李白的“挑擂”有关。“知觉没有概念是盲的。”商伟的《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一书从西方借来的“互文性”概念,具有手电光的作用,有助于看清“李白挑擂《黄

    2023年05月11 221
  • 女儿思念亡父的诗句,有种遗憾是爸爸不在了

    元旦新年,不见母面。光阴如梭,已过三年。思念母亲,痛吟纪奠。祭母吟——写在母亲逝世三周年祭日前年今天,农历四月。五日午时,风云突变。苍天垂泪,母亲归天。慈母宁氏,名讳玉兰。生于二七,卒一八年。寿九十一

    2023年05月29 223
  • 屈原最有名的诗句,屈原最有名的三首诗

    屈原(前340?—前278?),我国古代第一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是我国唯一一位在全世界受到纪念和承认的伟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一、尺有所短,寸有

    2023年05月09 217
  • 形容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诗句,写给无法在一起的人诗句

    北宋盛产大词人,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写给无法在一起的人诗句,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豪放无比的仙才苏东坡,每一个都文采飞扬,其作品流传千古,一直被世人模仿,却从未被超越。陆游,宋代文人中的特例,别人喜欢写词,

    2023年04月26 282
  • 芙蓉向脸两边开的上一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意是什么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但比这春光更明媚的无疑是诗词中的少女。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几首描写少女的诗词,一起来读读看!南乡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

    2023年06月04 286
  • 七步诗意思,反七步诗意思

    就在1日,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称,自己有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造一所大学,而该大学学费将接受狗狗币支付,更引人注目的是,反七步诗意思,如果是养狗的人,入学还可享受折扣。马斯克的言论,助推了狗狗币价格的上浮

    2023年05月21 267
关注微信